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评述

2014-04-11王妙志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卢梭

王妙志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 沙坪坝 401331)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评述

王妙志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 沙坪坝 401331)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在人类认识思想史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本文从人的本性和社会的本性、道德情感和良心、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以及社会契约的政治和伦理问题这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概述,身置其中对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它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的有益启示。

卢梭;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评述

1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之内容概述

1.1 时代背景

卢梭所处的18世纪的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商品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日趋成熟。在这一过程当中,人们逐步形成和遵循一定的“契约”来进行商品活动。也就是说,人们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和等价交换的原则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诚信、公平、正义等思想在商品经济活动中得以贯彻实施,并且逐渐地深入人心。这种经济生活领域的契约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自由的权利关系,它强烈地关注着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发展,表现在政治生活领域就是主张尊重个人权利,反对专制和特权。为此,当时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却处于弱势的地位的新兴资产阶级发动了一系列的宗教改革运动,他们提倡人性,弘扬人文精神;反对神性,主张把人从神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它也使当时“以身份为基础的确定的关系”转向了“以契约为基础的自由关系”,开始了从人自身这个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人生和整个世界,开始了自由、平等地追求和实现自己权利和利益的旅途。

1.2 内容概述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不仅仅体现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也体现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等著作当中。这些著作在阐发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同时也充分阐发了他的伦理思想。卢梭在伦理思想上坚持通过人研究社会,通过社会研究人的基本方法,对人的本性和社会的本性、道德情感和良心、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以及社会契约的政治和伦理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探讨。

第一,关于“人的本性和社会的本性”。卢梭按照自己的设想和推理,描绘了一种“自然状态人”和“社会状态人”,以此为线索阐释了其伦理思想的人性理论。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内涵很简单,是以一种无意识的天然善良为主要特征,“这样的自然人,……像小孩子一样自然,无所谓善恶”。[1]所以说,“自然状态人”是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状态”下的人性被过分地曲解与异化。“社会状态人”在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嫉妒、贪婪和相互奴役之心,因此人类的心灵、行为和相互关系日渐腐败和堕落,因而也就彻底地失去了自由和平等。卢梭认为,这一切都应归咎于私有制和文明社会本身。

第二,关于“良心”。卢梭基于自己设想和推理的人性理论,认为良心是衡量善恶的尺度。卢梭十分强调良心的重要性。“良心呀!良心!……是你在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使人形同上帝!是你使人的天性善良和行为合乎道德。没有你,我感觉不到我身上优于禽兽的地方;没有你我就只能按我没有条理的见解和没有准绳的理智可悲地做了一桩错事又做一桩错事。”[2]可见,卢梭总是通过良心的指引而并非通过理性的启发去寻找答案,他认为良心是人们内心深处判断善恶的最高准则。

第三,关于“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卢梭从人际关系方面考察道德的内在结构,认为自爱与仁爱、利己与利人的关系是所有道德问题的最基本的关系。卢梭认为,自爱即“爱自己”,是一种生理的欲念。仁爱即“爱他人”,是从自爱情感中直接产生的对他人的爱,其发展却取决于生活的社会环境。因此,“爱自己与爱他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利益的问题,是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卢梭主张不要过分强调某一种爱,而应该把两种爱结合起来。既肯定自爱、自保和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也强调爱他人、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卢梭还认为,自爱、利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是一种“必然”;而仁爱、利人是人力求摆脱自然属性,努力成为一个社会的人、道德的人,是一种“应然”。

第四,关于“通过契约的正义”。为了达到“应然”这样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卢梭试图通过契约来达到正义。也就是说,卢梭试图寻求一种能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结合的方式,使它能以一种共同的力量来保障每个结合者的利益,并且每个结合者又只是在服从自己本人。这样,每个人以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公意永远是个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3]实际上,卢梭确立了以公共利益作为社会的标准,并要求社会成员在利益关系中遵守相互的权利与义务,从而实现正义与和平。这个过程也完成了从“自然人——社会人——道德人”的升华。

2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之评价

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这一大背景之下,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看待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2.1 合理性和历史意义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是法国启蒙伦理思想的典型反映,同时也使法国启蒙伦理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是在法国启蒙伦理思想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它们同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在各个重要的思想领域都起到了启蒙作用。

第一,在经济生活领域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长足发展要求私有者的自由和商品交换的平等。因此他们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法权关系,正是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也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第二,在政治生活领域里,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的专制统治和神学的野蛮压迫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极为不满,于是奋起反抗。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中,社会契约论成为他们最好的理论旗帜。在某种程度上,政治生活领域的社会契约思想是经济生活领域契约理论的具体表现。

第三,在社会生活领域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卢梭提出了自由、平等、“爱他人”、主权在民等等民主思想,要求制定和实施体现民主、体现公意的法律,这些都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2.2 局限性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是从设想“自然状态人”入手的,也就是说他的理论前提是主观臆想出来的,马克思把这种自然状态之说称之为“十八世纪里流行过的一种臆想”。[4]卢梭认为国家、法律等产生于人的主观约定,否认了它们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抹杀了国家、法律、自由、平等的阶级性;他也虚构了自然状态、自然权利和自然法等概念,鼓吹天然的、绝对的人类本性。他把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凌驾于社会自身发展的客观动力之上,始终无法真正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无法认识决定权利和义务、道德与法律的客观基础。

3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之现代启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是人类认识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其影响源远流长。在对其历史局限性进行分析和批判时,并不影响我们对其合理部分的继承与发扬。其中所反映的一些思想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在经济方面,契约的观念已经成为当今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广泛渗透于经济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之中。契约精神所传达出的自由平等原则、诚信原则、责任的承担、权益的享受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为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活力与保障。

其次,在政治方面,主权在民的思想符合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思想要求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对人民负责。我们已经实现了对这一思想的超越。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5]

再次,在社会生活方面,契约观念以承认契约双方的平等地位为前提,它肯定各自的独立价值,尊重各自的主体意识,这为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保障。契约观念同时也是发挥道德约束力和实行法治的客观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约定俗成的道德和依靠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本身就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契约。

最后,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契约观念提倡自由、平等和“仁爱”,对人的价值和尊严进行了充分肯定,孕育了珍贵的人道主义精神。它也体现出人类对自身生存目的的探究,这些思想对我们探索人生的奥秘和人类发展的道路,进而促进人的自由自觉而全面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1]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58.

[2][法]卢梭.爱弥儿(下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17.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97.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

The Review of Rousseau's Social Contract Theory Ethical Thought

WANG Miaozhi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Rousseau's social contract theory ethical thought shines brilliantly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s understanding hist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is thought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the nature of man and society, moral emotions and conscience, the relationship of love yourself and love others, political and ethical issues of social contract theory, then evaluates its rationality and limitations, finally, it concludes the useful inspiration in all aspects of life in modern society.

Rousseau; Social Contract Theory; Ethical Thought; Review

D90

A

1672-2094(2014)01-0013-03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3-12-27

王妙志(1986-),女,湖南娄底人,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契约论伦理思想卢梭
最有思想的句子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浅析关于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公意”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