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在园主动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2014-04-11李思娴

学前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超常发挥事例机会

李思娴** 郭 嘉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州 510631)

一、问题提出

主动性是指个体不依赖外力推动,在个体的需要、动机、理想、抱负和价值观等推动下,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的行为品质,具体包括肯接受任务、愿意参与学习活动、学新东西时会进行合理的冒险 (take reasonable risks)等。[1]个人主动性具体包含自发 (self-starting)、率先行动 (proactive)和克服困难 (overcoming-barriers)三个方面,[2]具体表现为主动地设定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进一步依靠多次主动行为最后实现目标、主动与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分析评说;最终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等。主动性行为,指个体由自己的心理意向作为动力而引发的行为。[3]格冉特(Crant)在对主动性行为的整合研究中,将主动性行为定义为“积极地改进或创造新环境,包括主动对现状进行挑战而非被动地适应当前的条件”。[4]巴斯(Buss)指出个体影响环境有四个特殊过程:进行选择、认知重组、唤醒以及操作处理。例如,面对外界的变化,个体会对自己的各种思想进行选择,形成自己的处事方式,出现唤醒状态时个体会抓住机会采取行动,对外界做出反应等。[5]根据其对行为的研究,主动性行为包含以下四个特征:1.了解及把握机会;2.坚持不懈,面对障碍与困难时也不放弃;3.超常发挥,超出工作要求的绩效表现,且表现突出;4.事先准备,做好面对一个尚未发生的特殊机会的准备。[6]

幼儿主动性是指幼儿不依靠外部力量推动,自觉参与游戏、学习活动和探索问题的行动,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之一。[7]此外,儿童设立目标、形成计划、实施计划的能力(或称自我组织的能力)也被视作其主动性的重要表现。以华盛顿州的《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为例,在主动性这一指标上,该州的标准认为儿童应能“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选择;基本不需要帮助,就能形成一个方案(计划),并按方案做事;在他人帮助下,能说出适宜的冒险和不适宜的冒险(或者危险)之间的区别”。[8][9]埃里克森[10]在心理社会阶段理论中提出主动性主要体现在个体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主动对罪恶阶段(3-6岁),该阶段儿童可能形成积极品质。例如在父母的鼓励下,具有该行为品质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与兴趣,积极探索和控制外在环境,形成目的意识,为自信心和创造性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表现出个人主动性。[11]一项比较研究显示,[12]中国幼儿在助人行为、克服困难、自我管理以及合作行为这四个主动性的行为因子上总体得分显著高于日本和韩国幼儿,这可能与中国处于发展阶段的国情和传统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采用自然观察方法,对儿童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所做出的主动性行为进行分类研究,以此探讨儿童主动性行为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从而为儿童主动性行为的培养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在广州市某幼儿园随机抽取44名儿童,信息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描述性统计

(二)研究工具

主动性行为四种策略的操作定义为:1.了解及把握机会:对他人的行为做出言语或动作回应、主动帮助他人以及勇于表现自己等。如在老师提问的时候主动举手、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2.坚持不懈:当面对障碍与困难时也不放弃、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态度、坚持自己的想法与选择、坚持把事情做好做完以及个人品质积极良好等。如纽扣扣不上时不断进行尝试;3.超常发挥:超出工作要求的绩效表现,且表现突出。人际关系特别好,与他人相处特别融洽以及表现出高水平的问题解决能力,取得卓越绩效等。如可以把其他小朋友都不会的英语单词读得很流利;4.事先准备:做好面对一个尚未发生的特殊机会的准备,从容应对或者谈吐中涉及“如果……”等语句。如特殊机会出现时表现得不慌不忙。

编制包括如下信息的观察记录表:1.行为者的姓名、性别、年龄;2.主动性行为策略的类型与行为过程。研究者制定出详细、科学、可行的观察细则,依据观察细则进行预备观察,在预备观察过程中掌握四种策略的操作定义,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三)研究步骤

首先,对所选幼儿园儿童进行2次预备观察(每周1次),以训练观察和记录能力。然后,正式观察持续11周(有效观察时间为14天)。每天的观察时间是上午8:45到10:45,观察范围是儿童在园日常活动中的主动性行为。两名主试的观察一致性为:行为者的性别100%;主动性行为策略类型89.5%。

