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资源需求强化运营管理打造高水平科技服务平台

2014-04-11张黎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北京大学基地科技

张黎伟

(北京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北京 100871)

作为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基本工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创新型建设模式是一次崭新的尝试。作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核心组织之一,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以下简称“北大基地”)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为支撑,以专业运营服务机构(以下简称“运营机构”)的专业化运营为纽带,通过资源和需求的对接,实现供需双方的双赢。运营机构作为基地科技资源的社会化运营主体,一手托高校资源,一手托社会需求,通过具体的商业活动找寻和挖掘社会研发实验需求,并与高校优势科研资源实现良性互动,通过业务需求对接的实现,帮助社会企业解决自身创新发展中的瓶颈问题[1-2]。

1 科技服务平台的需求对接

1.1 “托资源”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优质科技资源是基地开展工作、服务企业需求的重要依托手段和基本条件,若要为社会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必须对自身资源现状和具有开放价值的优质科技资源有清晰的认识。北京大学仪器设备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特点显著,还拥有为数众多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资源[3]。此外,北京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具备高端人才资源总量密集、高端人才分学科密集、高端人才学科/知识跨度大等3个特点[4]。北京大学有责任和意愿将自身的优质资源开放给社会,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科技服务,使得社会企业能够有机会深入了解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优质科技资源,分享北京大学的优质科技成果。

1.2 “托需求”

企业是经济社会活动中最活跃的细胞,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元素和推动力。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谈到:“企业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一定要创业、创新”,“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创业、创新是企业尽到自己社会责任的必要的途径,同时也是它的社会责任”[5]。中小企业更是其中的数量规模最大、最活跃、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意愿最强烈的群体。科技企业,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企业,一般均为初次投入高、风险大,但也是收益高的企业,如风险投资公司每年在相关领域有大量投入顺利时收益高,但风险大。目前我国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受到技术实力不足等诸多不利条件的制约,技术创新能力较差,技术水平较低下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6]。目前大多数企业主要采取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直接购买技术成果,并进行非革命性的二次开发。这种方式所开发的技术往往其市场寿命不长,技术领先程度不高,不能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力,不利于企业核心技术的掌握[7]。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企业赖以生存的手段和方式。中小企业这个群体由于自身经济规模限制,科技资源配置相对薄弱,客观上有对国家科技资源的高度依赖,主观上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挑战传统生产力开展市场竞争的强烈意愿。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对于市场的把握相对明确,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和发展有相对较好的把握,因此,若能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开展合作和联合攻关,利用高校的高精尖仪器设备、高水平的科研队伍、高水准的科研成果来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则必将为企业注入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8]。

2 资源和需求的对接模式研究

根据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设计理念,资源和需求对接的效率高低将是关乎整个基地运作成败的关键因素[9]。因此,为充分发挥运营机构的纽带作用,提高学校资源和企业需求对接的效率,北大基地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从多个角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1 树立营销理念,优选运营机构

运营机构是基地优质科技资源市场化运作的核心载体,从建设初期,北大基地便将运营机构的营销理念定位为:对北京大学的优质资源进行专业化的市场运作,通过专业运营服务机构的市场化运作,促进基地优质科技资源与企业科研需求的有效对接,为企业提供深度研发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促进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北京建设[10-11]。与此同时,随着北大基地建设的深入进行,为更好的适应业务的拓展和工作内容的变化,学校对基地运营机构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优选,重点从市场运营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对候选机构进行了认真的比对与考量,优选了具备专业背景深厚,市场意识强,拥有良好的市场运作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公司作为基地运营机构。实际工作效果显示,优选运营机构的做法使得基地在对接企业深度研发实验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出了更大的优势,更好的适应了条件平台建设的新目标、新方向。

2.2 规范运营方法,理顺工作流程

为了加强北大基地管理,充分实现北京大学优质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科技合作,服务首都科技创新,根据北京市科委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相关精神,北大基地专门制定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邀请相关专家对“管理办法”进行了讨论和修改。“管理办法”以北京大学正式文件形式下发,彰显了重要性,增强了执行力。“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北大基地的宗旨是依托北京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学科优势,充分整合优质科技资源,积极建立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通过提供包括技术咨询、委托测试、数据分析、工艺设计、产品研发等在内的、全过程的科技服务,为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等领域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孵化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支撑。北大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调研和整合基地优质科技资源,扩充资源总量,拓展科技服务空间;充分调动资源,挖掘市场需求,开展对接服务和深度研发,为支撑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科技专项奠定基础;面向全行业提供从分析测试、工艺设计到创新研发的全过程科技服务,带动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为首都经济增长做贡献。

此外,为使业务流程更加顺畅,业务对接更加高效,运营机构对具体工作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了认真梳理,建立了一系列关于规范化服务流程的规定,涵盖宣传推广、需求挖掘、业务洽谈、任务承接、合同签订、测试服务等多个环节。与此同时,根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北大基地还将对大型仪器机组进行年度绩效考评,主要包括测试服务数量、研发实验能力、科技人才培养、设备管理运行等方面,并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对机组进行补贴,主要用作仪器设备运行、维护、维修,实验室建设、改造以及机组其他日常运行费用等。

