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4-04-11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训练项目导师计划

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

(南京工业大学 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1816)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创新创业教育就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本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是教育管理部门、高等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高等学校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项目,就是要广大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教育,把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使我们的大学生能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需要,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1]。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现状

1.1 项目立项

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项目,是基于导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即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立项申请、学校评审、上报江苏省教育厅或教育部批准的一项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工程。上级部门将根据获批级别,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学校也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

但在目前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工作,设计出适合学生创新创业的训练项目,并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研究和训练。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管理由教师完成。教师将项目在学校公布,内容有项目名称、创新创业研究的内容概述、指导教师及联系电话、项目性质等,由学生根据对项目的兴趣、对导师的喜爱、对创新创业的自我要求,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训练项目报名参加(大多数高校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习成绩较为突出、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学校经过相关管理部门评审,上报江苏省教育厅或教育部备案。

由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项目是教育部高教司倡导,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教育项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相应的经费资助,学校也提供了配套资金,因此,许多高校将该项目作为第一课堂来加以管理,这对项目立项、实施过程、完成验收等有了较为系统的监管[2]。

1.2 实施过程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项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

(1) 从项目申请到教育厅、教育部批准立项周期过长,导致学生不能较早实施,甚至有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项目任务;

(2) 项目负责人是学生,在经费使用管理上存在财务上的困惑;

(3) 创新训练项目,学生可以结合学业,在学校学习期间完成,但创业训练项目,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因此大多数高校创新项目较多,创业项目几乎没有设立;

(4) 许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以科研成果为主,教学成果往往难以体现,教师不太愿意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没有教师指导,较好完成和实施项目计划有一定难度[3]。

教学管理部门要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作为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策上对教师、学生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有监督管理办法。高校教师要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作为研究项目来实施,引导、发现、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个性特长,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良好氛围,为大学生搭建可以施展才能的舞台。

2 导师制下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项目的设立

以我校为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已有10多年,最早是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项目类似现在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管理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学生会、科协,学生报名参加,好的作品将推荐到“挑战杯”参加比赛。2004年,学校又设立了“实验室开放项目”,项目管理以教师为主导(导师制),由导师出题,学生报名参加,项目内容结合教师教学、科研工作设立。项目有提高性实验、研究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人数多、涉及面广。学校每年有近150个项目立项,参与学生上千名。项目实施时间为1年,每年进行一次结题,并进行评审、评奖[4]。

2.1 导师制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设立具有切实性、可行性

在我国,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已超过了研究机构中的研究人员,我们可以从每一年度的三大科技奖的获奖名单中分析,2012年高校教师对科技的贡献率达68.8%以上。因此,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可行。由教师精心设计,设立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比较实际。教师利用教研项目、科研项目,吸收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符合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大学生有思想、有朝气,有敢于开拓创新的勇气,但缺乏探索科学前沿的具体目标、知识面不够广,因此如果有专业导师的指导和引领,就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5],具体表现在:

(1) 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是教师,导师立项设题,学生选导师和选项目,这有利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开展;导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有利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管理;导师设立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题,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2) 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适合大二、大三学生的创新。大二、大三学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启智阶段,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求真的学习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探索精神的最佳时期。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求知观,从而让大学生成人成才。

(3) 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根据导师工作实际,结合科研设立。项目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导师对学生指导会比较用心,有利于训练项目的顺利完成[6]。

2.2 导师制下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项目设立有制度保证

学校要鼓励有一定教学科研项目和工作经验的教师参加,特别是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把青年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教学作为今后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青年教师有创新潜力,富于开拓性和创造力,与学生之间容易沟通,是激发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7]。

2.2.1 我校 “大学生创新与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申报办法

(1) 讲师(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均可设立相关创新实验项目,并作为项目负责人立项。鼓励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参与“创新与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申报,学校每年进行一次结题评审,对效果好、成果突出的给予奖励。

(2) 内容、形式、特色鲜明的项目,经学校评审,推荐为省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3) “创新与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在学校网站上公布,学生选导师、选项目。

(4) 项目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申报,原则上以二、三年级大学生为主;每个项目可以有2~5名学生组成团队参加,并确立1名学生作为主持人。为确保项目质量,每个学生限报1个项目。

(5) 鼓励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合作研究,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合作项目。

(6) 欢迎大学生自主立题,开展创新训练,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应独立做好项目过程记录和撰写总结报告。

(7) 项目实施期限为1年,时间过半时需提交中期报告,项目完成需提交结题报告。申报者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保证在校期间完成[8]。

2.2.2 导师是大学生创新训练教育的关键

许多教师只注重申报,不重视对学生的指导管理,导致项目完成质量下降,因此导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完成的关键。导师不仅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项目,更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来精心指导学生[9]。

2.2.3 创新训练项目要与学科竞赛相结合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的学业进步与成长成才有很大帮助,这已成为共识。高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要与学科竞赛相结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成果的总结,把优秀的成果进行展示。学校要对学生的学业成果组织评比,鼓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优秀成果进行完善提高,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果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创新创业训练,三年级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四年级就会有优秀论文(设计)、专利等成果,今后走上社会创业就有坚实的基础[10-13]。因此,教学主管部门要把创新创业训练教育作为第一课堂来抓,积极鼓励教师、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制订符合学校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提高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把有创意、能创新、敢创业的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挖掘出来,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14]。

3 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思考

(1) 导师制下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负责人是教师,学校对立项教师要有考核机制和办法。在项目验收后,根据完成质量评出10%~15%优秀项目给予奖励,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

(2) 大学生主观意识的驱动,是创新创业训练获取成果的主要条件。学校要对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

(3)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二、三年级中开展为宜,学生可以结合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以此为基础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应用[15-16]。

4 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各高校有不同的实施方法和措施。对于地方院校,受人、财、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组织形式、体制机制、保障措施、计划实施等方面各有特色。作者认为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地方高校来说,比较有利于项目的实施和开展。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过自主选题、项目研究、实验实践、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步骤,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样培养出的大学生一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1] 王琼,盛德策,陈雪梅.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99-101.

[2] 陈森,张师平,吴平.基于课题型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7):171-174.

[3] 曹贺,孙月华,赵存友,等.机械设计专业创新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171-173.

[4] 郑志远,樊振军,董爱国,等.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8(4):97-99.

[5] 付永庆,王伞,于蕾.论创新型精英人才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8-13.

[6] 李娟,金宏星,李成君,等.在高等工科院校中全面推广开放实验和大学生创新训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8):23-25.

[7] 李立明,何桂英,刘子建,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学教育,2008(3):84-100.

[8] 钱小明.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44-146.

[9] 钱小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验[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40-49.

[10] 李平,朱贻安,钱刚,等.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3):8-22.

[11] 蒋银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过程管理[J].计算机教育,2013(6):24-26.

[12] 陈秉岩,周娟,朱昌平,等.基于创新训练计划的物理实践课程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15-117.

[13] 蔡华健.地方院校开展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3(6):76-78.

[14] 殷树娟.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施效果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35-37.

[15] 张锐波.基于创新开放平台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7):198-199.

[16] 方霞,任亚梨.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32-135.

猜你喜欢

训练项目导师计划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更 正1
更 正2
V eraW an g
导师榜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探索研究——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双语字幕视频压制为例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