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4-04-11曾献辉陈昕
曾献辉+陈昕
摘要:高校大学生创业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一个新的理念,不仅对大学生择业就业有积极因素,而且对社会经济和大学生自身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入手,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的增进大学生创业热情并成功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目前,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到对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等做了细致的规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强化创业教育,促进以以创业带动就业”,特别是201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更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些新举措表明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态势,作为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出,不仅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探索,也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以及培养人才新的教育理念,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要。而大学生创业是紧跟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潮流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培养多层次综合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高校大学生充分就业政策的重要途径。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在不断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体现在:一是创业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被大多数学生所支持,鼓励创业可以缓解目前我们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一种大众化意识,创业是一种光荣,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径,也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高校学生也认识到创业为创新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源头活水;二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有了基本的模式,诸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创业思想灌输,突出创业意识的重要性,构筑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将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性模式,有学校为学生提供信息机会及实践平台,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舞台自由发掘潜能,注重实践性,三是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有很多高校开始了对学校自身创业教育领域方面教师的培养,诸如开设“成功商人面对面”、“经济投资分析”、“管理与创业”等创业教育系列课程来调整教学方案,开展创业教育报告,各种有关大学生创业竞赛等活动,做到开辟第二课堂,从而形成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时限的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体系。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状态,高校的创业教育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还存在很多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教育仅局限于少数大学生和教育方式拘于应付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始于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呈现精英化模式,近些年各个学校设立的学生创业机构,无论是大大小小的创业实验室,学生就业创业协会、科技创新等都为针对性十分强的机构,大部分同学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只成为袖手旁观的看客。某些高校为了在创业计划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事先没有在学校广泛组织校内的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预赛,而是指定老师,选派学生成立一个团队,最后通过这个团队获奖。大多数创业计划竞赛注重活动的形式常常超过活动的内容,注重活动的宣传包装超过了对活动可能产生效果的关注,都是因任务而完成的套路体系,导致即使参加创业计划大赛,但是整体水平不高,覆盖面窄,最后都呈现热热闹闹地实行,效果却不甚理想的现象。
2.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设置
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由于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之中,创业教育课程还没有纳入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目标没有纳入教育教学目标且与学科专业设置并未形成有机关联和结合,可以说是在“正规教育”之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据调查大多高校的本科硕士人才培养方案里,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类的课程均没有被列入常规教学计划,有些是出现在理论性选修课程清单上,有些则出现在文化素质选修课程列表上,更有些在全校公共选修课的范畴内。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教育仍是孤立于常规教育之外的,其课程设置仍然属于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的板块。这一舍本逐末、注重形式的做法使创业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最有力的支撑,致使创业学子们产生空有幻想而内劲不足的困路。
3. 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力度不强及舆论营造不够
近些年,虽然全国高校都不同程度的开展创业教育并给予大学生一些扶持政策,但在统计中发现,大学生最需要的资金、场地等核心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很多高校并没有给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支持保障,而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讲座指导和创业政策解读的层面上。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和真正创业意义上的指导以及创业条件创业政策上的保障,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制定可行方案细化和落实。此外,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校园创业文化意识淡薄,创业文化构建不利,让其无法感受到勇于探索的创新环境,更没有积极的舆论导向,这些还未形成支持、鼓励的良好氛围,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1.构建大学生创业平台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最终要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得到巩固和发展。在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创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激发研究欲望,提高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还能培养情感和意志,塑造人格个性,树立坚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从创业实践角度,创办各种形式的创业园,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如开办“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者导读和“成功创业者经验分享”,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和创业知识培训班,举办课外创业实践活动,这样从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角度看,各专业学科的大学生都可以接受创业教育来体验创业实践活动,譬如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报刊的构思与设计、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设计、一种新观点的提出、一个小实验、小制作和一些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等都将是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分支。
2.搭建新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从创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出发,设立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把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统一起来构筑新型教育模式,就课程设置而言。高校要找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模式,实施和推进创业教育,要开设一些扩展视野、激发意识、提高创业技能的课程,创造条件让学生选择符合其个性特长的课程,学科及其计划安排必须因项目分类和创业目标的不同而设,要使用成功的创业案例来行教学,把创业成功人士的经验,思路、方式和案例特性等进行细化分析,充分体现其拼搏的精神状态,要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适时组织各相关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老师集中外出学习交流并聘请资深创业人士进行培训,要加强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将其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机衔接,推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3. 优化大学生创业政策和制度保障
创业政策是指为了刺激创业而采取的有关政策,创业政策重在改善创业活动的文化和环境。它是针对增加创业者数量提高创业者素质而言的,在过去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政府还应继续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制定推行创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为创业提供相应的法制和制度保证。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文中提到:“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各地要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并保障其合法权益,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等。”2010年,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可以看出,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是非常重视和关注的,也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总体而言,我国的创业教育在高等学校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发展迅速。创业教育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崭新课题,因此需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投身于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我想在未来运用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仅是学校教育目标新的价值取向,也是学生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寻求自主发展、积极参与创业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盖迪.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2.5.
[2]武鑫.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2.6.
[3]王中武.我国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3.1.
[4]张晖怀.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8.
[5]佟擘,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12.
基金项目:2013年赣南师范学院校级科研课题哲学社会科学类(编号13kyw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