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创新研究
——来自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

2014-04-11戴春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社团组织途径院校

戴春平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创新研究
——来自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

戴春平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能力之一,高职院校完善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通过调查分析,这些方式未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只有创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采用立体化方式构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体系,搭建完善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平台,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创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实现途径

近十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在校学生人数已超过本科院校在校生人数,在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制定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调查情况看,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缺乏系统化和有效指导等问题,不能满足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只有不断创新学生人际交往实现途径,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 创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社会环境千变万化,社会多元化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人际交往能力作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之一,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高校必须不断创新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现途径,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并为社会作出贡献,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1.2 有利于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实现途径,构建完善的学生人际交往课程体系和人际交往实践平台,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列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使学校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学生思想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影响学生人际交往的环境日益复杂,在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断地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通过调查,可以使学生管理工作者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创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

1.4 有利于让大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

大学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成为对社会、国家的有用之人,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创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有利于改革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方法,让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更符合社会的主流需要,同时也可利用社会有利因素来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形成内外联手为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大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

1.5 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在于人,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中的中坚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力量,他们的品质如何,他们是否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创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实现途径,提升大学生处理人际交往能力,使一批懂得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各主要岗位后,将给社会带来庞大的正能量,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 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调查及存在问题

为进一步理清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课题组对广东省内八间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师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座谈会、访谈等,样本的选择较具有代表性,经过课题组对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归类分析,得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师生对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的基本情况与看法。

2.1 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基本实现途径

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非常丰富而复杂,下面七个基本途径是在调查中归纳出各高职院校中具有共性学生人际交往客观实现途径,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学校看法较一致,现将其归纳如下:

2.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的内容,例如《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很多内容涉及与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教育有关的内容,对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重要作用。调查中,82%的老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的有效途径,18%的老师则认为效果一般或不好;受调查的学生中,5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并有积极作用,27%的学生认为虽然涵盖但作用一般,而22%的学生认为不涵盖也没直接作用。

2.1.2 党团组织

党团组织是由学生骨干分子组成,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居于大学生对党团组织的充分信任,党团组织通过组织学习与活动等方式对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发挥有效影响,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受调查的老师一致认同党团组织对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受调查的学生中希望通过党团组织活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占69%,认为无所谓的占22%,不愿意参加的占9%;调查同时显示,真正有机会参加党团组织的学生比例不高,仅占26%。

2.1.3 社团组织

通过调查,目前各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社团建设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团文化,社团组织非常完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尤其是新生积极参加,社团组织以其有效的方式,在大学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访的老师中,曾经参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占73%,从来没有参与过的占27%;经常参加社团组织活动的学生占71%,偶尔参与的占22%,从不参与的占7%。

2.1.4 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为帮助学生解决在人生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各高校均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方式有讲座、咨询、辅导等,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碰到的问题提供直接快捷的心理支持,帮助学生有效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疑问。受调查的老师一致认为,随着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复杂化,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意义重大;受访的学生中,53%的学生当心理出现问题时会主动找心理咨询老师解决,也有37%学生会选择通过朋友、同学、家人等沟通处理的,有10%学生自己处理的问题。

2.1.5 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直接参与了处理各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供实践机会。受调查的老师认为,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学校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搭建实践的平台;学生也一致认为实践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但认为目前的实践机会很多的仅占24%,认为一般的占37%,认为不足的占39%。

2.1.6 科学指导现代信息手段交往

近年来,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手段发展非常迅速,互联网、手机微信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给学生展现了非常丰富、便捷的了解和参与人际交往的途径,也是当代大学生最常用、最喜欢使用的人际交往手段,从当前情况看,互联网、手机可以说是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受访老师认为学校应该加强现代信息手段交往的指导;54%的学生认为加强现代信息手段交往指导很重要,2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19%的学生认为不应干预。

2.1.7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新闻媒体意识

随着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迅速传播,广播电视以其快捷、直观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影响在不断扩大,促进大学生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社会现象的自我判断,广播电视等媒体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重要影响因素。调查中,老师们一致认为当前的新闻媒体意识严重冲击大学生人际交往价值观念;而受访学生也认为自身无形中会受到新闻媒体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自身却无法发现,是长期的、隐性的,但也是最危险的。

2.2 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现途径虽然非常丰富,但也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2.2.1 人际交往形式多元化但不系统

通过综合分析,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实现途径非常丰富,对大学生参与人际交往、提升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提供了实现路径和平台,对大学生积极参与人际交往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些途径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缺乏系统性,没有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形成系统化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面对复杂人际交往时,有时显得无所适从、效果不佳。