(四)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年龄段儿童主动性行为四种策略的比较

本研究共取得有效事件样本264件,对四个年龄组儿童的主动性行为策略进行4×4(策略×年龄组)列联表X2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儿童主动性行为策略存在年龄差异(X2=40.825,df=9,P<0.005),主动性行为总数不存在年龄差异(X2=4.933,df=3,P>0.1),主动性行为四种策略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X2=131.242,df=3,P<0.005),其中“了解及把握机会”策略不存在年龄差异(X2=2.669,df=3,P>0.25),“坚持不懈”“超常发挥”和“事先准备”策略存在年龄差异(X2=21.842,df=3,P<0.005;X2=9.077,df=3,P<0.05;X2=11.500,df=3,P<0.01),“了解及把握机会”和“坚持不懈”两个策略与“超常发挥”和“事先准备”两个策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122.727,df=1,P<0.005)。

图1 不同年龄组儿童主动性行为策略分布

在各年龄段上,“了解及把握机会”和“坚持不懈”两个策略上的主动性行为次数显著高于“超常发挥”和“事先准备”两个策略。除“了解及把握机会”外,其他三个策略均存在年龄差异。“坚持不懈”的次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超常发挥”和“事先准备”的次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但主动性行为总数不存在年龄差异。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均被观察到一定数量的“了解及把握机会”和“坚持不懈”两个策略上的主动性行为,说明学前儿童普遍能够把握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内心想法,并能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一定程度的坚持;但“超常发挥”和“事先准备”两个策略只在较高年龄段的学前儿童中被观察到,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某些领域如知识学习、动作技能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水平,在言论中表现出事先准备的特质。

本研究通过事件抽样所提取的事例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主动性行为策略表现的强度在逐渐增长。以“了解及把握机会”策略为例,托班儿童的事件抽样事例有:老师拿杯子给丫丫,丫丫很大声地说“谢谢!”豆豆一直很大声地说“我要,我要!”,直到老师说“知道啦!不要再说啦。”豆豆才坐下来不再说话。小班儿童的事件抽样事例有:亮亮径直走到饮水机面前打水,打完水后走到座位前发现有小朋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亮亮很大声地说:“你坐在我位置上啦!”中班儿童的事例有:强强被蚊子咬了,去拿花露水涂抹,看到老师在旁边,拿起花露水说:“老师我自己喷。”彤彤把一个小朋友推开,说:“别坐过来!”大班儿童的事件抽样事例有:萌萌没有被老师点到名字,就自顾自地朗诵起来。小彩走到门口,有个小朋友站在那里,小彩很大声地说:“走开!”那个小朋友不走开,小彩就重复了几次,还推了那个小朋友一下。这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了解及把握机会”策略上的主动性行为趋向自主化,自我意识不断强化,而在“坚持不懈”策略上,随着年龄增长,坚持的时间更长,态度更坚决。

表2 男女儿童主动性行为策略分布

(二)不同性别儿童主动性行为四种策略的比较

男女儿童主动性行为的策略分布具体见表2。对儿童的主动性行为进行的4×2(策略×性别)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儿童的主动性行为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X22=7.005,df=3,P>0.05)。

尽管儿童的主动性行为在四种策略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本研究通过事件抽样所取得的事例发现儿童主动性行为策略的表现方式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如女孩的主动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待人亲和等方面,男孩的主动性行为则主要表现在大胆表现自己等方面。例如在“了解及把握机会”策略上,女孩的事件抽样事例主要为:老师叫小朋友们自己去拿杯子装水喝,贝贝拿了两个杯子,把其中一个递给了另外一个小朋友。小朋友们一起去户外玩篮球的时候,有个小朋友的篮球溜走了,小惠就跑上去帮那个小朋友捡。这都属于典型的关注他人的行为。男孩的事件抽样事例主要为:宏宏搬了一张凳子放在和其他小朋友有点距离的地方,坐了下来,并大声跟其他小朋友说:“你们不要过来!”这属于典型的关注自己的行为。又如在“坚持不懈”策略上,女孩的事件抽样事例主要为:看到两个小朋友在打架,小琳就上前叫他们“不要打架”。敏敏一定要另一个小朋友收下自己的玩具。这属于关注他人的行为。男孩的事件抽样事例主要为:老师叫小杰去喝水,小杰坐在凳子上,挥舞着双手一直说“我不去我不去”。这属于关注自己的行为。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儿童的主动性行为策略存在年龄差异,“坚持不懈”的次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超常发挥”和“事先准备”的次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但主动性行为总数不存在年龄差异。主要是由于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和观点采择能力正处于萌芽阶段,[13]并不能很好地对事物进行选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社会互动经验增加,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不断发展,[14]在对事物进行思考的时候开始进行认知重构与操作处理,逐渐出现唤醒状态,并对自己的思想进行选择,因而行为策略存在差异。即儿童在社会互动中逐渐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了提高或降低反应的准备,开始发现自己的错误信念并进行处理,通过思考将这些非理性信念用新的、合理的信念进行代替。在新信念的抉择中,儿童的行为特征产生了变化。如托班和小班儿童的主动性行为策略主要表现在积极把握机会,急于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中班和大班儿童的主动性行为则更多地显露出经过思考“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加工痕迹。可见,儿童的主动性行为随年龄增长不仅存在策略上的差异,还存在表现强度上的差异。

