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尔索的存在阐释
2014-04-11刘娜
刘娜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
默尔索的存在阐释
刘娜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代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局外人”默尔索,默尔索的荒诞性表现在他对任何事情都持一种“冷漠”态度。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无理性的,默尔索意识到了这个世界是荒诞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也是荒诞的,默尔索反抗这种荒诞的方法就是成为冷漠的“局外人”,然而,他自己却是一个对真实对生活怀有很深激情的人。
《局外人》;荒诞;存在主义
阿贝尔·加缪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中篇小说《局外人》已被公认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局外人》以冷静淡然的态度和简洁的文字挖掘关于世界荒诞性的种种感受,进而对人的生存意义和自身生命意识作出了深刻的艺术表达。《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存在主义思想蕴含的人物,对这一人物进行存在主义阐释,有助于加深对小说作品的认识。
1 默尔索的社会关系和默尔索本人与社会之间的荒诞关系
默尔索是一个社会的“荒诞人”,他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更不容于社会的种种准则。在母亲的葬礼上不哭,对是否成婚、与谁成婚都无所谓,世人眼中的升迁在他看来也无关紧要,与谁成为朋友他也不关心,甚至在审判他的法庭上他也不断地走神。默尔索对这世间所有的一切都采取“疏离”的态度,一切都与他无关。针对默尔索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局外人》着重从社会伦理道德、司法审判和司法制度两方面方面进行世界荒诞性的描绘,有意从默尔索视角观察社会,揭示他们之间的疏离关系。
1.1 荒诞的社会伦理道德
在《局外人》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当时的世俗特征,比如,在默尔索的母亲去世后她的朋友们为她守灵的时候,一个女人哭起来了其他人好像都没听见,他们“看看棺材,看看手杖,或随便东张西望,他们只看这些东西。”①P8在他们心中,他们只是来为自己的朋友守灵的,是来履行这个世俗规定的形式的,其他任何事情都与他们无关,朋友的悲伤难过不在他们关注的范围内。守灵的一夜过去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出去时都同我握了手,“好像过了彼此不说一句话的黑夜,我们的亲切感却增加了”。①P9表面上,这群人履行了“朋友”的职责——守灵(尽管他们什么都没做甚至对自己同伴的悲伤也无动于衷),但是,过了这一夜他们的“责任”就尽了;默尔索办完丧事回到公司后,他的老板想要知道默尔索母亲的年纪,他说了个“六十来岁”,这时“我不知道为什么他好像松了一口气,认为这是了结了一桩大事”。①P16的确,如果不是默尔索说了母亲的大致年纪,他的老板肯定要为他母亲的去世表示一番哀悼,但是默尔索的母亲几乎是寿终正寝,所以他就没必要表示哀悼了。此外,《局外人》老萨拉玛诺和他的狗的关系极具荒诞性。他的狗在妻子死后便一直陪伴他,几乎充当了“妻子”这一角色,“八年来,人们看见他们总是厮守在一起。”[1]P17他们挤在同一间屋子里,久而久之连老萨拉玛诺都与他相像了,他们互相陪伴,这狗本该是老萨拉玛诺的心爱之物,但是老萨拉玛诺总是骂他“混蛋!脏货!”,而且常常打它。“但是,打骂不表示憎恶和仇恨,却是爱和依赖”。②狗丢失以后他急切地向默尔索打听狗可能的命运,这时的老萨拉玛诺才承认自己对狗的感情很深,没有狗他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默尔索到了他的哭声,他想起了他的母亲。这二者的感情何其相似,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都是非常荒诞的,是外人不可以理解。非但如此,这个世界的人们对待弱势群体总是不吝表现自己的所谓的优越与强权,而一旦面临强势力量,他们的气焰可以马上消失无踪而快速换上一副谦卑面孔,如莱蒙。他自己靠女人生活,但他对他的情妇那个摩尔人却有一副高高在上的“大人”气焰:他发觉她瞒着他买了彩票还当了镯子,他觉得自己被欺骗了,所以他揍了她一顿还揭了她的老底。这还不够,事后,他又让默尔索写信侮辱她,让她悔不当初时再狠狠的教训她。他狠狠地打了那个女人,这引来了警察,这时候的场景极富荒诞感。警察不让莱蒙在跟他说话的时候抽烟,莱蒙犹豫了一下却又抽了一口,他立马挨了个“重重的、结结实实的耳光”,香烟都飞出几米远。莱蒙变了脸,却什么也没说“只是低声下气地问警察他能不能拾起他的烟头。警察说可以,但是告诉他:‘下一次,你要知道警察可不是闹着玩的。’”[1]P23莱蒙这个小人物对自己的情妇可以随意的打骂,因为那个女人对他而言是弱小的,而警察的权威却不容他人挑战。
