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凰岭书院探趣

2014-04-11习牧歌

中关村 2014年4期
关键词:书院导师文化

习牧歌

京西有个凤凰岭,近几年冒出了一个凤凰岭书院,在大众中名声不大,在中国画艺术圈子,乃至中国美术界则声名渐起。文化学者、著名电视主持人王鲁湘担任山长(即院长,山长为古代书院主事者的称谓),龙瑞、程大利、刘大为、田黎明等画家担任导师,在这块海淀偏居一隅的地方倒腾事儿,也惊动了文化部、中央文史馆人员的来访,求学者纷至沓来。笔者也偷得浮生半日闲,找了一些周末的日子前去参访,若有所得,记述如下。

“高速公路”譬喻

时值深秋,已有几分寒冷。这一天有王鲁湘的的课。一群穿着各式服装的中年以上的学员络绎来到大教室上课,他们大多还拿着板凳、水杯和速写本。教室里那块黑板还是老式的黑板。整个情景看上去很像是在一个条件不够好的山村小学。而我们知道,这些学员很多已经是四五十岁。

教室的四周还写着一些中国古代的哲理名言,比如老子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中庸》里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以及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等,倒也有些翰墨气息。

今天王鲁湘的这节课,提到了一个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比喻。王鲁湘开门见山讲道:“十一黄金周的高速路是效率最低、速度最慢的道路,犹如现在走在中国画道路上的我们”。在学员们不解和一丝惊讶之中,王鲁湘说:“现在这种拥挤的环境造就了我们浮躁的心态以及我们看似低下的素质,比如拥挤的高速路上有的人不得不就地大小便,拥挤的景区中如果不大声呼喊很可能就会与同伴失去联系,这是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由此想到我们美术界的现状,犹如节日之高速路和景区,人员高度拥堵,也出现了乱象。如何解决这些乱象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王鲁湘继续说:“希望现在行走在中国画高速路上的我们找个出口去静一静,不要急于求成。李可染拜师齐白石十年,学到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慢字。中正、平和、沉稳、平实的心态谓之‘慢。 ”

据王鲁湘等人的说法,在凤凰岭书院,人们可以安静下来,真正思考一些艺术和文化的问题,以及自己人生长期规划的一些问题。而且在这里还会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一批中国最优秀的中国画导师,以及其他学者的讲座。大家可以共同用两年时间来参悟一些东西。“这就是舍和得的关系问题。你舍掉了高速公路,走上了一条乡间小道,但最后你可能发现,当你获得一片新的天地的时候,那些高速公路上的人还拥堵在那里,还在骂娘呢。”

禅宗六祖慧可曾向达摩求法,请求“安心”。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认为王鲁湘的“高速公路”譬喻有点像禅宗的公案,可以用来给大家“安心”。

而凤凰岭书院的客观条件,似乎也有利于学员们“慢”下来。一个来自江苏苏州,在当地已经成名的画家学员告诉笔者,这里交通不大方便,没有电视看,电脑网线也不通。整个村庄找不到一家舞厅,也找不到一个卡拉OK厅。就只能画画,只能看书,交流。“这里就像一个庙,和尚是在庙里修行,我们就来画画——我们无非就是为了所谓的一点理想。”他说。

新奇的“书院”教学

2013年1月6日,北京凤凰岭书院传出悠长悦耳的古琴之声,画家毛健全向大家简要讲述了古琴的知识后,他为大家呈现了一场诗情画意的音乐旅行。

2013年6月20日,太极拳拳师、太极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先生为龙瑞工作室山水课题班学员授课,讲授中国太极拳的核心大纲“太极圈”。他形象地为大家讲解了太极拳的一些基本知识,并现场为学员们示范太极拳动作要领。

2013年7月3日,同在凤凰岭的北京龙泉寺的方丈学诚法师受邀前来北京凤凰岭书院讲授佛学,并用佛学知识解答了学员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诸多困惑与问题。

2013年11月7日,专程从台湾飞来的知名艺术家、文化学者胡九蝉做客北京凤凰岭书院,进行了“从说文解字到美学人生”为主旨的演讲。

……

这样的五花八门的课程还有不少,似乎都和画画没有直接关系。然而这些都是“书院”式教学的一部分。

书院原是中国古代的地方教育组织,其名始见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明。宋朝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朱熹、张栻、程颐、程颢等理学大家曾出入其间讲学。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道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情怀。

