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和创新

2014-04-11周启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落后地区校企实训

周启良,张 权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 罗定 527200)

经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和创新

周启良,张 权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 罗定 527200)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受到企业数量与规模、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制约,在进行校企合作时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加以合理地选择和创新,并切实加强自身的校企合作能力。

经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选择和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因此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1]

顾名思义,“校企合作”是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学”。[2]

尽管校企合作已经越来越广泛地为高职院校所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那些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而言,由于缺乏行业企业背景,校企合作的基础比较薄弱,难度也就更大,相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对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校企合作的模式

校企合作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之后,其他一些国家也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出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

根据企业参与方式的不同,校企合作中分为二种。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德国的双元培训制、英国的“三明治”工读交替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制。二是以学校为主的合作模式,如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按照合作的深度,校企合作可分为浅层次合作模式、中层次合作模式和深层次合作模式。

根据近些年来的经验,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及其主要特点有:实习实训模式和产学研合作模式[3-5],企业一般不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过程,属于低层次校企合作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专业共建模式或“订单”培养模式[6],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过程,属于中层次校企合作模式。前校后厂模式、“联盟式”、“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企业办学模式、校企共建实体模式[7,8],企业既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教育产业建设中来,属于高层次校企合作模式。准确地说,除了企业办学模式,均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处于一种“配合”的辅助地位,它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例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职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等,来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因此,企业的动力不足。[9,10]

2 经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

2.1 经济欠发达、可合作的企业数量不多

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面临着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可合作的企业为数不多,主要表现为:第一,区域内近距离知名的大型企业少,中型企业有限,而中小型企业的场所规模、生产设备、后勤设施等难以满足高职学生的实习实训;第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明显不足,政府对学校的投资少,有的甚至靠学生的学费来进行运作。而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经营效益有限,也难以对高职院校进行投资等方式的资助,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达成;第三,校企双方人员交流明显受限,高职所需要的行业企业专家难以在区域内聘请,而企业由于规模和效益的影响,也不需要或不愿意与高职院校合作,担心接受学生的实习实训或接受高职教师到企业锻炼会影响正常营业;第四,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较少,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地区,大多数的高职毕业生流向了发达地区,很难留在区域内工作,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基本基础。

2.2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在目前落后山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由于由于企业数量较少,而且太过注重眼前利益——认为自已出资培训学生是一种赔本的交易,与企业的利益无直接关系,因此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只停留在浅层次上,未能进行深入实质性的合作。有些合作没有持续性,校企合作仅仅是临时安排(如学生的短期实训),学生的校外实习流于走马观花,不能动手操作。有些合作只是应付学校教学评估,而临时与企业签订一份简单的书面协议,举行一个签字仪式或实习基地挂牌仪式而已。

2.3 校企合作的热情明显不对称

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小,校企业合作中出现的“校方热、企业冷”的矛盾非常突出,高职院校的教师、领导为寻找合作对象可谓是费劲周折、成效不佳。有的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演变成了畸形的“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从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合作模式,不但学生实习实训的目的难以达到,而且引起了学生对学校、对企业、对老师的不满,认为自己的劳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这样的结果是,校方无奈、老师无奈,学生抱怨,最终学校对校企合作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校企合作难以为继。

2.4 校企合作后劲不足

在中国,校企合作源于学校,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有的有行业背景,有的受政府的支持和资助较多,可以凭着办好职业院校热情和行业、政府的行政力量来推动校企合作。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而言,上述的优势不复存在,只能凭借学校领导、教师与企业的私人关系,甚至有的院校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方式,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而且是实习实训的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很明显,这是一种难以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因为随着学校和企业单位领导的更迭、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的人事变动,合作中的各种矛盾就会逐渐暴露,尤其是企业的热情会逐渐下降,校企合作难以持续。

3 经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因

3.1 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的财政、税收等政策配套不足

虽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 [2002116号文)第20条中规定:“利用金融、税收以及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经济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强调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财政、税收等配套政策作支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如果没有政府引导、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激励,大力支持高职院校的发展就可能成为空谈。加上一些企业本身对校企合作的互利双赢的作用认识也不足,企业对校企合作就更加缺乏主动性。