1.2 荒诞的审判和司法制度
在小说《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因杀人而入狱但却因“冷漠”被判处死刑。我们清楚地发现,在审判默尔索的时候,法官和预审推事们没有询问他杀人的行为本身-这个与审判息息相关的关键问题,相反,他们的注意力却始终围绕在默尔索在母亲死后的种种冷漠表现上:他没要求看母亲最后一眼,却抽烟睡觉还喝了牛奶咖啡,他第二天就和和人厮混还去看了喜剧片,但是这些与案情的审查判断没有丝毫的关系。所谓的证人多玛·贝莱姿甚至证明不了默尔索是否哭过,整个法庭就像一场闹剧,到最后律师竟然说道“说来说去,他被控埋了母亲还是杀了人?”[1]P57。最不可思议的是,在整个审判的过程中默尔索这个当事人反倒成了“局外人”,“他们好像在处理这宗案子时把我撇在一边。一切都在没有我的干预下进行着,我的命运被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1]P61以公平正义著称的法律此时不过是法官等人手中的棋子,至于这盘棋怎么下是由他们说了算的,默尔索在这里成了彻彻底底的“局外人”。
《局外人》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一代一代的人按照世俗规定好的条约在生活——他们的感情表达方式是规定好的,他们的道德标准是规定好的,他们的幸福模式也是规定好的。母亲去世必须大声哭泣才是正常,任何脱离了这层规定的行为都是不正常的是罪恶的。而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由权利被淹没了,我们每日的生活只是在围绕着“约定俗成”绕圈子罢了。加缪正是通过《局外人》中这种种荒诞可笑的事实启发我们,让我们意识到世界的这种荒诞性,察觉这种荒诞的生活,从麻木不仁中清醒过来。
2 默尔索的荒诞行为和他意识的“冷漠”
默尔索对任何事情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对亲情、爱情、友情甚至是生命都是“冷漠”的,他更不信仰上帝,表面上看起来默尔索就是一个荒诞的“局外人”,但是,这并不说明默尔索就是个毫无感觉的人,实质上默尔索对生活和真实怀有很深的激情。
默尔索是加缪“荒诞”哲学的代表,通过这个人物形象加缪深刻揭示了荒诞的社会现实。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活在一个与他漠不相关的世界。这个世界本身充满了偶然性和不可知性,这就造成人与生活的“分离”,人与他生活的周围环境的完全脱节,世界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人来说是荒诞的不可理喻的,此时人就产生了自己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之外的“局外人”的想法,荒诞感由此而来。
小说《局外人》的主人公默尔索就是“荒诞人”的代表,他对任何事情都采取漠不关心的“冷漠”态度:母亲去世他不哭泣,是否与女友结婚他无所谓,与莱蒙成不成为朋友也无所谓,就连关乎他生死的审判法庭上他都冷漠以待。默尔索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意识到了世界的荒诞性,他知道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尴尬与荒诞,所以他用“冷漠”来应对这所有的一切,“冷漠”是默尔索的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也是他应对这个荒诞的世界的方法。他的荒诞性表现在他对一切事物的冷漠态度上。
在《西绪福斯神话》中,加缪详细论述了“荒诞”这个概念,他说“荒诞产生于人类的呼唤和世界的无理的沉默之间的对立。”《局外人》的主人公默尔索认识到了这个世界是荒诞的,人和世界充满矛盾的,所以“他满足于当下,没有可回忆的过去,没有对未来的憧憬或忧虑,只享受现在生活所提供的一切,没有远大计划,没有崇高理想,没有虚度时光的不安和内疚,一切对他来说都一样,都具有同样的价值,都无所谓。[5]因为生活不会因为人的选择而有所改变,默尔索已经意识到令人窒息的荒诞的处身状态,而他自己对这种矛盾的解决方法就是选择成为冷漠的“局外人”,对任何事情都持无所谓的冷漠态度。加缪正是要通过描述这个世界的荒诞与个人的对立,以此来突出这个世界的荒诞性。
默尔索是一个彻底远离社会的“局外人”,他用冷漠作为武器来面对这个荒诞的世界,以“局外人”的荒诞来反衬这个世界的荒诞与无理性。
3 对默尔索及《局外人》的新认识
