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花籽油软胶囊对改善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2014-04-11李凯利郝拥玲张婷婷

中成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软胶囊血脂有效率

刘 浩, 李凯利, 郝拥玲, 张婷婷, 李 晶, 李 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内分泌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医院药房]

红花籽油软胶囊对改善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刘 浩, 李凯利, 郝拥玲, 张婷婷, 李 晶, 李 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内分泌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目的 观察红花子油软胶囊对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91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予红花籽油软胶囊, 4 粒 /次, 3 次 /日。 对照组予月见草胶丸, 4 粒 /次, 3 次 /日。 两组疗程均为 4 周。 结果 两组对甘油三脂的影响, 试验组的有效率为 73.77%, 对照组为 60.00%, P=-0.284 02。 两组对胆固醇的影响, 试验组临床显效 16 例, 显效率为 26.23%, 有效 13 例, 有效率为 21.31%。 对照组临床显效 4 例, 显效率为 13.33%, 有效 5 例, 有效率为 16.66%。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6)。 两组对高密度脂蛋白 (HDL-C) 的影响, 试验组临床显效 16 例, 显效率为 26.22%, 有效 13 例, 有效率为 21.31%。 对照组临床显效 4 例, 显效率为 13.33%, 有效5 例, 有效率为16.66%。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48)。 两组对低密度脂蛋白 (LDL-C) 的影响, 试验组临床显效 16 例, 显效率为 26.22%, 有效 13 例, 有效率为 21.31%。 对照组临床显效 4 例, 显效率为 13.33%, 有效 5 例, 有效率为 16.66%。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62)。 结论 红花子油软胶囊可治疗高甘油三脂血症,也能部分改善患者的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血脂异常;红花子油软胶囊;甘油三脂

血脂异常是 指 血中胆固醇 ( cholesterol, TC)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 、 甘油三脂( triglyceride, TG) 超过正常范围和 ( 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 水 平 低 于 正 常 范围。血脂异常作为脂质代谢障碍的表现,也属于代谢性疾病,但其对健康的损害则主要在心血管系统,导致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红花籽油软胶 囊[1-3]中 的 主 要 成 分 为 红 花 籽 油 中 的 亚油酸 (linoleic acid, LA) 和亚麻籽中 的 α-亚麻 酸 ( alphalinolenic acid, ALA) , 二者按处 方 配 比 而 成, 它 们 分 属 于不同系列的必须多不饱和脂肪酸。红花籽油软胶囊基础药效学研究表明,红花籽油中合理配伍混酸,药效比单独使用红花籽油或混酸大为提高,达到临床治疗血脂异常的要求[4-5]。 本临床试验, 观察红花籽油胶囊对改善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 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 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999 年)。

1.1.1 血脂异常

1.1.1.1 血脂检查 在正常饮食情况下, 检测禁食 12 ~14 h后的血脂水平, 在判断是否存在血脂异常时必须具有。

1.1.1.2 意义判断 血清 TG: 2.26 mmol/L以上为异常(本次临床试验选择 TG为 3 ~9 mmol/L之间的患者)。 血清 TC: 6.22 mmol/L以 上 为 异 常。 血 清 LDL-C: 4.14 mmol/L以上为异常。 血清 HDL-C: 1.04 mmol/L以下为异常; 1.55 mmol/L以上为异常。

1.1.2 糖尿病

1.1.2.1 具有典型症状,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1.1.2.2 没有典型症状, 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 仍达以上值者, 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1.1.2.3 没有典型症状, 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或糖耐量实验 2 h 血糖≥11.1 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1.2 纳入标准

1.2.1 符合高甘油三脂血症诊断标准, 或伴有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或伴有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

1.2.2 虽曾服用过调脂药物, 但已停用两周以上, 且血脂水平仍符合诊断标准。

1.2.3 年龄在 18 岁以上, 70 岁以下 (含 18 岁、 70 岁)。1.3 排除标准

1.3.1 精神病者及合并有肝、 肾、 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

1.3.2 怀疑或确有酒精、 药物滥用史, 或者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变或情况。

1.3.3 由药物 (吩噻嗪类、 β受体阻滞剂、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及某些避孕药等)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症。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和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者。

1.3.4 准备妊娠、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5 近两周曾采用其他降脂措施的患者。

1.3.6 已知对本药物成分过敏及过敏体质者 (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及食物过敏)。

1.3.7 近一个月内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

1.4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来自 2010 年 9 月—2011 年 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纳入符合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 99 例, 用 SPSS 统计软件模拟产生随机数, 分为两组, 试验组 66 例, 对照组 33 例。在病例随访过程中, 试验组脱落5例 (失访4例, 不愿再次抽血1 例), 对照组脱落 3 例 (均为失访)。 最终试验组纳入 61 例, 其 中 女 性 18 例, 男 性 43 例, 平 均 年 龄(41.760 ±3.594) 岁, 平均体质量 (57.374 ±8.542) kg;对照组纳入病例 30 例, 其中女性 9 例, 男性 21 例, 平均年龄 (40.931 ±4.353) 岁, 平均体 质量 (56.504 ±7.464)kg。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体质量比较 (见表 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两组性别、 年龄、 体质量比较

1.5 试验方法 试验组用药: 红花籽油软胶囊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委托新疆华世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 20090901。 4 粒 /次, 3 次 /日。 对照用药: 月见草胶丸,由威 海 华 新 药 业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批号为 100301,4 粒/次, 3 次/日。 两组疗程均为 4 周。