数据显示,学前儿童在主动性行为的四种策略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一些儿童亲社会性研究中所提到的儿童主动性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的结果不一致。这些研究一般采用教师、家长评定法取得数据,指出男孩的主动性行为要多于女孩。[15][16][17]这一结论与人们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的社会文化期待男孩更有活力、更有担当、更主动,因此应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行为。教师、家长在对儿童的主动性行为做出评定时难免受性别角色期待的影响。事实上,女孩的主动性行为并不比男孩少。本研究观察就发现,儿童主动性行为策略的性别差异小于成人预期,并没有显著差异,只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的性别特征,如女孩的主动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待人亲和等方面,男孩的主动性行为则主要表现在大胆表现自己等方面。这与一般的社会文化期待也是相一致的,即女孩通常被认为是待人亲切的、友善的,男孩则要更有进取心,要更能干一些等。

五、教育建议

本研究显示,儿童的主动性行为策略存在年龄差异,“坚持不懈”的次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超常发挥”和“事先准备”的次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但主动性行为总数不存在年龄差异。这是因为学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对事物进行思考的时候开始进行认知重组与操作处理,逐渐出现唤醒状态,并对自己的思考进行选择,因而行为策略存在年龄差异。因此,教师和家长对待年幼的儿童应该多加理解和鼓励,要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使幼儿能够积极地把握机会,勇于表现自己;对待年长的儿童则应该多加引导,培养幼儿事先准备和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其次,儿童在主动性行为的四种策略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行为表现方式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在了解男女幼儿主动性行为表现差异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其中特别不要忽视女孩亲和待人方面的主动性行为,应多给鼓励和强化。对男孩主要关注自我的主动性行为,一方面要保护其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其对他人的敏感和移情,发展其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促进其亲社会性行为发展。

参考文献:

[1]鄢超云.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J].学前教育研究,2008,4(172):11.

[2]Fay,D.&Frese,M.The Concept of Personal Initiative:An Overview of Validity Studies[J].Human Performance,2001,14:97-124.

[3]郭伟,李结君,陶倩,李孝明.儿童区分意图行为与自我控制能力关系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2):2545-2547.

[4]Crant J M.Proactive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3):435-462.

[5][6]Buss D M.Selection,Evocation,and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53:1214-1221.

[7]谢冬梅.试论幼儿主动性的培养[J].教育导刊,1999,(6):32.

[8]Washington State.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benchmarks[Z].2005.

[9]Kagan,S.L,Moore,E.,&Bredekamp,S.Reconsidering children’s early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Toward common views and vocabulary[R].Repor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Goal 1 Technical Planning Group.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5.

[10][11]Erik H.&Erikson M.Childhood and society[M].WW Norton&Co,1994:255-258.

[12]周爱保,敏霞,青柳肇.中、日、韩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比较之主动性[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4):137-139.

[13]庞丽娟,田瑞清.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J].心理科学,2002,25(2):144-147.

[14]张文新,林崇德.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9,31(4):418-427.

[15]Eisenberg,N.,&Hand,M.The Relationship of Preschooler’s Reasoning about Prosaically Moral Conflicts to Prosaically Behavior[J].Child Development,1979,50:356-363.

[16]Eisenberg,N.,&Lennon,R.Altruism and Assessment of Empathy in the Preschool Year[J].Child Development,1980,51:552-557.

[17]Iannottir,J.Naturalistic and Structured Assessments of Prosaically Behavior in Preschool Children:the Influence of Empathy and Perspective Taking[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5,21:46-55.

猜你喜欢

超常发挥事例机会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作文解析指导与佳作点评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