“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人来说就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不必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8]这可以说是默尔索存在状态的最佳写照。但是,默尔索的沉默并不意味着他是个毫无感觉的人,相反,他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加缪在为《局外人》写的序言中这样评价默尔索:“他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著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细读《局外人》就会发现,默尔索不仅深爱他的母亲而且对生活也怀有激情,他毫不做作、真诚地活着。
他把母亲送进养老院是因为他的工资很低无力赡养母亲,而且跟儿子在一起他母亲经常无话可说,母亲在养老院有年龄相仿的人做朋友,他们总会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的,后来,他接到养老院的电报也立即动身去了养老院,“为了及时上路,我是跑着去的。”[1]P4种种事例都表明默尔索是深爱着母亲的,他备受争议的原因是他在母亲葬礼上的冷漠表现。然而,默尔索本身有一个特性就是后来他对律师说过的“我有一种天性,就是肉体上的需要常常使我的感情混乱”[1]P40,而在安葬母亲的那天,天气很热,默尔索自身非常疲倦,肉体的需要迫使他想回去睡觉休息,仅此而已。
默尔索因杀人而入狱后在监狱中他发现了一张报纸,报上讲述了一个很荒诞的故事:一个人离开农村出外谋生,二十五年后他发了财带着妻儿回乡探望母亲,为了让母亲吃一惊他故意隐瞒自己的身份住进了母亲和妹妹开的旅店中,却被贪财的母亲和妹妹亲手杀死。读完这个故事,默尔索觉得那个旅客是自作自受,“无论如何,我觉得那个旅客有点自作自受,永远也不应该演戏。”[1]P50“永不做假,是默尔索本能化生存状态的日然延续。”[9]默尔索从不说谎。他不爱女友玛丽就老实告诉她,不会为了哄女友的开心而说假话骗她。入狱后,律师问他可不可以隐瞒事实这样就可以为他减轻惩罚,他的回答是“不能,因为这是假话”[1]P41,干脆简洁却让人无从反驳。他不信上帝就是不信,不会因为预审推事的劝告和愤慨就改变。而法庭上的检察长、律师等等这些跟公平正义的法律打交道的人却可以为了时势信口开河,故而,默尔索的真实与不做作的特性在他们那里便成了荒谬的怪诞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局外人”默尔索的行为与所谓的常人对比,突出了这个社会的荒诞性,默尔索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注定是被隔绝的对象,是孤独的。
默尔索热爱生活,对生活怀有很深的激情。他可以注意到夏日湿润的泥土的气息,他会把报纸上所有让自己开心的东西剪下来贴在一个旧簿里,他想把快乐收藏起来。他热爱大海,热爱阳光,热爱海滩,在监狱的时候他还想着他热爱的一切:“我想去海滩,朝大海走去,我想象着最先冲到我脚下的海浪的响声,身体跳进水里以及我所感到的解脱。”[1]P47-48如果默尔索是一个对生活麻木不仁的人,他不会有那么明确的想念。在法庭上的审判让他看透了司法的荒诞,更看透了人自身生存的荒谬,他只想早点回去接受自己那无法更改的命运。在走出法院的那一刻,他又闻到了夏日傍晚的气息,看到了夏日傍晚的色彩。而这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并注意到到的,不仅如此,默尔索在工作上勤勤恳恳深得老板信任,他与邻居相处很好,不会鄙视人人都看不起的莱蒙,尽管他自己也听到了传言说莱蒙是靠女人生活的。默尔索如果和和众人一样他就不会接受莱蒙的邀请,更不会毫无偏见的与莱蒙交往并因为他的事最后杀人。他理解老萨拉玛诺与他的狗的感情,理解母亲在最后的时光里的心境。只是他表达的方式与众不同罢了,默尔索本质上是深爱生活并且善解人意的。
默尔索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局外人”,他被隔绝于世界之外,他不遵守社会法则、不信上帝,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一如既往的冷漠态度。然而,他的冷漠只是他应对这个荒诞的世界的一种武器,他自身则是个对生活怀有很深的激情的人:他拒绝说谎、认真工作、对朋友真诚,但是社会需要无条件遵从它的规则的人,而默尔索则跳出了这个圈子,他只能作为社会的“局外人”被排除在外。
4 结语
《局外人》是存在主义的经典作品,加缪通过《局外人》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法国的荒诞社会现实,实质上也代表了现代社会的荒诞,揭示现代社会世界的荒诞与生活于其中的人类的荒诞。
《局外人》表现了一种思想即人的选择与社会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选择的自由,然而,这个世界是荒诞的,人的自由选择的权利与世界的荒诞性发生矛盾,荒诞由此而来。但是,人的价值正在于自由的选择的权利,面对荒诞的世界,人类可以在对荒诞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的同时用自身的努力进行反抗。默尔索的身上就集中体现了这种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即:世界是荒诞的无理性的,人却有选择的自由,人可以用自身的行动来反抗这个荒诞的世界。
