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遂宁吕氏家族诗人初探

2014-04-11胡传淮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器遂宁诗集

胡传淮

(蓬溪县政协,四川 蓬溪 629100)

明代遂宁吕氏家族诗人初探

胡传淮

(蓬溪县政协,四川 蓬溪 629100)

明代蜀中遂宁吕氏家族,科第蝉联,诗人辈出,历经数代,风流不衰,在社会上甚有名望,是明代巴蜀政治望族和文化世家。吕大器、吕潜父子,进入《巴蜀文学史》。本文选择吕氏家族中精英人物且对文学史有突出贡献的家族成员加以述论。

明代;家族文化;吕大器;吕潜;吕泌;吕其樽

遂宁据涪水之上游,乃东川之都会,土地肥沃,人物阜繁,风俗醇美,为全蜀之冠。正如清代学者孙海在光绪本《遂宁县志序》中云:“遂宁为东川名邦,唐宋以前,远不论矣。有明之席氏、吕氏、黄氏,国朝之李氏、张氏,皆以文章经济,焜耀宇内,为江山生色。”由此可见,席氏、黄氏、吕氏、李氏、张氏,为明清两代遂宁地区涌现出来的具有全国影响的五大文化世家。

遂宁吕氏家族是一个在明代享有盛誉的政治、文化世家,该家族世居蜀中遂宁北坝(今遂宁市船山区北固)。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到明朝末年,出生了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吕大器、著名书画家吕潜,从而使吕氏家族走上了鼎盛时期。人文蔚起,科甲蝉联,文章经济,甲于西川。

现将明代蜀中遂宁吕氏家族中之著名诗人,逐一简介,以供研究地域文化、家族文化和明代诗歌者参考。

1 吕大器

吕大器(1586—1649),字俨若,号先自,明代四川遂宁县(今遂宁市船山区)北坝人。晚明重臣。吕大器于崇祯元年(1628)考中进士,为官清廉,嫉恶如仇。崇祯十年(1637),告假居家,张献忠分兵袭攻遂宁,吕大器协助县令抵抗之。崇祯十四年(1641)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揭露总兵柴时华的不法行为,柴时华被去职,竟引乌斯藏蕃军来犯。吕大器令王世宠征讨,柴时华战败,自焚而死。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吕大器奔南京,与钱谦益等主张拥立潞王朱常淓,未果。累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因为弹劾马士英而罢官,清顺治二年(1645),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召吕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汀州失守,吕大器奔广东。后与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立永明王(桂王)朱由榔,即位于广东肇庆。吕大器尽督西南诸军。顺治五年(1648),以大学士督师征讨朱容藩,行至思南(今贵州省思南县)得疾,于都匀病逝。谥文肃。归葬蜀中遂宁磨溪,旋迁葬遂宁北郊嘉禾桥。遂宁城内小西街有吕大器故居。《明史》卷二七九有《吕大器传》。

吕大器著有《东川诗草》、《次梅集》、《塞上草》、《东川文集》、《抚甘督楚疏稿》等。他不仅是一位卓越政治家、军事家,亦是一位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悲凉豪宕,尤以边塞诗、军旅诗称雄于世,山河沦陷之感时托于笔端纸墨,世人称其诗作“笔老情深”。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评论大器云:“诗多横槊之气,时露粗服,然秀拔坚深,终是唐人格调,不取宋元以下蹊径。”清代射洪学者舒云逵撰《读〈吕大器诗集〉后》云:“鼎湖龙去渺难攀,身督诸军戎马间。一代杀机生未运,满腔忠愤写时艰。盾头墨迹寒生袖,画角声悲月满山。继世尚存家法在,清风亮节出人寰。”乃为不刊之论。清代费密编选《剑阁芳华集》、《遂宁县志》等录有吕大器诗作。

