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朱熹的理欲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2014-04-11黎永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物欲天理朱熹

黎永新

(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论朱熹的理欲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黎永新

(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朱熹的理欲观是其理学思想极为重要的部分。他的理欲观是对传统理欲观的继承和发展,他对理和欲的思想做了深入的阐发,“存天理、灭人欲”是其理欲观的基本内容。审视朱熹理欲观的得与失,对批判大学生拜金主义、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在实践上对弘扬大学生社会正义感,对建设和谐大学生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朱熹;理欲观;当代价值

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大学扩招,在校大学生一年年增多,这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是有益的。但是如今一些大学生产生了“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人民币服务”、“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单车上笑”等拜金主义、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观点。这又不能不引起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和反思。如果任凭这样不良的观点和行为发展和蔓延,这对大学生、学校和社会都是有害的。著名学者秋风先生说:“人为外物所引,会产生欲望。欲望如果没有节制,人将被物所支配,从而物化。这样的人将丧失其故有的善的天性,而陷入无穷的物欲之中难以自拔。由此,他必然不能自制,侵害他人。如果社会中人人均如此,人们就会相互伤害,秩序将会解体。”[1](P246)那么,怎样才能够控制一些大学生膨胀的物欲情欲、改良大学生道德风气、建设和谐校园呢?朱熹的理欲观是我们教育和改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的理论资源。我们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汲取朱熹理欲观的合理成分,这对我国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是有价值的。

1 朱熹理欲观的主要内容

朱熹理欲观的内容极为丰富,具体说来包括他对理与欲的阐释和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论述。

1.1 “理”是理欲观的哲学基础和伦理原则

朱熹的理是其思想体系的最高哲学范畴,这里的“理”代指“天理”。首先,在自然观上,理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2](P1)可见太极即理,理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天地、人、物皆因理而有,天地、人、物皆由理来承载。有理,便有气,有气流化育万物。总的来说,理统驭着天地万物。“万一山河天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2](P4)这是说理超然于万物而存在。在《中庸章句》中,朱熹引程子的一段序说,“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3](P17)这里讲《中庸》中的理,同时讲理的本身。理散则为万事,合则为一理,它包罗万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里的理是作为朱熹理学体系的最高哲学范畴,“朱熹关于“理”的许多论述,是与这段序说联系着的。”[4](P382)

其次,在社会层面上,理是指伦理纲常秩序。朱熹把三纲五常纳入天理的范畴,“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5](P3656)这样,天理便在日常伦理纲常秩序中呈现。朱熹曾对三纲五常做了解释:“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谓:仁、义、礼、智、信。”[3](P59)三纲五常作为伦理道德规范,更加切合人们的生活实际。“纲常千万年磨灭不得。”[2](P597)每个人应当恪守自己的社会责任,人伦秩序是不可以放弃的。朱熹曰:“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2](P398)处于不同的社会角色,就要遵循不同的伦理纲常秩序。理流行在君仁臣敬、父慈子孝其间,蕴含有不同的伦理道德准则。

再次,在道德层面上,理是善心之本然。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性即天理,未有不善者也”。[3](P325)把理论及性上,便是善。理也是心之本然朱熹说:“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5](P514)这里的心之本然是指“心未有思虑之萌和遇物而感时的未发状态”,[6](P473)循着此心,便是浑然无私欲的状态。他又说:“如《中庸》所谓‘尊德性’,‘致广大’,‘极高明’,盖此心本自如此广大,但为物欲隔塞,故其广大有亏;本自高明,但为物欲系累,故於高明有蔽。”[2](P202)心本是广大,被物欲所隔塞,它的广大有所欠缺,被物欲所累,在高明处就被遮蔽。此时的心已被物欲所蒙,失去了本自高明的心之本然。所以,人才要存天理、灭人欲,以正心诚意。

