APP下载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4-04-11梁婧卢艳孙园园

山东青年 2014年2期
关键词:园林艺术人文精神艺术设计

梁婧+卢艳+孙园园

摘要:在专业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从表面入手观其形,更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深厚的本质,即“神”,从事物外在的形象中领悟到其深层次的内在精神,从而调动学生多角度挖掘设计主题相关文化背景,做到对学生人文素养潜移默化的渗透。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文素养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自主学习,自主的对知识进行永不停止的探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感悟人文精神的实质。艺术设计专业的每门课程中都能挖掘出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艺术设计专业课对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一、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渗透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应该对知识点进行多点的扩散联系,探求其深厚的文化渊源,对其发展的背景、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人文知识学习的意义,理解学习的价值,学会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

1、《创意设计基础》课程课堂实验研究

审美感知力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缘起,没有艺术感知力就没有艺术活动的本身。课题组在《创意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讲解过程中,并没有从平面设计枯涩的理论、步骤、方法入手,而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感受和解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经典的审美标准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格,而经典艺术作品是把握艺术标准和艺术观念的最直接手段之一,课堂设计筛选了多幅大师的能代表审美标准的经典平面设计作品用以展示,目的在于研读经典所展示给我们的技术规范体系,将使难以把握的审美标准转换为可以具体操作的认知过程,并以此来调整学生的审美品格和对设计的兴趣。在讲授平面中的色彩应用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色彩搭配的原理,常用的搭配方法,而是先给学生展示里一套红黄蓝三原色构成的设计作品,让学生从中发现色彩的美,从而引出,荷兰著名画家、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蒙特利安以及该画家著名的色彩设计理念,蒙特利安的艺术造诣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之大,是我们当代人不容忽视的。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去了解这个艺术大师。同时教师也会布置一些课下作业,让学生学会搜集素材,培养其多欣赏、多评价的习惯,加大自己的素材量,为将来的设计打好基础,能够为我所用。

2、《环境景观设计》课程课堂实验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园林艺术、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古老东方强调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园林艺术,无不是对美与和谐的人文精神的追求,这对处于人文精神失落的物质时代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学习、借鉴的宝库。因此,开设环境艺术设计课时,在讲解了基础知识之后,重点讲述了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如何向传统学习、向历史学习,并作了相应的实验。

首先讲述传统园林艺术的特色,将东西方的园林艺术进行了比较,然后将重点放在对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的讲述上。首先讲述农耕文明、儒释道文化、风水文化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思想基础。随后配合图片讲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求自然、追求意境和诗画情趣等等的艺术特色。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又不失时机地讲了一些与园林艺术相关的如梅妻鹤子、岁寒三友等人文典故。课下学生对上课内容很感兴趣,主动要求老师能不能再深入讲解。

在讲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之诗情画意时,课题组也进行了设计、实验。如何能够让学生去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人文艺术情境呢?教师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通过幻灯展示给大家,让同学们根据该作品展现的意境设计空间构成。教师将文章的创作背景、大意进行了介绍,让学生从作品中去领悟王羲之散文的洒脱、流畅,以及文章饱含的作者对人生的哲理与思考,这种独特感悟真切如画的展示了出来。学生在思考片刻之后开始了草图的绘制,并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了设计,无疑,设计作品出现了好多机械的仿古,但是学生已经开始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他们深刻体会到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原来如此有价值,从古代文化那里我们可以吸取可以为我们这个时代所用的精神,可惜平时这方面的训练太少了,文化底子薄弱。在进行二次设计时,进步非常明显,题目不变,学生开始自发的在课下搜集资料,作品中能让人们在潺潺的流水声的设计中去诵读千年诗篇,抒发怀古幽情,感受人生哲理。这种独特感悟使学生在欣赏古人佳作过程中不自觉的去体验作品带给他们的人文精神感知,感受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课程的设计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二、专业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

专业教学中对人文知识的传授、人文精神的渗透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通过学生自身进行内化和吸收,进而形成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并通过其志向,道德,修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外显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一,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谈自我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自我管理能够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在自我管理中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理性处理自身的情感、意志等问题,学会成长;自我管理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强烈的存在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对他们正确的价值观的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品德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注重学生自我学习。大学的教育不能和高中一样让学生接受学习,而应该是主动学习,自我学习。如教师在课堂中应扮演项目和技术指导的角色,给课堂营造一种平等、融洽、畅所欲言、相互学习、相互指正的氛围,便于各种人文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在教学的组织上,安排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问题,并留给学生发挥想象力与思维活动的空间,给他们课下探索的兴趣和空间,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一种自我激励、主动探索知识的学习常态。

三、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反应了相关行业企业对岗位的要求,通过技能大赛这个平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意设计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赛促练,以练促学,学生能够通过比赛去发现和认识的自身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学补差;通过组织、备战技能大赛,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然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参加技能大赛往往会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团队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团队成员间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孙雪梅:《谈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艺术教育》 2009年第 8 期.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项目编号:13060165)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河北 石家 050081)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林艺术人文精神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现代园林艺术·微物志·定制与体验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