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策略探究

2014-04-11陈袁丁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族旅游经济

陈袁丁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存在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扶贫开发能够有效地改善民族地区的贫困状态,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刺激更多的旅游消费,带动周边经济产业的发展。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民族地区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促进了民族地区和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加快了民族地区的信息流通,有利于知识、经验、技术等的共享,推动当地产业化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旅游扶贫开发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扶贫开发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民族地区往往经济上发展比较滞后,发展旅游产业有很大的扶贫作用,基于此,对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显得十分必要。为了更好地进行旅游扶贫开发,就需要对现时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予以必要的了解,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旅游资源开发滞后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建立在社会经济的基础上,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逐渐将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和放松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旅游需求被激发出来。在经过了短途旅游、现代旅游之后,民族地区旅游对人们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然而当前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时间还比较短,固定资产投入比较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是十分完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旅游资源多自然奇观,地处偏僻,基础设施缺乏,水、电、通讯等都不是十分完善。其二,建设成本较高,民族地区的地形复杂,建设难度大,耗费成本高,这使得基建项目建设力度不够。其三,宣传推广欠缺,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其品味一样重要,虽然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品味,但是由于宣传推广不到位,导致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很难实现经济价值。其四,开发资源不足,民族地区往往是老、少、边、穷地区,能够引入外资开发旅游的方式并不是十分充分,相较于沿海地区有着较大的差距[1]110-113。

(二)旅游客源市场距离较远

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际市场,另一类是国内市场。国内游客是民族地区游客的主体,民族地区应该尽量维持,在此基础上应该逐渐开发国际客源市场,因为其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大。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民族地区与国际客源市场的距离较远,且我国的主要入境口岸都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能够辐射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客源比较少,主要的客源仍旧留在东部沿海地区,因为这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经济水平等方面都远高于民族地区,且开发时间比较长,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三)旅游交通条件落后

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的民族地区的交通条件有限,这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说,我国的民族地区的交通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交通通道少,相较于东部地区的四通八达的交通,民族地区运输限制口比较多,进出区域不是非常畅顺,这样难以进行有效的客货运输。其二,运输网络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民族地区往往处于西部偏远地区,诸如川西、滇西、黔北、桂西等,这些地区的水运航道通过量小,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交通闭塞,运输困难。其三,技术装备差,相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西部的技术装备差,一方面是受到地域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综合运输能力比较低。

二、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而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地带,经济发展还不是十分完善。为了改善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就需要利用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加大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具体来说,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具有如下意义。

(一)促进民族地区社会文明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偏低,文化素质较低,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价值观念都比较落后,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难以得到有效的传播,资本积累观念缺乏。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现代文明带进来,引起人员、信息、商品、技术文化的流动,打破原有封闭状态,使其接受更多的外界信息,促进民族地区价值观念的转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商品意识,促进贫困、发达地区交流,促进其社会文明进步。

(二)带动民族区域经济发展

旅游产业是多元化、综合性产业,社会经济生活的很多领域都包含在其中,不但有观光、度假的需求,还包括餐饮、娱乐、交通、娱乐、城市建设、商业等。旅游扶贫开发能够使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的状况改变,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使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焕发生机[2]32-36。

(三)改善民族贫困人口生活条件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就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族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

三、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策略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而旅游资源却十分丰富,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就需要对民族地区进行旅游扶贫开发,一方面有效地利用民族地区的生态资源,另一方面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其扶贫的作用,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的政策输出、财政扶持等对民族地区的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政府应该充分调动民族地区的贫困农民,其不但是扶贫的对象,也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力量。政府应该开展多种方式鼓励其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诸如典型试点、思想宣传等,以改善其商品意识淡薄的状况。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开发等过程中,应该鼓励农民以“劳动入股”的方式来参与,这样就能更好地使其进行资本积累。贫困农民的劳动会转化为一定的股份,这样当民族地区的景区和配套设施盈利之后,其就能得到一定的分红收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激发其劳动积极性。此外,对旅游相关产业还应该给予一定的说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以加快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进度。

