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建议

2014-04-11李湘英

审计与理财 2014年2期
关键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机关

李湘英

县级审计机关开展县级以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有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印发,提升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地位和作用,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县级审计机关在受托审计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任中审计、村官审计,揭露和查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为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较好的服务和监督作用。但从开展这项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创新。

一、现状和问题

1.审计项目无计划性和综合协调有待加强。现阶段县级审计机关仍然是以委托审计为主。委托审计无计划性,往往是由县委组织部在行政事业单位、乡镇政府换届时、领导干部新的工作岗位已安排到位时进行,一次性安排的被审人员多且限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大多数领导同志在一个单位一待4、5年,长的达10年,审计机关要在短短的几天对这些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其质量和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且先离后审使经济责任流于形式。各县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系会议”虽有设立,但形同虚设,小组或会议下设的办公室由同级审计机关的同职级领导担任,其权威性和召集力有限。组织部门的委托项目安排未通过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也未与审计机关沟通,给审计机关造成较大的压力和不便。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县级审计机关虽有经济责任审计内设机构,但并不是专职机构和人员,而是与其他内设机构一起承担日常审计工作,在有经济责任临时委托任务时,全局干部共同分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化,方方面面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而审计人员日常业务繁忙,专业培训少。后续培训教育跟不上,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得不到更新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制约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3.审计方法与内容陈旧,审计实施过于简单。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在方法与内容上没有完全摆脱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框架,主要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等相关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问题,仅限于账面、报表上的数据,就账论账。没有很好地体现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的特点,展开调查与分析,只是对其每一年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情况做一汇总,缺乏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全面审计。审计报告的内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

4.审计评价实用性不强。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灵魂,也是组织部门考核、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和参考。目前各地没有对评价的范围、内容、依据、标准和口径进行统一,导致评价各不相同,五花八门。甚至同一审计局不同审计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各不相同。部分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应负的经济责任概念模糊,审计评价简单套用。还有的评价套话多,大话多,甚至直接采用未经审核的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中的内容,增大了审计风险。导致报告的可信度与采用价值不高。

5.审计处理较难。现行的经济责任委托审计,都是先离后审的模式,离任者希望审计机关对多年的工作给予全面评价,讲成绩,摆理由忽视、淡化问题,而接任者则希望清楚交接,划清责任,全面反映潜在问题。审计中也往往遇到“新官不管旧官事”,即使查出问题也难以得到全面落实整改和纠正处理。现阶段建立在财务收支基础上的审计,查出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出现的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如: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资金使用效益低、乱收费等问题屡审屡犯,屡犯屡审。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

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委托审计必须,审计实施走过场,审计报告是提拨任用、个人档案中不可缺少的一份文书。如何改变这尴尬的局面,需要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积极作为。

二、对策与建议

1.强化综合协调能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十条规定,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各县建立的联席会议中,其组成人员为各单位负责人,日常工作繁忙。审计机关应多汇报、多请示、多沟通,取得领导和多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提高部门整体协作能力。要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或部门联席会议,提出审计思路和建议以便科学、合理地安排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相关问题及时提交会议研究解决。

2.加强审计队伍自身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化,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在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材的同时要注重现有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教育,使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时俱进,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只有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达到一定的“高度”,审计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所创新,审计质量才能得到提高,审计评价才能更客观、公正和有效。

3.创新审计思路,整合审计资源,积极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跳出财务收支审计的框架,实行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对发现问题要延伸审计,注重审计效益性。对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要从体制和制度的层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和预防的建议。要积极稳妥地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前移审计关口。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改变过去先离后审、时间紧任务重、监督效果滞后的模式,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安排工作,时效性强,强化了日常监督。实施任中审计,可以采取与其他审计相结合的联动模式,如与预算执行、专项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等结合进行,突出重点,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的预警和预防作用,提高了审计效益。

4.认真、谨慎、稳妥地进行审计评价。在没有一个全面性的评价标准时,各地应当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认真、谨慎、稳妥地进行审计评价。区别不同被审对象工作职责不同,评价内容各有侧重,如行政事业单位与乡镇政府的不同。评价要分清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评价时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明确认识审计认定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从审计角度认定的经济责任,而不是全部经济责任。审计不是全能的,不能大包大揽。对一时搞不清的问题,应当发表有保留的意见或移交相关部门,超越职业能力范围的问题不予评价。评价必须客观、公正,语言直白,不能含糊其辞。

5.加大审计问责力度,树立审计权威。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事的审计达到对权利人行为的监督。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问题的处理,问题定性要准确,用词要准确,不能避重就轻,如把“小金库”说成是账外循环。责任即要落实到单位,也要落实到个人。要克服对事处理易,对人处理难的畏难情绪,不搞关系审计、人情审计。要确保经济责任审计不流于形式,取得预期效果,关健在于审计结果运用。深化审计结果运用,应当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通报审计情况及用关信息,该谈话的要谈话,该立案查处的要立案查处。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对那些履职情况好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表彰和宣传,而对任职期间严重违反财务收支规定、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警示、教育和制约。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及时向县委、政府提交综合报告,充分发挥了审计的预警和预防作用,提高审计效益。

(作者单位:九江县审计局)

猜你喜欢

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机关
沪检“未保”以案说法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机关党建共建联建 结对帮扶精准发力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研究
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内部控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