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学情,谱教情

2014-04-11苏彩宋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誓言激情课文

苏彩宋

语文教学是饱含心理感情的,在和谐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感情,总是共同萌发、相互渗透的。倘若语文教师以冰冷的态度或以教训的口吻进行语文教学,那是很难将学生带入语文殿堂的。克罗齐说:“情感,不要被法则、成规和习俗所征服。”因为,如果情感被冰冷的现实成规所封锁,人间就不再有诗意了。语文,是用激情去唤醒学生心中的诗意,还是屈服于世俗的功利把学生最后的一丝诗意压灭?我有幸在温州实验中学执教人教版七年级的一堂语文观摩课——《土地的誓言》。这一堂语文课,让我切身感受到激情带给课堂的巨大活力。

《土地的誓言》是“九一八”事变十周年后,作为东北作家群一员的端木蕻良看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看到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于是他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的一篇情感真挚的文章。

当温州市教师教育院胡玮琪老师打电话给我,要我上这篇课文时,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该如何处理这篇课文,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享受课堂呢?我知道作为教师,我应该先把课文读懂,才能处理好课堂教学。经过一番深入朗读,我发现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一股冲动,似奔腾的骏马在关东平原驰骋,又似孕育多年的火山在心口激荡,更像一首荡气回肠的散文诗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曾经的悲哀和耻辱。捧着这充满炽热感情的文章,我已不能自已。我知道,这激情的花朵含苞待放,只等东风到来,它便能激情满园,香飘万里。

一、找寻激情

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自然地走进课堂,我选取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课前播放,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悲壮情感。

我首先导入:刚才课间播放的这首《松花江上》,不知我们同学听出了什么感觉?学生发言踊跃,悲愤、激动、伤感等词脱口而出。感情基调的奠定有助于学生很好地走进文本,于是我就向学生介绍背景。之后,我问:课文的题目是《土地的誓言》,这是土地自身发出来的誓言,还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呢?从文中找出一句揭示“誓言”的句子。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并注意朗读的语气。

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学生齐读了这段文字后,我发现,他们似乎已经对文章蕴含的感情有所体悟,于是我趁热打铁:句中的“她”是指谁?能否改为“它”?为什么?

生:“指土地、故土。不可以改,因为拟人化的称呼“她”更能体现我对故土的崇敬。”

“很好。”我说:“那我对‘她有着怎样的印象呢?这个句子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美丽。”

师:“为什么?那我日夜思念的故土美在哪里呢?”

学生再带着这个问题,采用跳读的方式从文中找出答案。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课文选取东北特有的物产,采用景物叠加的手法,表达作者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运用排比,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二、燃烧激情

既然激情的火花已经点燃,那我就应该让这堂课燃起更旺盛的火来。我指定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物产?分别用了什么修饰语?把它们划出来。

这时的学生回答似乎只停留在表面上,怎么办?读吧,读出气氛来,也许能起到作用。于是我就问: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作者写了这么多的事物,是否啰唆?删掉几个可以吗?

因为学生没有切身的体会,很难走进文本去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我的教学似乎又走进一个死胡同了。这时,教学智慧来了:你联想到我们温州的哪些物产呢?你说出来的时候内心有什么感受?

学生就来劲了,答出“灯盏糕”“瓯柑”等,那种自豪的表情正是我所需要的,深情、自豪的语气自然就呼之欲出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齐读,一遍又一遍地读出这种情感来。

我对学生说,作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的丰饶美丽,虽然没有排比,情感没有前者来得炽烈,但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在怀念中又暗含着忧伤与愤怒,最后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接着问学生,美仅体现在物产上吗?再请全班女同学读“在春天……没有人能够忘记她。”这段意境深邃又饱含深情的文字。

我继续发问:这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窜”改为“长”可以吗?“欢喜”仅是空气的吗?既然故土是美丽的,那为什么我要洗去她的一切误会和耻辱呢?

矛盾的问题必然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已经比较到位了,结合背景的了解,就能很自然地理解作者当时激愤、豪迈的心理。到这里,学生的热情已经开始燃烧,对文本的解读也已较为深入了。

三、释放激情

也许对文本的理解已经把学生不由自主地带到一种情境中了,教室里,我似乎感觉到每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相同的气息,这是课文带给学生的。我知道我成功了,但我要让这种激情再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于是,我又问学生:作者要采取什么行动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

我指定学生朗读“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一段,并从语气、重音等方面强调,读出力量之美。再齐读,然后让全体学生站起来朗读,带着对祖国的深情,带着对历史的悲情,学生和我一起感受文章的情感,释放内心激荡的情感。

我接着提出以下问题:1.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让学生讨论后,我总结:1.运用了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2.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到此时,我发现情感引领是否妥当,是否到位,要看能否将学生的心灵火花点燃,从而在语言领域释放出来。

四、放飞激情

课堂教学进行到这个时候,已经逐渐进入主题的挖掘阶段了。如何让学生轻松地领会作者的意图?我只有用更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

“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我请学生起立,一起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激情的声音响彻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也使得整节课的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老师都受到了情感的洗礼,此时此刻,我惊讶地发现这已不仅仅是一堂语文课,它更是师生放飞激情的一刻。

为了让课堂的情感更深入,我顺势而行,总结出作者在失去故土、背井离乡的景况下发出自己誓言的意义所在:这不仅仅是誓言,更是一篇鼓舞全中国人的伟大的宣言,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然后我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对联:以“勿,誓。”的格式,来表白自己的誓言,并提示道:虽然耻辱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战争的硝烟依然在地球上弥漫。我们看看现在和平、富强的中国,看看我们今天美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同学能否再用这个句式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

五、感悟激情

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我似乎还能呼吸到课堂热情的余韵,激情的浪花依然在课堂的每个角落绽放。这堂课下来,虽然我感到有些疲惫,但我的精神却是振奋的,因为我让我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激情,我累了,而我的语文课活了。借用上海市原语文教研员潘鸿新老师的一句话:我宁愿累得趴在讲台上,也不愿当一个平庸的语文老师。语文课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课,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文本带来的激情,这才是语文的本质所在。

《土地的誓言》让我疲惫,《土地的誓言》也让我感受到语文的真谛。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情感,这种情感来自对文本的解读,来自对生活的感悟,来自对学生的热爱,情到深处必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人批评说,教师的激情是一种造作,我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必须能做到以情激情,教出语文的内在的情感之美,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付出一份激情,获得语文课堂的真、善、美,这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教师要视学情而谱出教情。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课堂,一定是那些使他们充满激情的课堂,这应该就是我们教师所要追求的理想课堂。今后的路还很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会为心中的理想语文课堂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誓言激情课文
誓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誓言
有一句誓言叫忠诚
誓言
背课文的小偷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