(二)提供资金扶持保障

在旅游扶贫开发资金的筹集上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政府投入资金,诸如建立扶贫转型资金或是旅游开发资金等,对那些较为贫困的民族地区加强支持力度。其二,银行政策扶持,投资周期长、乘数效应大是旅游扶贫的典型特点,要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银行应该对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适当增加信贷额度,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这样能够使民族地区得到更大的资金支持,为其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其三,广泛募集社会闲散资金,诸如可以发行旅游股票、债券等,以实现筹资的社会化、资本化,这样对于民族地区的规模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四,建立旅游扶贫开发经济实体,诸如旅游扶贫股份公司等,政府可以发挥中介的作用,将大中城市的企业和贫困地区对接,大力开发民族地区的旅游项目。对于这类企业,政府可以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诸如“先分后税”,当利润分配完毕后,在收取相应的税收,这样就能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更好地保障,刺激社会各界投资民族地区旅游业的积极性,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加强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扶贫可以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这样就能畅顺民族地区的交通,将各个景区系统地联系在一起;通电、通讯设施的建设能够让民族地区的贫困农民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加强对市场的了解,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还能促进农业、工业等的发展,对民族地区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培育旅游专业人才

人才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对口帮扶,要在短时间内培养民族地区自己的人才存在很大的难度,为此,可以采取对口帮扶的方式,从其他省份抽调相关人才来逐步完善民族地区的旅游人才体系,选调旅游、城建、环保等专业的学生参与到民族地区的建设当中,并派相应的管理人员、专业教师等对当地的旅游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帮扶,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旅游管理能力。其二,定向培养,为了增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实力,仍旧需要加强民族旅游人才的培养,可以选派学生到相关院校的旅游专业学习,并选调相关工作人员到大学进修,以期通过这样的手段,培育更多的民族地区的旅游人才,保证人才供给,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进行。

(五)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跨行业、跨省区合作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这个可以看出,要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区域合作是十分必要的。所谓的区域旅游合作实际上一种经济行为方式,其将区域作为接待游客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安排相应的旅游活动,并对自身的经营运作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发挥协同经济效应[3]560-563。民族地区可以成立区域旅游经济协调机构,大力扶持边区旅游,坚持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的原则,推行“双赢”战略,联合促销,逐步提升沟通和管理水平,树立整体旅游形象,使旅游扶贫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六)提升地域旅游价值

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等,民族地区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创造地域旅游价值。主要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工艺品、土特产是游客比较青睐的产品,有着比较好的市场前景,工艺品诸如织锦、蜡染、扎染、雕刻等,土特产诸如古丈毛尖、乾州板鸭、黔江牛肉干等,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大力开发这类旅游商品,不但能够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还能充分发挥家庭旅游作坊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收入。其二,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民族地区不但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动植物、水果、野菜等生物资源也十分多样,为此,民族地区应该充分结合区域特色,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提高传统农业的科技水平,生产大量的养殖、中药材干鲜果、经济作物等,通过适当的加工加工就能转化为商品,这样不但能够增加游客的购物体验,还能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在这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就是张家界,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其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形成了中药材、名优特果品、旅游食品、特种养殖、旅游用品等五大支柱产品,不但充分了地方的资源,还转移了大量的劳动力,实现了农民增收。民族地区应该多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创造地域旅游价值。

(七)推动民族城镇建设

现在很多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

比较低,水、电、通讯、交通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也是制约民族地区扶贫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为此,民族地区应该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建镇工程,将农民转向、集中在城镇[4]16-20。这样就能以旅游业带动城镇化,更好地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为民族地区的贫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变其生活和生产方式,逐步缩小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进程。

四、结语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建立在社会经济的基础上,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逐渐将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和放松的方式,这刺激了大量的旅游需求。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存在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扶贫开发能够有效地改善民族地区的贫困状态,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刺激更多的旅游消费,带动周边经济产业的发展。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民族地区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促进了民族地区和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加快了民族地区的信息流通,有利于知识、经验、技术等的共享,推动当地产业化发展。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清霞.旅游扶贫PPT战略及其特征:以湖北省为例[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2] 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 旅游学刊,2004(03).

[3] 李永文,陈玉英.旅游扶贫开发的RHB战略初探[J]. 经济地理,2004(04).

[4] 伍延基.论国内旅游扶贫开发中的几个战略问题[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猜你喜欢

民族旅游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我们的民族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旅游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