注释:
①加缪.局外人西绪福斯神话[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6.1.
②李天英.“局外人”的本真追求[J].世界文学评论,2009. 1:107.
③何仲生,项晓敏.欧美现代文学史[M].天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15.
④郭宏安.重建阅读空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184.
⑤张容.形而上的反抗——加缪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90.
⑥柳鸣九.二十世纪文学中的荒诞[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⑦柳鸣九.从选择到反抗——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观[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⑧林霆.我反抗,故我在——作为反抗者的阿尔贝[J]·加.名作欣赏,2010.3:64.
⑨贺金茹.从“局外人”到“反抗者”——默尔索在边境情缘中的自我超越[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26.(4):123
[1]何仲生,项晓敏.欧美现代文学史[M].天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郭宏安.重建阅读空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3]张容.形而上的反抗——加缪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4]柳鸣九.二十世纪文学中的荒诞[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5]林霆.我反抗,故我在——作为反抗者的阿尔贝[J].名作欣赏,2010,(3):64.
[6]柳鸣九.从选择到反抗——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观[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7]吴晓东.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十三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潘水萍.直面“荒诞”的第一人——默尔索的孤独世界[J].贵阳学院学报,2010,(3).
[9]任玲.向命运抗争的悲剧——解读加缪的《局外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
[10]阮航.走进默尔索解读《局外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
[11]贺金茹.从“局外人”到“反抗者”——默尔索在边境情缘中的自我超越[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ursault’s Existence
LIU Na
(Lan 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20)
The Outsider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famous French writer Camus, the novel created an "outsider" Meursault, Meursault’s absurdity manifests in he holding a "cold" attitude to anything. Existentialism thinks the world is absurd and irrational, Meursault realizes that the world is absurd, people living in this world are absurd, in order to resist this absurd, Meursault becomes indifferent "outsider", however, he has deep passion towards truth and life.
The Outsider; Absurd; Existence
I106
A
1672-2094(2014)01-0062-04
责任编辑:周哲良
2014-01-05
刘 娜(1990-),女,河南省驻马店市人,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