崇祯十四年(1641),吕大器任甘肃巡抚时,甘肃地区的总兵柴时华勾结吐鲁番地区的少数民族上层发动叛乱,吕大器出兵平定了这次叛乱。建立伟功,边陲得以安定。作《雪山》云:“光摇旌旆五凉平,天外群峰玉削成。瀚海欲空青见月,焉支未染白如琼。飞鸿已度长城窟,勒马还歌出塞行,朱夏重裘犹不解,崆峒倚剑自峥嵘。”雪山,即甘肃祁连山。这是一首平叛胜利后的抒情诗,写作者平叛归来一路所见的景象。首句写他回师路上旌旗招展,光彩耀目,气概不凡。下句用夸张和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雪山高峻和山上的积雪。颔联写行军到大沙漠,燕支山一带,描绘出了月光下沙漠的清朗、空旷与雄浑,以及在白雪笼罩下燕支山琼玉一般美丽,亦表现了边地的荒凉与严寒。颈联以南飞的雁阵,暗喻自己的军马由西北向东南,度过长城。但仍未忘记塞外的战斗生活,因此“勒马还歌出塞行”。尾联上句点明时在夏季,仍然“重裘犹不解”更衬托出边地气候的凉冷。下句以崆峒山象征国防力量的强大。边塞诗向以描写奇伟壮丽的塞外景色著称,此诗就极具代表性。更为值得称道的是,诗的字里行间始终流动着一种戍边报国的阳刚之气,与塞外雪山奇景互相映衬,整首诗给人以豪情四溢之感。

吕大器《昭化县》云:“不堪百战后,寥落两三家。白骨堆荒阜,青磷乱晚霞。高城行鸟雀,古庙困蒹葭。群盗中原遍,愁心未有涯。”昭化县,即今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此诗写明末清初数十年战乱给蜀中来带的残破景象。偌大一个昭化县,只有孤零零的两三户人家。几乎所有的人都死亡了,他们的白骨抛露于荒冈,黄昏还没有到,鬼火就开始闪烁。高城上行走的应该是兵卒,现在却只有鸟雀在上面。蒹葭野草吸足了腐尸的营养疯狂地生长,把古庙紧紧围困。没有任何遮掩,一切都根据视觉所见直笔而书;最后一联把作者自己的感情心态和盘托出。家国之悲、民生之苦,足以感鬼神、泣风雨;笔力遒劲,沉痛悲壮。正如李调元在《蜀雅》中称大器诗所云:“音旨俱极凄壮,逼似少陵。”

2 吕潜

吕潜(1621—1706),吕大器长子,字孔昭、石山,号半隐、耘叟,晚号石山农,石山居士。明代崇祯十六年(1643),吕潜考中进士,官行人,授太常博士。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吕大器奔南京,以弹劾马士英去官,入广东。吕潜奉母亲寓居于浙江省之苕溪(今湖州市),复流寓扬州。不久,吕潜闻父吕大器病逝都匀(今贵州省都匀市),继而又遭母丧。身逢乱世,江流离迁,尝尽人世间琐尾之苦。因蜀道险远,逢滇黔之乱,实难归葬双亲,往来湖州与扬州之间前后达40多年。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吕潜归蜀,扶父母灵柩归葬于故乡。吕潜离开蜀中之时,生女方五个月;返回遂宁时,已经46年。吕潜见其女,写诗记事,有“牵衣惊老大,掩涕述流离”之句。自此闲居遂宁故里,从事稼圃,购小楼三楹,题曰“课耕楼”,徜徉山水,过着隐忍清贫的遗民生活,以诗书画娱老,时称“诗书画三绝”。卒葬遂宁枣子坪,享年86岁。吕潜之子吕其棅,字慎操,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西宁(今青海西宁市)知县。吕潜之生平事迹载于《明诗综》、《明名人传》、《明诗纪事》、《清诗纪事》、《清画家史诗》、《国朝画识》、《国朝画征录》、《明人小传》、《国朝耆献类征》、《诗观二集》、《明遗民诗》、《渔洋诗话》、《感旧集》、《四川通志》、《扬州府志》、《遂宁县志》、《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四川通史》、《巴蜀文学史》、《巴蜀文化大典》等文献。胡传淮编选之《吕潜诗选》,也可供参考。

