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读想悟
2014-04-11林佳
由于一篇阅读文章的分值已经占据了整份考卷的35%以上,因此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好坏直接影响了考试成绩。这最直接地体现了语文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间接地体现了学生的对文章的语感好坏以及写作能力的高低。简单说来,一个能够从一篇文章中提炼出无数优美词句的学生,其写作能力一定强于别的学生。因为无论是试题或是练习所用到的阅读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其所蕴含的精神含义以及语句都是值得学生去学习的。
1.“读”即阅读。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其主旨能够被读者读懂。而读者若想明白一篇文章的内在含义,就必须通过阅读来对这篇文章有一些初步了解,知道该文章是写人还是写物或是写了什么事。只有通过初步的大致阅读,才能够对这篇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例如:《只是一个普通人》这篇文章通过描述一个妇人在寒冬的圣诞节中打着赤脚,形形色色的人路过她的身旁却无人理会,一位年轻人看到很震惊就把自己的鞋子脱下给那么妇人穿上的故事。
暂且将故事要传达怎样的感情与精神内涵搁置不谈,只有通过大致的阅读之后,才会明白这篇文章要叙说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才会有接下来所引发的对种种问题的思考。因此,对于一篇文章,首要做的就是“读”。通过阅读去了解故事。
2.“想”即思考。在读者初步阅读文章后了解到这篇文章叙写的故事时,就该想到一个问题:为何作者要写这样的一个故事。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再一次阅读,对文章进行思考。
例如:《听泥土说话》这篇文章仅仅是题目就可以使得我们想到“泥土真的能说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为何作者要以这样的题目来命名呢?或者是不是作者想向读者们表达一些什么含义呢?很多问题都会伴随着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这就需要我们来进行进一步是思考。那么泥土是不是真的能够说话呢?其实只是一个人在失败之后放弃自己时,他的哑巴母亲给了他一块泥土,后来他自己看着泥土想到了自己,最后他想通了自己不应该放弃自己。这块泥土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泥土,更是他伟大的母亲的化身,平凡朴实的母亲将期望变成泥土,一直在默默鼓励着自己的儿子前进不放弃,更是一直在提醒着儿子要像泥土一样肯谦虚低调的做人做事。
一篇文章是不是真的只是说故事那么简单呢?当然不是。如果仅仅只是浅显地理解一篇文章,那么就会失去了原来文章所具有的意义。只有通过一边思考一边阅读,才能让人们思考出更多的关于文章每个词句的含义,这也是文章的作者想要通过文章所传达的目的。
3.“悟”即领悟。当读者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思考之后会发现,其实每一篇文章都在给读者传递了不同的精神内涵,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生道理都是一篇文章的精髓。
例如:《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这篇文章仅是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明白作者需要向读者传达的文章精神就是:任何一种给予都是因为爱心,而非理所当然,没有谁是必须要给予你关怀。这篇文章通过描述一位老人通过资助学生,但却久久没有收到学生的感谢信,使得老人变得郁郁寡欢,后来老人终于收到了一位学生寄来的感谢贺卡,老人很高兴。老人觉得: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这篇文章没有绕很大的弯子,很直白的向读者表达出了这篇文章的精神。这篇阅读文章有一句划线句子是这样的:“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读者可以通过这个句子思考出为何老人会这样说,因为老人无条件的资助却没有得到那些学生的一句感谢,老人感到很悲哀。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要心存感激之心,这样的人才会得到别人更多的帮助。
这就是一个故事所要体现的精神所在,也是需要读者们通过阅读文章后领悟出来的,这不是分数能衡量的精神含义。
“读、想、悟”是阅读文章的三大基本法则,这种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与概括能力,是学生们提高阅读水平应该要遵循的原则。
由于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学习重点,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认为现代文阅读比较乏味,因此很多学生在此题上失分较为严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与语文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关,例如有些语文教师在关于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方式上,着重于要求学生理解现代文阅读的一些词句,没有进一步要求学生对于文章所要体现的精神内涵进行思考和探讨。本文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得出语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读、想、悟”这三步依序进行,同时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地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地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精神意义,使得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成绩。
林佳,教师,现居海南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