1.6 观察指标 两组用药前后疗效判断: 血脂 4 项检测。安全性指标有生命体征即静息心率、 呼吸、 休息 10 min 后的血压和理化指标即血尿便常规、 肝功能 (ALT、 AST),肾功能 (BUN、 Cr)、 心电图; 不良事件。

1.7 疗效判定标准

1.7.1 主要指标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 TG的下降率。

显效: TG下降≥40%。

有效: TG下降≥20%但 <40%。

无效:治疗后TG检测达不到以上标准者。

1.7.2 次要指标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 TC、 LDL-C、HDL-C的下降率或升高率。

显效: 治疗后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 TC下降≥20%; HDL-C上升≥20%; LDL-C下降≥20%。

有效: 治疗后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 TC下降≥10%; HDL-C上升≥10%; LDL-C下降≥10%。

无效:治疗后TG检测达不到以上标准者。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均以表示。 组内治疗前后分析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组间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计数资料两组间构成比的分析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局性指标需对试验药和阳性对照药进行非劣效性分析,总有效率的等效标准预设为 15%。

2 结果

2.1 TG 疗 效 的 比 较 见 表 2。 试 验 组 的 有 效 率 为73.77%, 对照组为 60.00%, 因有效率差值的下限大于非劣效性检验的下限 -0.15, 所以可以判定试验组的疗效不劣于对照组。

表2 两组对 TG疗效的比较 [例 (%)]

2.2 TC疗效的比较 见表 3。 试验组临床显效 16 例, 显效率为 26.23%, 有效 13 例, 有效 率 为 21.31%。 对 照 组临床显效 4 例, 显 效率 为 13.33%, 有 效 5 例, 有 效 率 为16.66%。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6)。

表3 两组对 TC疗效的比较 [例 (%)]

2.3 HDL-C疗效的比较 见表 4。 试验组临床显效 16 例,显效率为 26.22%, 有效 13 例, 有效率为 21.31%。 对照组临床显效 4 例, 显效率为 13.33%, 有效5 例, 有效率为16.66%。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48)。

表 4 两组对 HDL-C疗效的比较 [ 例 (%) ]

2.4 LDL-C疗效的比较 见表 5。 试验组临 床显效 16 例,显效率为 26.22%, 有效 13 例, 有效率为 21.31%。 对照组临床显效 4 例, 显效率为 13.33%, 有效5 例, 有效率为16.66%。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62)。

表 5 两组对 LDL-C疗效的比较 [ 例 (%) ]

2.5 安全性分析 见表 6。 治疗前后通过对试验组 61 例、对照组30例病例的脉搏、 呼吸、 血压等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 两组间及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表 6 两组治疗前后脉搏、 呼吸、 血压比较 (1mmHg=0.133 kPa)

实验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肾功及心电图检查,试验组1例因合并尿路感染致尿液中白细胞升高,经判断为与试验药物无关。在本次试验中其他各项指标未发现与试验药物相关的异常改变与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红花籽油软胶囊中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和 α-亚麻酸,二者按处方配比而成。既往研究显示,配伍红花籽油能够保护细胞并预防氧自由基诱导的细胞损伤,其效果可能与其中 ω-3/ω-6 构成比密切相关[6], 使其通过亚细胞器——线粒体途径起增强细胞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7-8]。

2型糖尿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脂质代谢异常又进一步加重糖代谢紊乱,二者互为因果关系。2型糖尿病中的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其血脂谱以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 包括 TG、 TC水平升高, HDL-C水平降低, 及LDL-C发生质变, 小而致密的 LDL-C水平升高[9]。 体内氧化脂质水平的升高是导致糖尿病人群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之一,亦是这部分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次试验通过观察红花子油软胶囊对甘油三脂的作用研究显示,本品可治疗高甘油三脂血症,也能部分改善患者的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 吴 迪.配伍红花籽油含量测定及其抗氧自由基介导的细胞损伤作用研究[D].乌鲁木齐: 新疆医科大学, 2010.

[2] 吴 迪, 王 岩, 巴哈尔古丽·卡哈尔,等.配伍红花籽油碘值控制质量方法及薄层色谱定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11): 2843-2844.

[3] 吴桂荣.一种复合红花油制剂及含该制剂的药物:中国,ZL 99107247.2[ P] .1999-5-11.

[4] 吴桂荣,毛新民,王 岩.红花油乳剂的降血脂作用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 2003, 2(12): 110-111.

[ 5 ] 吴桂荣, 王 岩, 韩 玫.红花种子油乳剂的研究[J].中成药, 2003, 5(2): 417-418.

[ 6 ] 吴 迪, 吴桂荣,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不同 ω-3/ω-6 构成比的配伍红花籽油对 SH-SY5Y细胞氧化损伤的预防效应[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1, 23(3): 420-424.

[7] 韩 荣,吴桂荣,张 彤,等.配伍红花籽油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09, 24(4): 276-278.

[8] 韩 荣.配伍红花籽油增强脑细胞及其线粒体对自由氧基介导的细胞损伤的抵抗机制研究[D].乌鲁木齐: 新疆医科大学, 2008.

[9]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 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28(9):700-703.

R287

: B

: 1001-1528(2014)03-0660-03

10.3969/j.issn.1001-1528.2014.03.053

2013-04-12

刘 浩 (1974—) , 男,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E-mail: liuhao1974@hotmail.com

猜你喜欢

软胶囊血脂有效率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HPLC法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
不同剂量大蒜油软胶囊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