吕潜今存诗集三种:即《怀归草堂诗集》、《守闲堂诗集》和《课耕楼诗集》。《怀归草堂诗集》收录了吕潜从清代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十二年(1673)寓居于浙江吴兴之时所撰诗作。因吕潜志在松楸,其旧居署名为“怀归草堂”,故其诗集亦以“怀归草堂”命名。此诗集共收录了诗歌170余首,诗集前载有清代扬州隐逸诗人陆廷抡所撰《序》,吕潜之弟吕泌所撰《跋》。《守闲堂诗集》是吕潜从清康熙十三年(1674)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之间客居在江苏广陵、海陵之时所撰诗作。盖吕潜之甥、户部侍郎李仙根赠其寓所,名为“守闲堂”,因此,吕潜诗集以此命名,收录诗作约160首。《课耕楼诗集》为吕潜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回蜀中遂宁之后在家乡所撰诗歌。盖吕潜故居名为“课耕楼”,故其诗集以之命名。此集约收录诗作80首,集前载有清代遂宁文人雷珽所撰《序》。吕潜诗集,有清康熙时吕泌刻本、清光绪十五年(1889)欧阳绍重刻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成都沈氏刻本等。

吕潜一生交游颇广,足迹半人寰。从他的诗作中,可见其到过今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北、重庆、贵州等省市。在这些地方,吕潜均撰有诗作。吕潜还与当时著名诗人、文士,如吴伟业、龚贤、费密、唐甄、孔尚任、张鹏翮、王石谷、李仙根、王新命、毛奇龄等,唱和频仍。

吕潜隐居居浙江吴兴(今湖州)30年、江苏扬州10年,在江浙一带客居共达40多年。于清初康熙二十四年(1685)回四川遂宁后,生活了20多年。然后,吕潜受其弟吕泌之邀,又到河南省叶县寓居了数年。吕潜目睹了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大战乱和下层百姓之疾苦,选择了不同清代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走上了隐居的道路,成为一位可与陶潜、王维媲美的一代隐逸诗人、书画家。正如清初著名诗人陆廷抡《怀归草堂诗集序》所云:“语云‘诗必穷而后工’,顾世人之穷,只在一身;若先生之穷,则在于世道变迁、君父死生存殁之大。故其穷有百倍于世人者,故其诗之工,亦百倍于世人。今读《怀归》、《守闲》两集,一若少陵浣花之篇、摩诘辋川之什,杂陈于前而不能辨其孰优孰劣也。”其弟吕泌《跋》云:“五十年间时序之迁流、友朋之聚散、山川之阅历,展卷追忆,了然在目。”

吕潜学识渊博,诗风淡雅,语言清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一页。吕潜诗歌现存400余首,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主要有山水田园诗、怀古述志诗、题画咏物诗、行旅抒情诗等。明清鼎革,中原板荡,沧桑巨变,激发了民族矛盾,唤起了吕潜的创作才情。他在风刀霜剑的险恶环境中栖身草野,以歌吟寄其幽隐郁结、枕戈泣血之志。他在政治上不愿向新朝低头,在艺术上亦独力不阿。亡国之痛、破家之哀、故国之思、民命之悲、英杰之吊、时命之嗟、友朋之慰、山园之憩,使其诗作具有凄楚蕴结、血泪飘萧的悲歌色调。

吕潜隐居江南,流连山水,寄情怡性。其诗集中,山水诗约占一半篇幅。究其原因,遗民们普遍认为,故国虽亡,但故国之江山并未与之俱亡,“江山”依然“如故”。用山水诗来存故国江山之真面目,是吕潜专注从事山水诗创作的根本动因。吕潜既是诗人、又是书画大师,故其作品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吕潜《早过钓台》云:“九十九峰梵云间,涪江亦有富春山。来年准别先生去,归钓故居明月湾。”《题画》云:“结茅当涧口,竹径野烟迷。夜雨山中足,流来花满溪。”题《山水轴》云:“水树迷离白鹭飘,风萧萧处雨萧萧。田家酒熟村沽少,尽日无人渡板桥。”行书轴题诗云:“琴柳丝丝拂钓舟,溶溶水面一群鸥。不知谁在茆堂坐,坐看青山到白头。”这些诗歌,与陶渊明、王维不分伯仲。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亦十分推崇吕半隐之山水题画诗,常以半隐诗意作画。1979年,张大千作《风雨片帆》图,款书:“谁将折柬远招呼,长短相思无日无。挈取酒瓢诗卷去,一帆风雨过姑苏。爰翁子夜不寐,忆写吾蜀吕半隐先生诗破闷。六十八年己未九月初二日也。”可见张大千借半隐之诗以解乡愁。1981年作《秋水闲钓图》,款书:“闲钓溪鱼鱼满串,旋沽邨酒酒盈尊。归来记得挂船处,秋水斜阳树一根。辛酉六月二十六日,吾乡吕半隐先生句意,八十三叟爰。”张大千用吕潜的诗题画,诗画合一,意境契合得令人叫绝。这两首诗即选自吕半隐《怀归草堂诗集》中《题画十绝》第二和第九首。

