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谈谈高考语文应试复习
2014-04-11苗永昌
高考语文复习工作,对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指导学生应试的教师而言同样马虎不得。根据现行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复习时间大概在五个月左右。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竞争异常激烈。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一己之见。
首先,应试的前期准备——清家底,明目标,立自信。
我们都知道,想做成任何一件事情,必须要有清醒而明确的认识,合适而坚定的目标,充分而经受得起考验的信心。所以,高考复习之初,我们务必做好两件事:认真总结与精心计划。总结就是对过去的学习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便于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计划是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对人生的重新定位和再次规划,对考生而言,这便是“五月计划”。这两样工作做得越充分,就会越有自信,就能少走弯路坐上赶赴目的地的直通车。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三个清楚”、把握“四个关系”。
做好“三个清楚”,即一要清楚中学语文知识系统,二要清楚自己的语文观念,三要清楚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大致包括三个子系统:语言要素系统,即字、词、短语、语段、篇章;语言组织系统,即语法和修辞;语言接受系统,即阅读与运用。语文观念体现在学生身上虽较为模糊,但已基本形成。他们对工具性的认识较为明确,对人文性情感性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这个时候有必要让他们迷途知返,不再停留在功利观里解脱不出来。否则,阅读写作的人生体验会走形、真情实感出不来。学生摸清了自己的语文知识底子,回归到正确的语文观念,就会自觉矫正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告别大而化之敷衍了事的毛病。这对于提高复习效率非常重要。
把握“四个关系”,即语文零散知识与整体素养的关系,学习储备与考试发挥的关系,知识系统与试题构型的关系,新课程改革与新高考的关系。简言之,这四个关系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对立、割裂的关系。这一点,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的“清家底”。
接下来,教师应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规划高考目标。大的目标是高考的大学等次,具体的目标是确定语文学科的分数目标,比如“110目标”,就是平时考分在100分及以下的学生,向110分左右努力。“120目标”,就是平时考分在110分以下的学生向120分左右努力,“130目标”就是平时考分在120以下的学生向130分努力,我戏称这三个目标为“警务目标”、“医务目标”和“开发目标”。这三个目标,对普通学生而言,并不困难。对部分学生来说可以两步走,第一轮复习实现“110目标”,第二轮复习实现“120目标”,第三轮复习实现“130目标”。有的可以从110到120,有的可以从120到130,不一而足。
这就是“明目标”的计划工作。
摸清了家底,调整了努力方向,我们就可以轻装自信地投入到复习征程中去了。
其次,精心研究教纲考纲,有条不紊地夯实首轮复习,对症下药地进行二轮复习,重实战讲实效地完成三轮复习。其时间分配大致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完成第一轮复习,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完成第二轮复习,2013年5月至高考前完成第三轮复习,三轮时间比例约为4:3:1。
从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看,首轮复习中,语言基础的重点放在语言单位的组织关系特别是短语的结构,以及熟语的积累辨析上来;阅读的重点放在宏观把握、缜密而入情入理的思考上来;表达的重点放在设情入境的扩展仿写上来;写作的重点放在基础等级的典范性、发展等级的开创性上来。二轮复习应专题化,重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三轮复习注重查缺补遗、总结提高,通过实战提高实效。其余,笔者就不多赘述了。
苗永昌,教师,现居陕西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