1.2 “欲指受到批判的人的非正常的人欲和物欲

朱熹的理欲观中的“欲”指人非正常的人欲、物欲。人欲是人超出基本需求外的不合理的欲求。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2](P202)这里的人欲便越过了人的基本需求,指人欲望的过度苛求。人欲是心私而邪、是不合纲常伦理。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疢,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私而邪者,劳而日拙,其效至于治乱安危有大相绝者,而其端持在夫一念之间而已。”[5](P514)心疾疢,心私而邪,人欲出,心念一私一邪间,便是国家不稳定的根源。那么,何为私心呢?朱熹说:“且如恻隐、羞恶、辞逊、是非,固是良心。苟不存养,则发不中节,颠倒错乱,便是私心。”[2](P2262)颠倒四端之心,不存养良心,便是私心。他又说:“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2](P1031)此处,人欲是违反礼而视听言动,礼乃是五常之一,如此便不合伦理纲常,非者便是人欲。

物欲是过度追求目色、耳声、口味、鼻臭、四肢安逸。朱熹说:“盖人心至灵,有什么事不知,有什么事不晓,有什么道理不具在这里。何缘有不明?为是气禀之偏,又为物欲所乱。如目之於色,耳之於声。口之於味,鼻之於臭,四肢之於安佚,所以不明。”[2](P264)人心至灵,之所以有所不明,是因气禀的偏正和物欲的惑乱。例如眼睛被外界的色彩蒙蔽,耳朵被外界的声音所困扰,鼻子被外界的香臭味给混淆,身体被安逸所沉迷等,人心被这些物欲所乱,加上气禀之偏,就会有所不明。只有修正气禀、摒弃物欲所乱,才能使心明。所以朱熹说:“不为物欲所昏,则浑然天理矣。”[2](P224)又说:“口之欲味,耳之欲声,人人皆然。虽是禀得气清,才不检束,便流於欲去。”[2](P2428)此处,意在说明即使人禀气清,若不检束,也未必没有物欲。而口欲味、耳欲声皆是人之本然,这里要检束的物欲,便是那超出了正常本然状态的物欲。

1.3 “存天理、灭人欲”是理欲观的基本内容。

存天理、灭人欲是理欲观的基本内容。朱熹曾说:“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2](P207)朱熹高度概括了圣人的精髓思想,他的理欲观主要就是围绕着“存天理、灭人欲”来展开的。这里的“灭人欲”正是指灭掉人那“不合理”的欲求。灭了人欲,天理自然彰显。他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2](P225)学者须“存天理、灭人欲”,这是理学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朱熹理欲观的基本主张。“未知学问,此心浑为人欲。既知学问,则天理自然发见,而人欲渐渐消去者,固是好矣。”[2](P225)只有存天理、灭人欲,心之全体方能湛然虚名,人才能在处理事物上保持通明的心智,使事物的发展处于最佳状态。

那么如何做到“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认为应当做到格物致知。朱熹在《大学章句》里注云:“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3](P4)致知在格物的过程中得以实现,格物以致知为目的。他说:“格物以理言也,致知以心言也。”[7](P132)格物与致知,向外求理、向内求知,通过内外结合而达到“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全无不明”,[3](P7)这便是物格,知之至也。他说:“格物穷理,有一物便有一理。穷得到后,遇事触物皆撞著这道理: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至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2](P289)又说,“致知、格物,只是一个。”[2](P290)朱熹认为格物致知,主要是存心于“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求世故”。格物致知是内外合一,是忠孝以事君亲、恭敬执事、克己复礼,是遵守伦理道德规范,是心念之发皆合乎天理,是思想观念豁然贯通的飞跃。

2 朱熹理欲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朱熹的理欲观产生在宋代,距离现在已经近一千年了,因此其理欲观是精华与糟粕共存。我们本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这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来说,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著名朱熹研究专家束景南先生所说:“朱熹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就是作为一面传统文化的历史镜子,让处在东西文化碰撞交汇大潮席卷下的现代人们置身于世界化的多元理性与多维文化视野中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以推动整个人类与文明的进步了。”[8](P11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社会上出现了贪污腐化、诚信缺失、奢靡浪费等拜金主义、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现象,这些对大学生影响深远,危害极大。反思朱熹的理欲观对于遏制一些正处在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滑坡拥有着不可低估的启示作用。

