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语文教学的灵魂
2014-04-11邢纪峰
我的学生张飞被判处六年有期徒刑。去年秋以优异成绩考进高中仅三个月的他因团伙抢劫被法办了。听到消息后我久久难以平静:我教了张飞四年语文,其学习成绩始终很好,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身陷囹圄?事情发生后,没有人追究我的责任,但我却陷入了自责与深思:我虽然不是他的班主任,但我是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扮演了什么角色?无须自庸,我是一位还算不错的语文教师:“市级语文教学能手”,教学成绩遥居县区之首。那么我的语文教学究竟出了什么差失?半年来我苦苦的思索与寻找,思索与寻找语文教学的灵魂。
精心剖读语文教学的“圣经”——《语文课程标准》,顿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总目标”第一条)。《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我找到了我的语文教学久已失落的灵魂。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指乐观的生活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的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灵魂。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完成两个任务就很好:一是给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一是设法帮他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吴非/通过封锁线/《语文学习》03.3期)初中语文教学亦然。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
基于上述,可以看出:新课标新课程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新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改变人作为社会发展工具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应有清晰、清醒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和知识、能力训练层次,以求进入一种和谐圆满的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于“工具性与人文性”,那么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起来,使教书与育人做到和谐的统一呢?“前人之述备矣”,仅谈三点:1、探明课文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生命意识,提高文学鉴赏的层次,进而由品文而悟道,把审美与育人结合起来。2、把握当前的学生学习该课文的真实需要,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学本文要学些什么。3、基于上述两点,确定教什么,怎么教,而且充分认识到“教什么永远都比怎么教重要”(陈钟梁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再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平等参与到课堂教学,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例如:
教学莫伯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此课如果定位在教育学生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就有极大的局限性。学生极易认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会出现文中情况。学生受到的教育会大打折扣。其实这种“金钱关系”,哪个社会没有?只不过有的“赤裸裸”,有的“半裸”,有的“披上了一件外衣而已”。古今中外,人与人之间存在金钱关系的情况各国皆有,克服人性的异化,是青年一代面临的严峻人生课题。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以课文为镜,照出人性的弱点之一——势利,认识它在商品社会中腐饰人灵魂的危害,这对教育学生升华精神境界,远离人类陋习,会有积极的意义;亦可丰富教学思路,更为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使他们深入领会作品笔法的尖利和作家悲悯胸怀的博大深邃,教学情况随之产生质的飞跃。
“只恐双溪蚱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无须讳言,语文教学、语文教师承担着太多的任务和压力,但育人为本,应当成为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教育理念。高尚的思想品格是最高的学位: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更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更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观。
“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你是用你的爱心与智慧去影响每一个学生。”重温于漪老师的教诲,心下释然。
邢纪峰,教师,现居山东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