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4-04-11苏凤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能力

苏凤玲

【摘 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学习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应尽量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做演示实验时,由于实验的操作者是教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思考。教师通过课堂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只有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先学会观察、感知,从感性认识出发,才会上升到理性认识,才会把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出来。

【关 键 词】 物理教学;观察能力;学习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一种物理学习的能力,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产生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可以说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其他能力的源泉和前提。

一、结合实际创设情境,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实验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学生天生好奇、好动,物理实验学生肯定爱看,但喜欢看不等于观察,如果只停留在看热闹上,是不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的。故在教学中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边学边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实验的有趣、有用,激发求知欲望。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在讲课时,我常给出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让学生观察它的结构、用途,再结合课本知识去解释原理。如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扁而宽的书包带是为了减少压强。通过这些情境的再现,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生活中,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实验情景,丰富感性认识,提高观察兴趣

实验的设计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气体流速与压强关系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在课堂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倒置的漏斗中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提问学生:现在将手指移开,乒乓球是否会落下?这时很多同学都认为球会落下,原因是球受重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接着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外,球不仅没有落下,还被吹悬在漏斗中。学生在惊诧中感受到实验的神奇,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带着问题进行新知识的探究。

(三)做演示实验的全过程要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利于保持学生观察的兴趣

实验现象要明显,仪器的尺寸要足够大,测量仪表的刻度线要适当粗些,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要强。教师应把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放大”,把体积细小的仪器放大。如在上《电流强弱》这一课时,电流表的使用是这一课的重点,我就纸皮制作电流表的表盘让学生学习读数,把演示用的透明电流表用投影机投影到屏幕上,这样学生能较容易地学会电流表的读数和使用。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当好学生实验观察的引领者

(一)教师做演示时的操作要规范

教师必须要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实验器材的性能和操作。如在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时,教师常常会不自觉地把手中的温度计当作教棒使用。又如在演示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时,为了让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连接电路的全过程,可先把电路板竖直地悬挂起来,向学生示范电路的连接,变阻器接线柱的选择,滑动片位置的移动等,边示范边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到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要领。

(二)指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在物理课本中有一些演示实验所需的时间过长、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如果学生不认真观察,往往会错过观察的时机。如果我们把这些实验加以改进,就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如在演示“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实验时,瓶塞弹出时瓶子里出现“雾”,但“雾”的数量很少且很快消失。如果把玻璃瓶换成装过“矿泉水”的透明塑料瓶,瓶内的水改用酒精,因为酒精比水更易挥发,蒸气密度大,塞子冲出时,瓶内酒精蒸气液化成雾的现象就会非常明显。又如在演示光的“折射”时,用普通的手电筒做光源,由于是白光且方向性差、亮度不足,做出的实验效果很差,如果换用红色的激光笔,光束在传播时方向性好,色彩明亮,光路明显,学生就会印象特别深刻。

(三)指导学生学会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现象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每个步骤的操作,每个现象的观察,每个数据的读取都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对待科学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尊重实验事实和实验数据,养成客观分析的科学习惯,反对为了得到预结果而编造数据。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没有正确的数据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正确的结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正确的实验操作基础之上。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观察习惯、规范的操作习惯及客观记录数据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实验观察是一种对研究对象有目的的观察,但初中学生往往易受兴趣、爱好的影响,在观察中常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奇、有趣的现象上面,而忽略了观察的主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养成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的不良习惯。

(一)应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物理实验必须通过观察和测量才能获得结果。要使学生懂得应观察什么,忽略什么。如应该教学生在观察测量仪器时首先观察计量单位、量程、零位,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电表还要观察正负接线柱。

(二)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

(三)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要重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留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基本理念,学生能留意观察生活和生产中的物理现象,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惯性和惯性现象》一课时,让学生谈谈乘坐公共汽车在突然启动、刹车、转弯时的亲身感受。在讲《压强》一课时,问学生扁担的形状是怎样的?你知道扁担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吗?书包带为什么要做得又扁又宽?用细绳做书包带可不可以?又如在学习摩擦一课时,可让让学生说说混凝土公路路面为什么留有许多横纹,自行车有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哪里要减少摩擦。通过联系生活和生产中的物理现象学习物理,逐步培养学生事事留心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必须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合理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细致、全面、耐心的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 阎金铎. 物理实验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21.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能力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只因是物理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处处留心皆物理
做个怪怪长实验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