3.2 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不显著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技能型人才为主,科研能力、技术咨询服务能力较弱,而能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更新的高职院校很少。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由于多年来职业教育投入的持续不足,学校实训的场地、设施等基本条件较差,缺乏具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功能的设备,无法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吸引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3.3 企业对教育重视不够,对校企合作缺乏持久热情

经济落后地区的很多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的思想,没有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中,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相关高职院校为自己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而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不予关注,从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部分企业将参与校企合作视为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损失,是否参与校企合作,对于企业的投入和收益均不能产生影响,甚至认为培训学生、学生来实习实训,不但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而且是一种额外的负担。[11]

4 经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与选择,既取决于高职教育的发展程度,也取决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而言,由于政府投入少、企业数量与规模不够、校企合作的热情明显不对称等原因,开展校企合作不能脱离实际地完全照搬经济发达地区的校企合作模式,而应在吸收中加以创新。

4.1 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

认知实习模式、短期实训模式几乎适用于任何专业,甚至可以具体到某门课程的校企合作。目前这种层次的合作模式在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也被广泛采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

顶岗实习可以使高职学生可以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提高职业技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但对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对所有毕业生实现统一安排、并获得累计较长的顶岗实习时间,是一项难度相当高的工作。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完成此任务几乎不可能。

专业共建模式可以克服“订单”培养模式中校企业双方严格受合同约束的弱点,适用的专业范围也很广,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而“订单”培养模式,虽然比较适合操作性强、人数需求量大的工科专业,但由于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数量和规模等原因,这种模式很难完全照搬。

前校后厂模式、“联盟式”、“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企业办学模式、校企共建实体模式,对于那些工科专业比较合适,但由于投入较大、科学技术含量高等各种原因,经济落后地区的高校院校很难开展。

总体而言,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地域与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地开展各专业的低层次的校企业合作模式;对于一些重点专业以专业共建模式等中层次的校企合作来开展;对于高层次的校企合作,要尤其慎重,不要照搬照抄、急于求成,否则会因为目标过高而得不偿失。

4.2 对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创新

4.2.1 短期实训模式和“顶岗实习”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某些专业的人数较多时,如果统一安排短期实训,则需要多个企业才能容纳。而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数量少,并且不同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时间和数量不同,统一安排短期实训将会造成部分学生在企业实训、部分学生在校无事可做的后果,使教学安排难以协调。为此在校企业合作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实习的延续性和实习点的适当压缩,我们可以采用“双轨制”的课程设置模式,将教学班级设成甲、乙两个班,甲班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时,乙班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训;乙班结束实习后,返校上课,甲班再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这样,比起甲、乙两个班同时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训,减少了一半的实习点,而又同时保证了学生在企业实训的时间。

同样地,学生整批出去“顶岗实习”,意味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而且要把企业吸纳实习生的时间段协调在一起,造成校企业合作的难以协调。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采取“2+1”模式,即最后一年,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组织形式由学校统一安排改为分散与学校指导结合的实习模式,首先由学生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找到实习的企业,实在找不到实习企业的同学,则由学校帮助联系、安排。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指定各个实习指导教师分别负责管理几位学生,要求他们经常联系在外实习的学生。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按时、按质地完成相关的任务,如毕业论文要求写自己实习企业真实发生的案例、解决的方法和过程等。这样学生通过人际关系,越出经济落后地区的范围到经济发达地区联系实习单位,解决经济落后地区的实习企业少的问题,也能让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水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学生联络他们的实习企业,与那些愿意鉴定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进行长期合作,甚至进行订单培养。广东省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与深圳景光物流有限公司、中联地产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开始筹划制定“订单式”的培养计划。

2.2.2 “订单”培养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订单”模式,通过校企双方鉴定协议甚至是合同来明确订单中的学生数量和姓名,制定的培养计划、设置课程等都必须符合企业的人才要求,学生毕业时,企业必须“照单全收”,但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由于数量和规模等因素的限制,需要的学生人数少,传统的“订单”模式将无法实施。况且传统的“订单”模式的缺点是校企业双方都受到严格的约束,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时刻在发生变化,“照单全收”对企业和学校特别是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风险。

