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溱湖资源 培养人文情怀

2014-04-11唐余富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情怀人文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知识。”语文实践活动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较好地整合了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尤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做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勇于探索地域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开掘具有人文精神的活动元素,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热爱家乡炽热情感的目的。

溱湖风景区是我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地处中国著名的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古长江与淮河曾在此交汇入海,形成了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也成为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过渡区,吴越文化和楚汉文化的连接点。因而,溱湖风景区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人文,是指社会中各种文化现象。现在流行语的“人文情怀”是指对某地区性的文化传承、习俗与文化的自然景观产生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和怀念,而这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和怀念”并不是与生俱来、永恒不变的,它需要一个接触、培养、巩固、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或者说语文教育,特别是其中的语文实践活动至关重要。

为了让学生认识家乡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俗文化的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形成乡土人文情怀。每年的四月,学校都要组织八年级学生进行以“走进溱湖湿地,感受民俗文化”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挖掘溱湖湿地资源,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一.看溱湖,培养热爱家乡的骄傲与自豪感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地域文化在长期的演变中反映了生活在该区域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浸染着本区域的乡土人情,建构了色彩斑斓的地域文化。

溱湖又名喜鹊湖,因“昔多喜鹊飞集”而得名,登高而望,四面八方通达湖区的主要河流有九条,自然形成“九龙朝阙”的奇异景观。溱湖湖面开阔,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湖水清纯甘洌,是省内外难得一见的未被污染的水体。湖区盛产鱼虾、菱藕、水瓜等无公害绿色食品。以溱湖鱼虾制成的鱼饼、虾球,白如玉璧,红如珊瑚,被称为“溱湖双绝”;名闻遐迩的“溱湖簖蟹”更以其肉质腴嫩、膏体丰厚被评为蟹中上品。一年一度的会船节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摩。溱湖湿地还是糜鹿的故乡,园区内放养着数十头糜鹿,为游客展示着野生糜鹿的生活习性。所以,溱湖湿地公园,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有带领学生参观考察的必要。

我们就以班级为单位,十人为一小组,骑车赴溱湖湿地考察。溱湖大道边,欢声笑语,千车竞发的场景是令人心动的;暂时告别紧张的学习生活,全身心投入大自然怀抱,舒缓紧张情绪,释放性情的心理感受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赏景、看人、观民俗,见识得以增长;摄影、采访、齐呐喊,个性得以张扬。通过读、问、查、访、看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溱湖,置身其中,做为家乡人会油然而生骄傲与自豪。

二.探溱湖,形成探究溱湖文化的能力

“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恒久的地方传统,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文字、图像资料和传说故事等语言形式,还表现为特定的社会风俗、习惯,人文、地理风貌,文化遗存、遗产和传人等实体形态。”

溱湖文化,丰富广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中包括会船文化、古镇文化、佛教文化。

会船文化——溱潼会船节。关于会船的来历,说法很多,大致有五种。一是祭祀说。在远古时,人们祭祀鬼神,这里主要是祭水。二是战争说。溱潼地处江淮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水上战争不可避免。三是备耕说。休闲了一个冬天,开展春耕前的农具检修准备。四是健身说。沉闷了一个冬天,借这个机会舒展一下身心。五是娱乐说,也就是竞技说。是太平盛世一种娱乐竞技活动。

古镇文化——溱潼古镇。两千年的悠远历史,两千年的文化底蕴,构成了里下河地区小镇的独特风貌。传统的建筑格局、特有的人文景观、纯朴的民俗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昔时曾有东观归渔、南寺书楼、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花影清皋、禅房修竹等八景点缀。20世纪中后期,又曾设置多处文化景点,如长江公园、溱潼大观园、一步两庙等。时至今日,我们仍可在老镇区时时见到小桥流水、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昔日今朝,相互观照,古韵新风,相映成辉,别具一格的岛镇环境,以及名人遗迹,历史留存,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无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千年古镇溱潼,将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和遐想。

佛教文化——古寿圣寺。古寿圣寺,又名河南寺,南寺。据《东台县志》记载:“始建于宋代咸淳年间,时为东台十四大丛林之一,溱潼九大寺院之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七百余年间,古寿圣寺几经修建,文革期间,曾一度遭毁。然物转星移,盛世复兴,公元2003年,古寿圣寺复建工程启动,择址泰州东南文昌位、溱湖西北岸,完成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殿等三进建筑建设,并于2004年举行佛像开光典礼,历经沧桑的古寿圣寺得以重现世人面前。它将佛教文化与溱湖水文化更为智慧地融合在一起,其一度闻名遐迩的水云楼也重焕新生,再续文脉鼎盛之辉煌。水天佛国,药师圣境,泰州华侨城致力弘扬佛教文化理念,不断完善寺庙配套设施及场所,并顺应时势推出弘法、禅居、静修等佛教文化活动,为广大信众与游客打造一个全新的祈福养生胜地。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学生在活动中,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我们在组织同学们投身溱湖语文实践活动时,有针对性地拟列了以下探究活动。

其一,做为家乡人,你对溱湖会船节的由来的五种传说,你相信哪一种呢?为了让你的观点具有说服力,你将开展哪些切实可行的调查活动呢?

其二,当你真正走进溱潼古镇,你对古镇文化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说不准在你走访的过程中还会发现一些“古韵新风”的新证据呢。

其三,溱湖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了解古寿圣寺时,不妨尝试阅读一部佛家经典,你能总结概括出佛家文化中为人处世之道来。随着地方经济的繁荣,各地纷纷修建寺庙,烧香拜佛。对此,我们也不妨到民间走一走,访一访,做一次民意调查,佛教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作用,对于张风民俗的形成所起的作用等等。

乡土人文情怀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同学们在观景、赏玩、访谈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溱湖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参与者的角色,将一次看似简单的游玩活动融入语文的元素,灌输情感的因子,同学们的乡土人文情怀也许在这一瞬间得到点化,得到巩固,得到升华。

三.话溱湖,展示语文实践活动成果

走进溱湖,亲近自然。在活动中,同学们也许进行了网络资料的搜集、整理,甚至比对,可能会产生与别人不一样的见解;也许同学们进行了实地拍照录像,制作成图片;可能会搜寻到许多不为人知的景观佳境,成为溱湿地公园的新景观。我们就通过设计序列化活动,让同学们获得活动中的零散琐碎的资料,经过归纳、整理、综合,集中展示学子对家乡的一份情丝。

活动设计一:搞一次班级“话说溱湖”的主题班会,展示自己的活动收获。相信他人的发现也一定会让你眼界大开。

活动设计二:就你这一次“走进溱湖”的经历,围绕两三处最感兴趣的景点,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导游词。

活动设计三:选择你“走进溱湖”过程中感兴趣的一则疑惑,开展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项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具有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能够拓展学习时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语文实践活动也为教师确立了新的学生观,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建构语言的生命体;丰富而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还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热爱家乡的炽热情感、人文情怀。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初中专项(重点、立项)课题“地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E-c/2013/050)研究成果之一。]

唐余富,教师,现居江苏泰州。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情怀人文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佛教文化的内在结构与价值取向提升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