凤凰岭的画家们学习的地方为什么也叫书院?王鲁湘说:“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古代的书院制度已彻底被遗忘被抛弃了,因此我们捡起书院这个名号,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文化立场的宣示。我们凤凰岭书院的宗旨、理念、办学方法和古代的书院之间有一种传承的关系。古代的书院就是对官方的、应试式的、为科举培养人才的教育体制的逆反。强调的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我们之所以自称书院,就是看重古代书院的这种精神。”

无疑,丰富多彩的课程有助于学员们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国文化,如国学课,让学员认识到中国书画中艺术的本质;诗词格律课则可以教学生如何写中国古典诗词;太极拳课则帮助学生由太极拳理解中国书画,再由中国书画理解太极拳,互相之间“参证”。

对于凤凰岭书院的学员来说,在这个地方学习,得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全面的熏陶。

正如书院的院训所说的,“天地国亲师,仁义礼智信,十字立心中,堂堂做君子”,这里不是专门来培养画家的,而是来培养“君子”的。

现在,凤凰岭书院和美术馆共占地32亩,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已成为一个强大的、高品质的艺术发展平台。

凤凰岭书院的理念也得到了很多中国画名家的支持,入驻凤凰岭书院名家工作室有刘大为、龙瑞、程大利、王鲁湘、卢禹舜、范扬、霍春阳、张江舟、何加林、张谷、陈风新、林容生、施江城、张桐、岳黔山、张培武、韩国栋、张宝松、张民生、汪峻岭等三十多位中国书画界知名画家和理论家。

新时代的“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讲的是宋朝人杨时问学理学家程颐的故事。杨时拜访程颐,适逢先生打坐养神,不敢惊动打扰老师,恭立于门外等候,直至自己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一尺多厚。说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尊师请教、求学若渴的精神。

笔者没想到会在21世纪的北京凤凰岭书院听到类似“程门立雪”的故事。

话说凤凰岭书院的名师阵容和教学理念一出,一时报名者甚众。但由于凤凰岭书院采取的是小班教学,各位导师一般只招5个人。所以总有人会落选入学资格。

有一个叫李昀蹊的人,是湖南怀化市的美协主席,也是怀化学院的一个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在书院报田黎明的小班时落选了,而其他的导师也没收他,大家也觉得他肯定就败兴而回了,结果在书院开学的那一天,教务长韩国栋看到他背着两个大挎包,就像农民进城一样,前面拎一个,后边拖一个,来凤凰岭书院了。

他对韩国栋说:“韩院长,你看看,我把工作都交代好了,工作辞了,请了两年假,没有人收我,我就当个编外的学生吧,这个行吧?”韩国栋一看,马上赶他走不合适,就帮他在周边租了一个房子让他先住下,想慢慢劝劝他。但后来发现他真的是铁了心了。所以韩国栋转而给他出主意:“导师都觉得你画画路数不对,你可以当个编外学生,让那些听课的人带回来上课的录音录像,自己学,然后完成作业。”结果他照办,而且双倍完成作业——这样一直延续了半年。

然后韩国栋看到他调整得差不多了。这一天正好田黎明先生打电话叫学生们到他办公室那里去上课,韩国栋就拉上李一起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当时田黎明是那里研究生院的院长。

韩国栋先上楼,让学生们都在下边等着。他一敲门,先生说:“你过来了,他们呢?”韩国栋说:“他们一会儿就到了。我想先请你看看我一个朋友画的画。”结果田黎明看了说,画得不错、还行。韩国栋这才向田黎明说了实话:“这个就是当时非你的班不进的一个叫李昀蹊的湖南人画的。你不收他,他放弃了单位的年薪,工作都辞了,专门为了上你这个班。现在当了你的编外学生……。”田黎明听了就被感动了,说:“你什么时候让他来吧”……而他不知道的是,李昀蹊此时正在楼下和一干人等着呢!就这样,李昀蹊终于拜师成功,成为田黎明的正式弟子。

这样的故事其实不止一例。比如学员中有个71岁的老先生,是深圳福田区的美协副主席,当时已经得到了中央美院一个研究班的录取名额,听闻有凤凰岭书院的所在,转而到这里报名,但他已经远远超过规定的最高年龄(55岁)了,书院一开始不想收他。但他的执着最后打动了书院的管理者,被破格录取了。