2.2.2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学校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个性品质方面设置相应专业课或选修课,以辅助提升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但是,目前还没有学校有完整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课程设置方面呈显出零碎的、单一式的现象。

2.2.3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作用发挥不到位

学生进入学校之后,随着环境的改变,许多学生过去是学校-家庭二点一线,学习有老师管,生活有家长安排,而随着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改变,许多学生出现人际交往的焦虑等不适应症,面对这种状态,许多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所做的只是给学生做一、二场专题讲座和在咨询中心办公室等学生上门咨询,对大学生缺少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没有主动地化解学生人际交往出现的问题,在处理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方面未发挥重要作用。

2.2.4 党团、社团组织影响不深入

学校党团、社团组织的干部都是由部分学生骨干组成的,在大学生心目中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学校党团、社团组织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在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向心力,这也是高校社团组织招纳成员时老生不积极参与,大部分由新生组成的原因。

2.2.5 现代信息技术交往指导不得力

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微信等现代传媒、信息技术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种影响趋势发展非常快,目前许多高校对学生如何在复杂的现代传媒、信息技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处于放任状态,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有力的指导,学校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指挥棒来在学生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2.6 交往实践机会平台建设不完善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强化和提升。事实证明,实践锻炼最能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目前,虽然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但这些实践主要目的是锻炼技能为主,真正以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很少。

3 如何创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大学生在面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会碰到许多选择、许多问题,高校必须不断地创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才能在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的问题中起着积极影响,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从而有效地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实现途径的新建议。

3.1 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课程体系

要做好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开设系统的人际交往课程设置非常关键,只有设立完善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课程体系,才能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进行系统引导,从理论和实践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进行有效的教育,构建学生从大一到毕业层级化、系统化的人际交往课程体系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关键。

3.2 教师应将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贯串所有课程教学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非常重视,专业课教师对专业教学重视程度也很高,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后,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并形成团队合力对其事业的发展和做好每一项工作非常重要,每一个专业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责任,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际交往观内容有针对性地贯串每一课程教学非常重要。

3.3 学生党团、社团组织应辐射到每一位学生

学校党团、社团组织的责任是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党团和社团组织的应有责任,党团、社团组织不能只是部分骨干学生的平台,而应是全校每一位学生的平台,建议改革现有的学生党团、社团组织运行模式,使学生党团、社团组织的影响辐射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党团、社团组织的阳光普照。

3.4 心理咨询中心应主动给培养大学生正确人际交往观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

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过程中,心理咨询中心面对学生出现人际交往的焦虑等问题时,应提前予见、提前介入、主动出击,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人际交往中去,从而使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成为社会正能量。

3.5 高校应将人际交往能力列入学生综合评价中

在各高校制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中,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应高度重视,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列入人才培养标准中,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能调动学校各方力量参与到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中来,从而为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依据和平台。

3.6 建立正确处理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干预机制

面对大学生受网络、手机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大影响的现状,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干预机制,给学生在通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参与人际交往提供正确指导与教育,决不能让学生人际交往受网络等影响处于无序、放任状态,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人际交往中影响的干预机制,可以有效的引导和促进网络等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影响,以避免出现负面问题。

3.7 重视家庭、社会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高校在对学生正确人际交往教育时,不能忽视家庭、社会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家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社会是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平台和实践基地,大学生最终将走向社会,高校应将家庭、社会引入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联动教育机制。3.8高校要积极搭建大学生人际交往实践平台

高校开展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工作,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搭建好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践平台,这个实践平台既要有校内的,也应该有校外的,形式要多样,适应性要强,对象要普及多数人,同时每一个平台都应有专门的老师加强指导,而不是搭建好平台就撒手不管,要使每一个实践的平台都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

4 结论

总之,针对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创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当做学生系统培养过程来做,有效地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走向社会后成为社会的正能量,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王琼.当前大学生社会交往问题及优化途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4).

[2]董鹏,等.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3]邓传静,李丹青.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问题引导不容忽视[J].教育研究,2011,(4).

[4]何霞红.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

责任编辑:邓荣华

G711

A

1672-2094(2014)05-0114-04

2014-07-14

本文为2013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3ZZ022)的研究成果。

戴春平(1970-),男,广东河源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团组织途径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河北省遥感应用协会被评为河北省5A级社团组织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群体决策中隐性社团组织的识别
全国各省、市、区期刊工作社团组织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