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4-04-11韩晓娅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同辈群体青少年

韩晓娅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韩晓娅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对处于关键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青少年同辈群体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在客观分析青少年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青少年同辈群体环境的几条途径,从而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借鉴。

青少年;同辈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后备力量,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状况如何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前途。在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同辈群体可谓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所谓同辈群体是指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1]。在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下,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心理状况都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可以说,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来说十分重要,特别是中学阶段,他们离开父母主攻学业,与同龄人在一起时间较长,受同龄人影响较为深刻,因此,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最为普遍。

1 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青少年同辈群体是同辈群体中非常典型的一种,属于非正式群体,是指年龄相仿、兴趣相投、交往密切的青少年群体。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追求个性,好奇心强,心理复杂,追求独立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需要我们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环境给予足够的关注。青少年同辈群体没有正式的组织,也没有严格的活动规则,但是它的客观存在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也给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了解青少年同辈群体形成的原因,把握青少年思想发展的规律和动向,这是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如今的青少年多数为独生子女,长期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难免会感到孤独和无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叛逆,有些中学生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不以为然,而且他们结识的人越来越多,多数是同学,同学相互之间年龄相差无几,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家庭环境,加上青春期的特殊心理,他们追求独立和自由,而这种强烈的愿望和内心深处的想法往往不被父母和老师们所理解,所以只好与同伴们相互倾诉,获取同伴的理解和支持,随着交往的深入,这些孩子慢慢的形成了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同辈群体,经常一起出入。其次,这是青少年社会交往的需要。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按次序排列,一般来说,某一需要相对满足了,需要就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后,青少年就开始追求社交需要。同辈群体正好能满足青少年这一需要,他们在一起能够自由交流思想和情感,互相理解、支持与尊重,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

青少年同辈群体环境是人际环境的一种,他的普遍存在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具体来说,青少年同辈群体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首先,自发性。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建立是自发的,每个成员都是自由的,在自由选择和平等交往的前提下,他们根据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相互结伴。同辈群体属于非正式群体,既不需要有关部门审批,又无规定的义务或责任,成员之间是基于共同的生活经历、爱好、生活学习地区临近等因素自然形成的。与同辈群体成员交往,气氛轻松,相对自由,一些不便与父母讨论的话题或不被学校老师理解的事情,都可以在同辈群体中畅谈无阻,这对青少年思想品德、价值观、思想和行为势必产生广泛的影响。其次,相对稳定性。同辈群体一旦形成,就会自觉的形成一套行为习惯,群体内部的成员也是相对稳定的,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一起可以谈天说地,对同辈群体归属感较强。但是这也并不否认群体在特定时期内会有新成员的加入或老成员的退出,例如,由于转学或者毕业升学,就可能与原来的同学分开,导致渐渐减少联系,但这并不影响青少年在新的人际关系中建立新的同辈群体。在青少年同辈群体当中,每个成员相互之间联系比较密切,相处时间较长,投入的感情较多,久而久之群体的行为活动就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形成自己独特的不规范的亚文化,有着群体内部的特殊价值标准,他们经常参与的活动,甚至日常用语、消费方式、行为习惯、衣着等方面都有着某种相似性,这主要归因于同辈群体内部成员的“平行影响”。再次,互动频繁。同辈群体成员之间地位平等,虽然群体一般会有一个或几个比较核心的人物,但这并不影响全体成员地位的平等性。他们的交往密切并具有随意性,不受特殊规则的限制,这种在比较轻松自由环境中的交往有利于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也会加深他们相互依赖的程度,时间的长久使他们的心灵有所寄托,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具有较强的内聚趋势和集体归属感。这也是青少年同辈群体做事比较容易“抱团”的重要原因。

2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加快,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学者米德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2]。因此,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要重视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环境的优化。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同辈群体的影响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这种分化是由青少年同辈群体内部所普遍认同的亚文化的性质决定的。其中的有利影响我们要好好把握,充分加以利用,对于不利影响,我们要及时制止,防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逐渐打造有利于青少年思想进步的同辈群体环境,使之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相一致。

2.1 良好的同辈群体产生的积极影响

2.1.1 满足青少年多方面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

现在的青少年,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从小玩伴不多,父母多忙于工作,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与以前的多子女家庭大不一样。在这种孤独感的支配下,他们更渴望与同龄人交往。良好的同辈群体成员之间相互的理解与支持、关爱与尊重,满足了青少年的交往需要和归属需要,这就避免了因特殊的家庭结构带来的不良情感,同时也促进了青少年的和谐发展和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青少年长期处于和谐的环境中,就会自觉地、潜移默化地收到心灵上的慰藉,陶冶高尚的情操,锻炼坚强的意志,塑造完美的人格。此外,同辈群体中所开展的健康有益的活动,有利于青少年获得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例如同伴一起做志愿者、一起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起约定目标努力考大学等,这些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2.1.2 同辈群体的交往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同辈群体从基本成型开始,其成员之间在生活上、学习上相互支持,互帮互助,如同兄弟姐妹一般。除此之外,他们通常会有相似的兴趣爱好,这使他们不仅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而且在长期的交流和探讨中也会进一步提升对兴趣爱好的热爱程度。在生活经历和社会信息的来源上,青少年群体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就是自己依赖的同辈群体,因为他们与身边的小伙伴的交往通常比与父母、老师的交往更紧密、更直接,这也是除了课堂外很重要的信息来源。这些青少年同辈群体中积极的亚文化,由于与社会主流文化相一致,因此可以加大正向教育的合力,不断加深学校教育的效果,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2 不良同辈群体产生的消极影响