2.3 开展多方式合作,实现全方位对接

为取得更好的需求对接效果,在进行需求对接活动中,运营机构深入到企业内部,通过座谈、研讨、调研等多种方式,挖掘企业深层次的发展需求,敏锐地捕捉到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的机会。例如,2012年3月1日,北大基地组织有关教师走访北京迪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开展光释光谱仪与医用CR系统相关领域技术交流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2012年5月16日,北大基地组织北京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多家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赴智邦电子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开展便携型XRD技术交流活动,了解便携型XRD技术的最新进展和企业研发需求,并为智邦科技公司展示了北大基地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优质科技资源。

与此同时,北大基地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相关中心和企业的有关人士走进北大基地,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北大基地优质资源,与企业实现交流互动,面对面地探讨需求对接的可能性。例如2011年6月30日,北大基地和北京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市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中国晶体学会、北京创业孵育协会和北京北大资源集团地产有限公司等七家单位共同合作,举办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领域企业交流洽谈会”,多家学会和生物医药界企业代表等百余人与会。本次会议充分展示了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成果,搭建起校企交流和对接企业研发需求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2.4 跟随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步伐,强化领域平台间合作

作为研发实验服务舰队的重要成员之一,北大基地坚持跟随平台的建设节奏与步调,在宣传推广中,配合平台的整体宣传和推广活动,充分借助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研发实验服务舰队”的品牌效应与整体优势,突出北京大学的特色,将北京大学的优质科技资源和完善的共享服务体系向企业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领域平台是首都地区产业发展与合作的枢纽,在这里汇集了大量的企业需求和技术革新的需要,是北大基地掌握资料,对接企业需求与研发力量的有效途径[12]。因此,北大基地从建设之日起就十分重视与领域平台的合作,期望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实现双方的共赢。2011年10月25日与北京市科学仪器装备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一同前往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农业信息化国家工程中心,介绍北京大学“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在线监控”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控设备”2个项目。希望通过领域平台间的互动促进学校成熟科研成果的转化。2012年7月6日,北京市科委组织召开空间信息试点方案会议,北大基地、中科院基地、北邮基地同市科委代表一同听取并讨论了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空间信息产业试点方案内容,并探求与条件平台领域中心及其他基地合作的切入点。

2.5 利用信息宣传平台,打造北大品牌效应

北大基地建设过程中还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平台,拓展宣传的广度,比如开通北大基地微博、完善北大基地网站、利用互联网发布与平台建设相关的信息和消息,以及利用各种展会和会议,发放北大基地和条件平台宣传材料,播放有关北大基地建设的宣传片和纪录片等,力争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全方位立体地宣传北大基地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运营理念和资源特色。

3 资源需求对接成效

北大基地的服务实体是由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实验室和仪器组构成北大基地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了包括技术咨询、委托测试、数据分析、工艺设计、产品研发等内容在内的、全过程的科技服务,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孵化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支撑。经过4年多的建设,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总量超过1 200家,上报合同逾700份,实现深度研发服务近130项,签订合同额度超过1.51亿元,圆满地完成了北大基地建设的各项任务指标,至少为企业降低研发成本8 000万元,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4亿元。

北大基地的运营模式也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广泛好评,市科委有关部门领导多次到访北大,关注项目进展和北大基地建设运营情况。周其凤校长亲自参加了项目的签约和授牌仪式,并多次在有关会议上亲切询问项目的实施和进展情况。

随着北大基地建设的日益深入,运营机构的市场化运作能力也得到了逐步强化,在条件平台北京模式的理念指导下,从对接需求、深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北京、宣传北大基地优质科技资源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了相当可喜的建设成果。

4 后续发展规划

北大基地将继续以服务科研创新活动为主营业务,重点关注和探索在商业化运营模式下,通过业务设计、运营组织安排在实现对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实现平台自身的发展。此外,北大基地也将在发展中关注自身造血机能的建设,打造运营结构的核心竞争力,力求通过商业运营手段滚动发展自主运营。

基于以上工作规划,北大基地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基于网络环境,建设高效的分析测试业务流转管理平台,完成以推送普惠型分析测试业务流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互动交流平台,实现需求共享、服务协同,并吸引聚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学教授专家形成自发互动。

(2)保持与北京大学230名优秀人才队伍的信息互通,及时为他们推送与其科研方向高度相关的企业研发试验需求。

(3)在北大基地的需求对接服务模式中引入现代社交网络手段,改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基础资源社会化开放服务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互动瓶颈,并以此减低运营服务业务成本,改善企业用户的使用感受。

(4)重点聚焦于所提供的深度研发测试服务,跟进可能的科研成果转化,进而提供增值服务。

[1]李新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关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思考[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8(4):3-5.

[2]北京市科委.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简介[EB/OL].http://www.sdtjpt.gov.cn

[3]周勇义,张黎伟,黄凯,等.高等学校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75-212

[4]北京大学人事部.北京大学2011年人力资源发展报告[Z].北京:北京大学,2012-03.

[5]厉以宁.企业的社会责任[J].中国流通经济,2005(7):4-5.

[6]王宏伟.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60-61.

[7]吴翠花,万威武,王新平.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新思考[J].经济问题,2004(12):32-34.

[8]谢龙,王雪原.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3):17-22.

[9]傅正华,赵静,毛振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与科技创新基地对接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30(4):47-51.

[10]周勇义.依托学科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创建高水平企业科技服务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20-23.

[11]张黎伟,周勇义,黄凯,等.整合北京大学优质科技资源,服务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53-56.

[12]张伟.六大领域平台以特色服务促进产业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06-11(A07版).

猜你喜欢

北京大学基地科技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2)举行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的基地我的连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