教学相长的地方

在凤凰岭书院,教学方式是大小课结合。大课大家一起上,小课则由导师自由灵活地以各种形式进行。

先说大课,刘大为、龙瑞、程大利、田黎明、范扬等名师轮番登场,各具风采。除此之外,各种文化课程的老师也常带来新鲜感。

至于小课,学员们可能在书院里上,也可能到导师的办公室或家里去上,非常灵活。学员们到导师里的时候,可以看导师的画、导师的收藏,以及老师读的书,可以从方方面面感受到导师的精神风貌。有的导师可能就在自家院子里给大家讲课,在放松的状态下讲课也非常生动。

不同画种的人也有相互听对方课的现象。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书院导师刘大为有一次这么感慨:“作为凤凰岭书院导师团中的一员,我是给人物班的学员上课,没想到山水、花鸟班的学员们都来了,那我就从人物到山水、花鸟都兼顾地讲一讲吧”。

艺术有时可以触类旁通,在凤凰岭,相通的东西还有很多。

在凤凰岭书院听完一节课以后,笔者“混入”了学员的队伍,有学员一开始不知道笔者是记者,以为我也是新来的学员,对我十分友善。中午的时候“老拙”何仁诰还请我吃饭;青年画家卢明一直陪我聊天,介绍书院的生活,最后带我参观了他的工作室。笔者注意到,学员们同上课、同在食堂吃饭,也一起出去写生等,都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而且每个班的导师都鼓励大家进行讨论,相互点评作品,这也是难得的一种交流,因为各种专业人士在一起,可能碰撞出来的火花会比较多。这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师造化得心源

在凤凰岭书院,导师们倡导中国画学习要将临摹、写生与创作相结合,经常组织外出写生活动。并在外出写生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不仅仅画一些自然山川,还同时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文化事件、文化人物,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使学员们在祖国的秀丽山川中得到历史的陶冶,以达到对“师造化”概念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从中产生一种文化意识和境界。

早在2011年5月,凤凰岭书院师生就曾走进河南陈家沟,进行两周的中国画写生采风活动,从太极丹田到到文化融汇的河洛文化圈,从滔滔黄河到麦浪滚滚的中原腹地,师生们通过国画表现了河洛地区的人文景观及山水名胜,展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闳约深美的文化内蕴。

2013年5月20日,北京凤凰岭书院各工作室画家在教务长韩国栋的带领下前往京北云蒙山,开始为期两周的写生采风。

2013年10月17日,北京凤凰岭美术馆何家安山水课题班一行11人驱车南下,赶赴四川写生。由于是自驾写生,所以学员们能随行随停,一路虽有赶路艰辛,却无遗珠之憾。十余日的行程,让大家尽享嘉陵江长江沿途之美,各个画稿盈箧,收获甚丰。

2013年10月20日,由深圳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暨昆山市周庄镇政府联合邀请,凤凰岭书院50余位艺术家走进周庄开展了写生活动。周庄的“小桥、流水、人家”让大伙儿着迷。而40多位画家沿河写生也成为周庄古镇一道难得的风景线,络绎不绝的游客似乎忘却了出行的目的,围观着写生的画家们。这倒呼应了卞之琳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2013年9月14日,凤凰岭美术馆龙瑞山水画课题班一行奔赴风景胜地黄山写生,并举办了画展活动。

就这样,每隔一段时间,学员们就有一次接触大千世界、师法自然的机会。

由于凤凰岭书院在中国画教学模式方面有革新,它才会吸引全国各个省份的一些地方名家,包括地区级以上的艺术协会的主席、副主席,画院院长、副院长,大学的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乃至学院的院长等,纷至沓来。

将来会怎么样?凤凰岭美术馆的张红军董事长透露,北京凤凰岭美术馆和书院将开发占地超过1000亩的艺术园区,以艺术馆群落、书院教育为主体,打造集名家创作、教学培训、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艺术交易、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区。

“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时代精神”,凤凰岭书院正在躬行践履。

猜你喜欢

书院导师文化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朵云书院黄岩店
V eraW an g
导师榜
白鹿洞书院记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