2.2.1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

正常状态下,在学校和父母的正面教育下,青少年应该不断进步,但是如果他们身处不良的同辈群体当中,这种正面教育的效果往往会大大弱化,甚至被完全抵消。由于不良同辈群体有着自己负面的亚文化,必然会把这种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传染给群体内的每个成员,这样的思想会使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慢慢偏离正确的发展道路,例如,受同伴的影响,无节制的玩电子游戏等,这些不良行为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的最终受害者是青少年自己,对青少年未来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2.2.2 限制了青少年的交往空间

青少年同辈群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内部会逐渐形成一系列不成文的规范,这种规范得到了成员的认可,长期按照这种行为习惯生活、交往,就会形成一种相对的定式,对于同辈群体以外的成员不免会有抵触情绪,对更多的群体外的同伴交往甚少,失去了开阔眼界和认识更多朋友的机会,这就削弱了青少年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限制了青少年的交往空间,同时也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3 青少年同辈群体环境的优化途径

同辈群体环境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要认识到青少年同辈群体环境存在的客观性,同时又要研究和总结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认识到青少年同辈群体性质和类型的多样性,发挥积极作用,抑制和避免消极影响,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3.1 重视青少年身边的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交往给以正确的引导

如今,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在农村这种情况更加严重,部分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见面机会甚少,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一方面,青少年的成长如果没有父母的呵护和陪伴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很多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慢慢的形成性格缺陷。另一方面,爷爷奶奶的照顾和教育属于隔代教育,不免会有时代的差距。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年龄段,需要家长、学校的关心和爱护,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学会与同辈群体交往,并要引导孩子运用正确的交往技巧。学校是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增长知识与才干的地方,因此,学校更要承担起引导青少年健康交往的重要性,教授他们多种多样的社交技能,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交友意识,学会用批判的态度和敏锐的思考去分析和评价他们涉足其中的伙伴关系给对方带来的好处以及它的发展方向”[3]。青少年交往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从友谊中获得成长和进步,与同伴们互相帮助,真正做到生活中的小伙伴,学习上的好帮手。

3.2 引导青少年提高辨别能力,远离同辈群体不良的亚文化

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好奇心强,独立性强,价值观念还不成熟,同时也具有逆反心理,再加上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鲜事物繁多,青少年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进而导致青少年行为的失当。2014年5月,一条“实拍三男子轮流殴打一少年”的视频迅速在网上流传,三名男子用极其暴力的手段轮流殴打一名少年,引发了不少网民对打人者的谴责。这一事件反映了在青少年周围,存在着不良亚文化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抽烟、酗酒、网瘾等诸多不良文化。由于青少年好奇心理、模仿心理和攀比心理较强,价值观还不成熟,游戏厅、网吧等场所又为不良文化的扩散提供了空间,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和封闭性,一些意志力不强的孩子很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当中,大大弱化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加之大众传媒对暴力、色情等严重社会问题的传播,某种程度上变成青少年现实犯罪的模板”[4],如果家长、学校疏于管教,青少年很容易被卷入不良文化的漩涡当中,久而久之造成行为失范,进而诱发青少年犯罪等行为。“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青少年平均违法犯罪年龄提前两岁”[5]。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帮助青少年区别对待不同群体,提高辨别能力,对不良亚文化要坚决予以抵制,要使青少年认识到不健康的交往与真正的友谊之间的区别,从而自觉远离不良关系,努力交知心、志同的益友。

3.3 着重对同辈群体中的核心人物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发挥其对整个群体的的积极影响,传递正能量

青少年精力旺盛,交往需求强烈,在青少年按照兴趣、爱好自觉结成的同辈群体中,一般会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他们在群体日常的活动中起带头作用,重点人物一般是由这个群体中有威信的人担任,是整个群体的核心。由于核心人物受到群体其他成员的认可,其言行对整个群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参照和领导作用。“一旦他的言行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群体成员也会误入歧途,产生各种反社会行为,可见群体核心人物的一言一行足以影响到整个群体的性质发生变化”[6]。因此,我们要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的核心人物进行重点教育,引导核心人物带领整个群体完善内部的行为准则,使其符合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约束成员的不良行为,避免负面亚文化的消极影响,发挥其模范作用,鼓励他们成为整个群体羡慕和学习的榜样,散发正能量,带领所在的同辈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为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添力量。

3.4 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其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的价值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引导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它处在人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准备阶段,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7]。因此,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工作者们还要注重语言艺术和教育方式,“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用群体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青少年”[8],培养同辈群体逐渐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引导其思想和行为正向发展。此外,家庭也要充分利用亲子关系对青少年进行亲情教育,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亲子旅游活动,培养与孩子的浓浓情感,平时父母要与子女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教导子女正确的参与同辈群体,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和谐的环境。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9.

[2][美]米德.文化与承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51.

[3]陈正良.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63.

[4]林蕾.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1):51.

[5]周振想.青少年犯罪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6]步德胜,马兵.同辈群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平台[J].2006,(6):3.

[7]温家宝.温家宝谈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175.

[8]孙丽芳.同辈群体与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9):140.

Peer Group Influence on Young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N Xiao-ya
(School of Marxism,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110036)

For the adolescent, the influence of the peer group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of adolescent peer groups. By 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peer group influence on young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guiding young people healthily grow up.

Teenagers; Peer Group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41

A

1672-2094(2014)05-0073-04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4-02-15

韩晓娅(1989-),女,河南兰考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同辈群体青少年
消失吧!同辈
青少年发明家
你们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能小声点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调查:76.8%受访者觉得同辈人对自己影响大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自我—同辈评估教学评价模式对提升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