1.从理论上来说,朱熹的理欲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节约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对抑制一些大学生奉行的拜金主义、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具有重要道德理论指导价值。

朱熹的理欲观对抑制拜金主义的不良影响具有一定的作用。当今一些大学生以为有了钱便可带来一切,便产生了拜金主义的思想,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毫无抵抗力。有些大学生为了购买名贵的衣服、化妆品,个人私欲过度膨胀,最终误入歧途,有些大学生甚至走向犯罪道路。朱熹反对“为物欲所昏”,主张“欲要合理,不能徇情欲”的理欲观,对于规范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义与利的问题,是道德与物质的问题,也是人欲与天理的问题。朱熹的理欲观提醒着我们,用道德理性来控制物质欲望地过度膨胀,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才有利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道德进步。

朱熹的理欲观有利于遏制大学生极端利己主义的膨胀。朱熹说的“君子以道,小人以欲。君子小人,天理人欲而已矣.”[2](P2589)明确指出了君子小人的标准,君子以道德规范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循人欲而行。当今社会有些大学生被私欲所迷,为了自我的利益,无视学校校规,害人害己。还有些大学生为了庆祝生日一掷千金,摆豪华盛宴,铺张浪费。他们认为反正钱是自己父母给的,无论怎么挥霍都与他人无关。朱熹曾说:“礼贵得中,奢易则过于文,俭戚则不及而质,二者皆未合礼。”[3](P62)礼所讲究的是适中,不是过度奢侈张扬。大学生应当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着理性的琴弦,遵守道德规范,杜绝形成奢靡浪费的生活作风。

2.从实践上来说,朱熹的理欲观有利于促进大学协调人际关系,建立和谐校园道德生态环境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宝贵的人力资源,良好的大学生道德素质对促进我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认识朱熹的理欲观,继承其合理的成分,可以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大学生个人实践能力无疑是有益的。朱熹的理欲观认为人应当克制自己过多的欲望,多为他人和社会着想。

本质上来说朱熹的理欲观的根本宗旨就是克制自己,超越自己,走向他人。如果现在的大学生在面对自己和他人、班集体、学校、社会乃至国家的利益冲突时,理性地克制和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或许就不会引发冲突。有的大学生,因为进门时同宿舍的同学开门慢了点,就破口大骂,甚至用刀刺死同学。还有的大学生恋爱的时候如胶似漆,但是一旦女友怀孕,就遛之大吉,弃之不闻不管,给对方造成极大的身体和心理伤害。有的女大学生为了金钱,自愿把自己求“包养”,甘愿做“小三”。一些大学生的这样行为,一种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情欲和物欲在作怪。朱熹的理欲观是反对人过度的人欲和物欲,如果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中,能够争取理解朱熹的理欲观,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实践能力,这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建设无疑是有益的。

当然,朱熹的理欲观不是大学生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的“万能药”,我们在道德实践中也不应当做朱熹理欲观的复古论者,不能全盘吸收其思想,而是要辩证的分析。在理性的思辨中,正确理解,合理运用其理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升得更快更好。

[1]姚中秋.重新发现儒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2]黎靖德.朱子语类[M].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宋明理学史(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朱熹.朱熹集[M].郭齐,尹波点校.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6]张立文.朱熹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程颢,程颐.二程集[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

[8]束景南.朱子大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责任编辑:邓荣华

G41

A

1672-2094(2014)05-0066-03

2014-07-18

黎永新(1989-),女,广西桂林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伦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猜你喜欢

物欲天理朱熹
物欲如镜照灵魂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天理与国法:灾异谴告话语中的慎刑之道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运动能够抑制物欲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朱子深衣”与朱熹
运动能够抑制物欲
消费主义视域下的中产阶级想象——论新都市电影的物欲狂欢与精神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