身处江南,背井离乡数十年,故其诗中,多亡国之痛与思乡之愁。吕潜《江望》云:“横江阁外数帆樯,立尽西风两鬓霜。只有乡心不东去,早随烟月上瞿塘。”诗中浓得要流出来的思乡之情,勾起了古今许许多多游子的共鸣。清代学者欧阳绍在《重刊吕半隐先生诗集序》中云:“国朝渔洋山人尝采其《江望》一首入《诗话》中,并胪之《感旧集》,其为时流倾倒若此。”清卓尔堪选辑之《遗民诗》、近人张其淦撰《明代千遗民诗咏》、今人钱仲联主编的《清诗纪事·明遗民卷》等书籍,皆选入《江望》一诗。现代美术大师黄宾虹跋吕潜《山水图》轴云:“王渔洋《感旧集》辑吕半隐先生《江望》一首入《诗话》,其推重如此。先生文章气节,彪炳宇宙,顾不独以诗画名,而得其寸缣零楮者,已不啻璜璧。”可见该诗是吕潜怀乡遣愁的代表作。

吕潜词作不多见,从近人叶恭绰编《全清词钞》中可窥一斑:“溪花汀树,点染成佳趣。漠漠红尘门外路,一任闲云来去。凫鹥占断清泉,鹧鸪啼破苍烟。莫问秦宫汉馆,从君散发江边。”(《清平乐·题顾临刊春江草堂图》)。

清代著名文学家梁清标《扬州慢·寄酬吕半隐同年》云:“廿载游踪,今来河朔,共君咫尺天涯。有中山名酒,好醉赵城花。回首望、乡关万里,萍浮一叶,蹑屩官衙。问玄亭奇字,当传谁是侯芭。苕溪寄迹,梦扬州、又泛仙槎。想邗上风流,海陵烟月,依旧繁华。为我蜀笺写句,图画里、犹带烟霞。看文成五岳,每怜王粲无家。”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高翔《题吕半隐山水》云:“桥头浅水漱芦根,云净天空月坠痕。更有一番堪画处,秋来红叶打柴门。”清代末年,蜀中学者范溶撰《论蜀诗绝句》(载《蜀秀集》卷八),评吕潜诗歌曰:“桂水漓江满目秋,瞿塘烟月几行舟。西风立尽乡心冷,自写湘累万古愁。”

历史常常会暂时无视一些真正的大家;当然,历史也会抛弃一些经不住时间考验的暂时大家。吕潜,隐者的低语,暮色中盛开的花朵。在江南、在蜀中,找不到他的一点痕迹。他像一个影子,再也没有什么给我们留下。但是,他不愧是一位真正的大家!

3 吕泌

吕泌,又名柳文,字长在,号旗山,吕潜三弟,康熙二年(1663)举人。寓居江南,与遗民诗人交往频仍。康熙二十六年(1687)三月,吕泌在扬州与著名诗人孔尚任、邓汉仪、黄云等参加诗人大会。康熙二十七年(1688)秋,孔尚任、宗元豫、魏礼、卓尔堪、梁佩兰、王文师等在扬州送吕泌北上。康熙二十八年(1689)至三十二年(1693),吕泌任河南叶县知县,政绩卓著。主修康熙《叶县志》,今已整理再版。康熙三十年(1691),任河南乡试同考官,所拔多知名之士。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载:康煕《叶县志》八卷、首一卷,清吕柳文纂修,清康煕三十年(1691)刻五十八年(1719)増修本,四册,南京图书馆、湖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有藏。