为此,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可采取“开放式订单”培养模式,规定不事先确定学生的入选名单,企业可以在学生毕业时,按照当时的市场情况只接受一定比例优秀毕业生;课程的设置,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确定的方式进行。

4.2.3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研发等内容的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大量的投入,这种投入对学校而言,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而言,在没有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大量的投入情况下,仅靠学校自身学费收入是不可能完成的。对于以盈利为目的企业而言,由于其建设投入大、商业效益少,所以得不到企业,尤其是业领头企业的支持,校企合作就很难完成。而且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很难在当地的企业中,聘请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任兼职教师,而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中聘请则因为路程、时间安排和费用等等问题难以实现;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由于观念上的问题,也很少派员工到高职院校来进行理论培训、学历晋升,因此校企之间的人员交流也是比较少的。

鉴于校外实训基地、研究开发和人员交流等困难,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知名企业合作开发实习实训的模拟软件。由于合作企业社会知名度高,其工艺技术与经营管理的标准能够影响行业标准,软件的开发以合作企业的实际运营为标准,模拟企业不同岗位工作实景的业务流程,学生通过团体合作,模拟整个企业运作流程,也可以就单独岗位进行模拟实训,并且每个业务岗位都配有虚拟应答支持。实训教师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系统随时了解实训情况,以及通过自动评价系统,记录每个学生的实训成绩、分析教学效果。开发一套成熟的模拟软件,相对建设完整的校外实训基地、研究开发而言,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少,也可以较好地克服经济落后地区与企业之间人员交流的困难。学生通过与知名企业“零距离”的接触,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教学效果因此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培养出适合企业生产的人才。如广东省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利用厦门亿学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通过对超市运营、物流配送的实际业务进行模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践技能,教学效果有显著的进步。[12]

4.2.4 加强高职院校自身的校企合作能力

由于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实力不可能瞬间改变,职业院校也可能过分指望政府给予过多的财政支持。而企业是个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如果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很少,尽管政府出面,企业的合作意愿也还是不佳。所以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不能总是强调政府、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而应更多地思考如何挖掘自身的优势,来为企业提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目前,经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教师一个重大的缺陷是没有很多的企业工作经验,很多的教师只是在高校读书时,受过实践教学的训练,毕业后就直接分配从事教学工作,没任何企业的实战经验,对于企业的服务能力普遍较弱,不能真正帮助企业攻克难关,很难吸收企业来合作。所以,今后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师资培训方面,应该重力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鼓励和支助年青教师分期分批地到企业进行锻炼和实践,踏踏实实地参与企业的专业技术、管理工作或产品研发,使教师真正掌握新工艺和新技术、生产经营的管理规范,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进方案,并给企业能带来切实的收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愿意与学校合作,共同进行项目的研发,到学校聘请教师作为技术服务专家等等。

[1]马树超.校企合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28-33.

[2]耿洁.工学结合及相关概念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13-15.

[3]徐丽华.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制约因素与保障措施[J].职教论坛,2007(36):23-24.

[4]杨国强,陈渊.论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32):166-168.

[5]柳坤文,蔡菊.校企合作方式的多样性探索[J].成人教育,2013(1):100-102.

[6]周宏,甄珍,郑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5):6-8.

[7]张俊玲.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案例评述——以20所职业院校典型案例为例[J].职教论坛,2013(3):21-24.

[8]秦祖泽,刘迎春,覃事刚.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创新“校企共同体”办学新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4):57-59.

[9]李高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成人教育,2009(9):32-34.

[10]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6):68-73.

[11]胡柏翠.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成人教育,2013(2):50-52.

[12]苏小冬,张加乐.高职院校互惠式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6):70-72.

责任编辑:张隆辉

G718.5

A

1672-2094(2014)05-0127-04

2014-06-24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课题《经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KY2012040);广东省云浮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13年课题《山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13云社研[17号])。

周启良(1973-),男,江西抚州市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学改革、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

张 权(1971-),男,贵州兴仁县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落后地区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落后地区教育要注意培养家长的素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