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浅说
2014-04-11刘金龙
在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仅有智力因素的活动,也有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在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两种因素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和提高,而消极的非智力因素则会阻碍智力因素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在环境、教育条件及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可以这样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是精心设计导言。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导言,能为新课的展开预备良好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我讲《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先从现在的光盘读物讲起,然后引到课题;讲《劝学》时则从一家中学校徽的底色说起(学生的是青色,老师的是蓝色),从而引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名句,学生们听完导言,都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设计导言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句名言、一首诗、一个笑话、一个故事、一个谜语、一个问题等等都可以成为导言。
二是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融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民主性于一体,把握学生年龄特征,以便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是多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拿作文来说,一个差生的作文同样可以找到一些优点,如果我们能肯定这些优点,那他们肯定会受到鼓舞。我有一个学生,进入中学时语文较差,但他写得一手好字,我在班上表扬了他,结果他学语文的兴趣大增,高考中的语文得了128(满分150分)。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优点,动则训斥,经常使学生产生失败感,学生对语文怎能有学习兴趣呢?
二.培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那么,学习语文应培养哪些习惯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培养以下习惯:
1、养成书写规范、清楚、端正的习惯,不写错别字、异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做到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课后复习要能进行归纳总结,并能做适当的练习题。
3、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对名言警句、名段名篇做到熟读成诵。
4、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对知识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敢于创新,善于质疑。
5、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多练是作文的必由之路,练笔可以是一个片断,可以是一句自己提炼出来的格言,也可以是对生活中某一件事的看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6、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应该让学生广泛阅读文学、经济、哲学、科学、新闻等多方面的书,开阔视野,并养成思考能力。
7、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课堂课外都要用笔去记一些有益的东西并常常翻阅,这样才会使自己的语文储备不断丰富。
8、养成生活中完善自我,提高修养的习惯,听话能把握重点,说话有分寸、有礼貌。
三.指导方法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很有必要指导下列方法:
1、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浏览、通读与精读的方法,学会利用读物本身的目录、序言、诠释、图表和工具书来帮助理解,学会做记号、提问题、做眉批、做摘要和摘录、写提纲和读书心得等方法。
2、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A.谐音法。我在教学生记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时是这样教他们记的:饿死特洛夫司机,即饿死一个叫特洛夫的司机。B.顺口溜法。对一些无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可以摘取其中的关键词,编成五字或七字句。C.比较法。对有相似性的知识进行比较,如比较“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方法。D.图表法。即将知识点整理归类后列出图表。E.联想法。把不相关的内容借助某一中介联系起来,比如把课文题目用一段文字串起来。
3、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虽然说文无定法,但练习写作是可以依据一些模式来进行的,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写作的基本构架,如写议论文,一开始,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套路去写。
四.培养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使学生摆脱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深刻地认识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迅速地辨明是非,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我的做法是:
(一)加强世界观的教育。一是依据课文进行教育,如教《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就可以进行理想教育;教《驿路梨花》则可以进行道德教育。二是依据学生作文,掌握其思想动态。学生的作文有时会出现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教师应当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点。我有个学生在街上看到一警察对一无辜者大打出手之后,写了一篇文章质疑社会并否定了整个社会——他认为社会已无药可救。针对这一问题,我引导他学会看问题要看主流,主流是好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好的。
(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与困难斗争。在遇到困难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例如,有些学生考试失败了,却找出种种“好理由”为自己辩解,甚至自欺欺人地说他不重视分数重视能力,这样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如果能引导学生找出自身的根源,那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还应予以鼓励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困难。有些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一定的困难,激发学生与困难斗争的能力。
(三)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除了用名人的言行来激励学生外,还要善于从学生中选取典型,树立榜样。比如推荐学生文章到各级刊物,自办报纸刊登优秀习作,让学生介绍经验等。另外,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教师的知识水平、对语文的热爱等也会起到榜样作用。
(四)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如:①坚持写日记并检查自身缺点。②摘抄名言警句督促自己。⑧和比自己学习强的人比较,找出差距,奋力赶上。④遇到挫折时要自我鼓励。
(五)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人指出你的错误,你能思考到底错在哪里;有人羞辱你,你能判断这是他的不对,你可以拒绝接受。不管对方是谁,父母、老师、领导还是同辈,你都能一视同仁的判断他们的言行。由此,现代社会的一些诸如学生跳楼、喝药等自杀事件就会大大减少。这是语文教学对培养优秀人才及合格公民的最大贡献。
总而言之,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刘金龙,教师,现居山东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