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4-04-11王光宇
王光宇
【摘 要】 素质教育实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尝试: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激发兴趣,培养信心;激励置疑,启迪思维。这几个方面如果在教学在运用得当,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关 键 词】 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主体作用;学习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提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如果课堂上讲解太多,只顾如何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形象地阐述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克服“一言堂”的弊端已是刻不容缓。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竹林深处人家》这篇课文时,可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出竹林景象瞬息万变、竹林绿色浪花汹涌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竹海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无限的好奇及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达到了优化的效果。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二)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引导他们从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后,可以这样设计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2.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3. 仿照课文,写一处景色优美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且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如在教学课文《风筝》时,学生讨论小弟弟是真忘记了儿时的事还是假忘了,想法必会不同,对两种说法都应该给予肯定,并表扬爱思考的学生,适当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这能大大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怕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授之以鱼”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授之以渔”才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懂得怎样学习,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增长能力,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也是各科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这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任何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都应当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 叶圣陶教育文集2[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刘艳群.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 吉林教育,2013(12).
[3] 王志勇.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