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更贴近生活
2014-04-11徐德忠
徐德忠
【摘 要】 数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反思自己:面对课程改革,我们应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如何努力?小学数学的课堂是真实的、联系实际的、活灵活现的。我们要让课堂更真实,更贴近生活。
【关 键 词】 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实际运用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刻意追求形式之风的数学课堂不在少数,使得数学教学成了具有“观赏性”的欣赏课。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得兴致盎然,这似乎是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但形式的背后,折射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思考运用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锻炼少了。我想,小学数学的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课堂,让那些花哨的装饰少一些,真实的运用多一些。
让数学的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真正地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和感悟生活,这是每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
一、恰当的创设情境,正确的引导学生思维
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好奇心,让看似枯燥的数学知识富有吸引力。因此,情境创设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大部分教师都挖空心思创设华丽的情境,然而这个过程也让我思考了许多问题。
案例(一):《通分》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下面是小明一家对自家小花园的设计方案。
妈妈:这块地的种牡丹,种杜鹃。
爸爸:这块地的种桃花,种郁金香。
小明:这块地的种月季,种菊花。
师:根据他们的设计方案,你知道他们各人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生1:妈妈最喜欢牡丹。因为和相比,它们的分母相同,就比分子,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所以说妈妈最喜欢牡丹。
生2:爸爸最喜欢桃花。因为和相比,它们的分子相同,就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就大,>,所以说爸爸最喜欢桃花。
师:那小明最喜欢什么花?
[没有学生举手]
师:为什么不能做出判断?
生:因为和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不好比较。
师:看来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都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通分”。
这是我曾经在小学数学刊物上见到的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自己很是喜欢。这样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通过简单的情境创设,既复习了前一部分所学过的内容,又引起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充分地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心里特点,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这样的创设,我认为是成功的。既调动了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又真实地练习了生活的实际,像这样的问题创设也是在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很好的应用过程,从一开始的建立问题,到深入问题,研究问题,最后应用问题,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二、让数学立足于生活,获得更多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下转46页)
(上接44页)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教师在教授时应多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获得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
三、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避免奢华低效
一堂数学课的成功点,来自于教师设计的真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成功的教学活动,不但会让教学变得简单易懂,更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思维下,获得成功,找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有效的教学活动,会让学生发觉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充满乐趣,充满挑战的。
案例(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片断
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三轮两组同学抽数排数的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感悟并总结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一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低位到高位排列起来。让学生逐步懂得,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再大,但千位上数小,这个数就小。游戏中让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逐步体会到高位上数字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高位到低位排列起来。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领会到,千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千位上的数相同,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位”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轮比赛,规定每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比较大小与数位及每一位数字大小的关系有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又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缜密性。
四、善于运用启发,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数学课的逻辑性很强,只靠单纯的记忆是学不到数学的根本的。对于每一种类型题目的教授,都要求数学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和必要的教学方法。发现法、直观动手操作法、启发法等都是很好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要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对一道复杂的难以理解的题目,教师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活动,怎么样去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都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认为,启发式教学会让课堂中的学生更活跃、更积极。启发学生自己找到难题的突破口,利用实例、图形、对比、参照等,化繁为简,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多种数学方法,通过自我思考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方法,自我开辟新的学习途径。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焦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 学周刊B版,2014(1).
[2] 吴正宪,周卫红.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范文贵. 小学数学教学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