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语言训练细节 增加语文课堂厚度
2014-04-11江建美
江建美
在多年的教学生活中,是一例例成功有效的教学细节丰富了教师单调的职业生涯,是对一例例教学细节的锤炼充实了教师的教学生活,是对一例例的教学细节的深度反思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正是这一例例扎扎实实锤炼教学细节的活动,将语言能力的培养等抽象的教学目标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的教学行为。
例如,我教沈复的《幼时记趣》这篇短小文言文,在梳理了文言字词句之后,为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自然衍生出这一教学环节: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记叙的几件趣事。学生的概括琐碎,偏离主旨,语言贫乏,若放任学生的这一语言现状,势必丧失锤炼语言、提高语言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契机。于是,我便给出了这样的示例: 观察飞蚊如赏青云白鹤——兴奋,随即引导学生概括出了其他几件趣事:细视墙草如游山谷丛林——陶醉;鞭打蛤蟆如感拔刀相助(或如觉见义勇为)——解气。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表现积极热情,参与面广。因为概括的句子句式整齐,富有节奏韵律,深为学生所喜欢,所以,课后许多学生很自然地将这三句概括顺口溜似的“溜”出了口。
同样的情景又在秦文君的《伟人细胞》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再现。同样,在我的引导之下,成功地将文中贾里的几个“伟人”故事作了这样的概括:
企图一洗耻辱的挑战努力最后落空
追求矮个风度的健美训练结果失败
希望一鸣惊人的打工计划不幸破产(夭折)
无心引人关注的区区小事意外轰动
这样的概括同样赢得学生的喜欢。在概括能力培养的同时渗透语言锤炼能力的培养,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这些教学故事让我欣慰的同时也使我有了深层的思考:何不让培养概括能力这样的机械单调的教学环节生动化?何不在语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渗透诸如拟写对称句子等教学细节来锤炼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教学过程更立体更饱满?何不在锤炼学生语言的同时也锤炼学生的思维以增加语文课堂的厚度?何不将这种无序的随机的训练有序化,以充实诸如“概括”这样的教学细节?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锤炼学生语言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将这一重大的教学任务落实到“概括”等具体而微的教学环节,将拟写对称句子作为教学手段,并将“化抽象的培养目标为具体的操作行为”这一指导思想作为语文教学的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概括文章所叙之事的能力时,可以同时运用对仗知识来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如概括于漪的《往事依依》一文中作者所回忆的几件往事,可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现有词语拟写成对称句子来概括文章,如:
幼时看山水画便会如临其境乐在其中
幼时读《水浒传》犹如身历其境津津有味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似见五彩纷呈心旷神怡
听国文老师朗诵辛词顿生爱国之情感慨万端
见代课老师朗读《南归》随即深受感染怀想连连
概括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所回忆的母亲的几件往事,同样可抓住文中现有词语及相关情节,根据语境揣摩出对应成语,用整齐的对称句式概括出文中所叙往事,如:
兴高采烈背儿子巡元宵
热泪盈眶给妹仔讲故事
饮泣吞声看儿子遭责罚
更深人静替儿子做布鞋
这样,寓学生的语言训练于概括训练中,丰富了课堂训练内容,一举多得。
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概括文章相关内容时,运用对称知识不仅可锤炼语言,还可磨炼学生的思维。如概括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所举事例,在明确议论文概括事例的注意点之后,也可让学生在概括时拟写对称句子来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又能借助这一过程领会文中“高贵”“灵魂”的含义,如:
阿基米德无畏生命威胁,思想不止
第欧根尼面对显赫权势,沉思如故
王尔德漠视物质财富,珍视才华
少女无视车内嘈杂,专心读书
学习培根的《论美》时,根据文本内容,可引导学生领会到“美德”是指“内在美”“行为美”等,“美”的含义是指“才能高”“行为优雅”等,同时分别让学生举例来论证作者的这些观点。据此,可将课堂教学的这一环节形成板书:
美德最美
才能美(高)周瑜晏子
行为美(优雅) 绅士模特
于是,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美德”除文中谈到的“才能”“行为”等外,还可指哪些方面?它们又分别美在何处?各有何事例为证?可参照板书示例,概括要点,简要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如:
理想美(远大)岳飞周恩来
情操美(高尚) 丛飞洪占辉
气节美(坚贞) 苏武文天祥
精神美(崇高) 司马迁屈原
再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来作具体阐述。这样,环环相扣,不断延伸,既磨炼了学生的思维,也增加了语文课堂的厚度。这样,利用对称知识展现课堂脉络,体现自己的思考,能启发学生打开思路,使课堂内容充实清晰。
在古典诗文的阅读教学中,运用对称知识概括相关内容更是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如在深入体会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抒发的感情之后,概括诗中所展现的几个生活场景时,可以这样来概括:
无奈秋风卷屋茅
叹息群童抱屋茅
感慨冷衾遭屋漏
期待广厦庇寒士
再如概括叙事诗《木兰诗》所展现的几个故事场景,我们同样可以用对称句式来操作:
心不在焉停下纺织叹心事
当机立断女扮男装替父征
紧锣密鼓准备行囊赴战场
早行暮宿紧急行军思双亲
九死一生征战十年盼凯旋
功成名就回绝封赏愿还乡
兴高采烈恢复女装惊伙伴
另外运用对称知识概括已学诗文的内容,锤炼语言的同时也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几篇散文后,要概括各篇文章所描绘的景物特点,可根据内容这样拟写:“桃花源富庶安宁(和谐宁静)”,“富春江山奇水秀”,“小石潭凄清幽静”,“琅琊山蔚然深秀”,“岳阳楼壮阔雄奇”。若要概括自己对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评价,可同样用对称句子这样来表达:“范仲淹心系天下苍生先忧后乐,欧阳修关爱治下百姓与民同乐。”这样,用对称句式来概括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见解,除训练了相关语文能力之外,还能增强语文课堂的韵味,增添语文学习的情趣,使语文课堂散发陈年老酒般的醇厚浓香。
拟写对称句子的教学手段,将“概括”这一教学训练细节做实了,做好了,做高效了 。
诸如“概括”这样的课堂训练细节,诸如“拟写对称句子”这样的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如何让语文的各项训练避免简化、浅化、泛化、随意化,如何扎扎实实有序有效地充实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将隐性教学目标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是语文教师应当认真思考与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