吕泌善诗文。清代沈德潜编选《清诗别裁集》、费密编选《剑阁芳华集》、孙桐生编选《国朝全蜀诗钞》卷四、《遂宁县志》录有其诗。清同治本《叶县志》选载有吕泌撰《昆阳怀古》、《石门高凤读书处》、《昆阳八景歌》等诗作。

清代沈德潜编选《清诗别裁集》卷八,选柳文(吕泌)诗一首《送施又黄还吴门》,云:“亲老游何远?长安羡尔归。西风悲落叶,征马恋斜晖。词赋无今古,烟霞少是非。渊明三径菊,留待护柴扉。”离别之情,跃然纸上。

吕泌《昆阳怀古》云:“垓下一战帝业成,昆阳一战帝业始。项羽八千散楚歌,寻邑百万填蚩水。大勇小怯见真人,郁葱紫气归遐迩。奕叶中兴十二传,宫阙炜煌开帝里。操莽后先蓄志同,可怜炎祚移奸雄。洛阳陵庙成焦土,萧王城郭黃埃封。世上棋局几变改,祠前独剩汉时松。松顶高盘白项乌,夜号明月晓啼风。”昆阳之战,是王莽新朝末年,新朝和汉朝两军在中原进行的一场决战,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即今河南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朝和汉朝两军的命运,以及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之国运,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影响十分深远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为其开创东汉两百年基业奠定了基础。诗中将刘邦与刘秀相提,将垓下之战与昆阳之战并论,十分确当。

4 吕其樽

吕其樽,字尚素,吕大器孙、吕溥(号崃山,吕潜四弟)之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官湖北竹山知县。工诗善文,清代《遂宁县志》选录其诗多首。如:

《出南津关》云:“层峰叠嶂翠参天,舟下夷陵势豁然。楚水东开沙岸阔,蜀山西望峡云连。飘蓬前路羞弹铗,酌酒狂歌任扣舷。回首北堂千里隔,乡关迢递梦魂牵。”南津关,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峡东口,与瞿塘峡的入口夔门一样,是三峡之天然门户。长江流出南津关,便摆脱了高山深谷的束缚,进入辽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此诗描绘出了南津关的雄壮、俊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过襄阳杜工部故居》云:“千古诗坛独擅长,先生庐舍著襄阳。当年词赋鲸鲵掣,此日林塘草木荒。万里丹心怀帝阙,两行衰鬓客他乡。浣花潭水因人重,又见遗碑列楚疆。”诗人对杜甫的诗歌创作成就进行了高度评价,对杜甫襄阳故居的荒凉伤心愁叹。既是写杜甫,又是写自己,堪称情景交融的优秀之作。

明代遂宁吕氏家族,诗人辈出,吕大器、吕潜父子,俱入明《遗民诗》、《剑阁芳华集》、《巴蜀文学史》,为巴蜀文化的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值得我们认真挖掘、研究和弘扬。

[1]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吕潜.吕半隐先生诗集[M].遂宁:清光绪刻本,1889.

[3]阿麟,王龙勋.新修潼川府志[M].三台:清光绪刻本,1897.

[4]王懋昭.遂宁县志[M].遂宁:民国十八年刻本,1929.

On Suining Lv family Poets of MingDynasty

HU Chuanhuai
(Pengxi County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Pengxi Sichuan 629100)

In Ming Dynasty, there are many poets who come from Suining Lv family, it is a political and cultural family with great social fame for generations.Lv Daqi, Lv Qian and his son are recorded in the "Ba Shu Literature History".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famous persons of Lv family.

Ming Dynasty;Family Culture; Lv Daqi; Lv Qian; Lv Mi; Lv Qizun

G127

A

1672-2094(2014)01-0042-04

责任编辑:周哲良

2013-05-15

胡传淮(1964-),男,四川省蓬溪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编审。主要研究清诗、巴蜀文化。

猜你喜欢

大器遂宁诗集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诗集精选
遂宁地区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PLR参考区间的建立
诗集精选
遂宁高新区
李兰娟
诗集精选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诗集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