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肩负起塑造民族精神的重任
2014-04-10裴玉贺
裴玉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如果教育搞不好,就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培养不出好的人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会失利,失利就很难自立于世界。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中国要想在未来世界有话语权,有话语决定权,必须拥有在质与量占绝对优势的创新型人才,要想有这样的人才,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使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一、必须把价值规律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从教师资源的配置来看,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教师的配置是老弱病残、参差不全,而城市却占有大量的优秀的甚至过剩的教师资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教育领域没有很好地利用市场规律,没有把市场规律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只是单纯的靠市场规律运行,所以,哪里赚钱多条件好,教师就向哪里挤,而农村条件艰苦,赚钱不多,所以,教师资源也就匮乏,参差不全,老弱病残。要想改变,就要发挥财政的作用,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使之高于城市,教师资源就会向农村涌入,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就会用保障。
从教师的待遇来看。偏低。虽然教被说成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行业被说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教师收入的偏低使人们在心底瞧不起教师,名与实的不相符,限制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同时也限制了其他领域的人们从事教师职业的积极性,一些优秀人才不会向教育领域走,这也是单纯市场调节的表现。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要想立教于民必须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职业成为人们眼红眼热的行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
二、应从只注重理论向理论——实践——创新转变
传统教育不能只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高级技工的严重短缺;大学生就业难;学完数理化却不能接电线、制试剂和进行工程预算;学英语却不能说,听不懂等等,这些都说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创新如果没有实践的佐证,那么怎么去创新?没有创新又有什么样的发展?所以,中国的教育要改,应试教育要改。素质教育已经喊了多年,但仍然走老路,原因评价体制没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在实践中检验教育的成败,在创新中培养社会的栋梁,把理论、实践和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应在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的同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中西结合,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学习外国没错,错在丢掉自己的根本去学,错在不分好坏一并接受,结果是别人的精华没学到,而自己的精华却丢了,就像邯郸学步一样,到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中国有许多精华,《本草纲目》—治病救人的宝典,《周易》算学宝典,《孙子兵法》兵家之宝典,还有很多。就算这些,又有多少人会?现在看病难,实行医保还难,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外,就是医术精湛品德良好的大夫太少了,混日子的太多了,树人没有树好。就拿医学来说吧,初中高中不学,大学就学三五年,多的学七八年,这么精妙的东西,这么有用的东西,学这么几年就敢伸手治病了,能做到药到病除吗,不耽误病人就不错了,而西医却很流行,感冒发烧有片剂大不了输液,输上就起作用,也不管副作用有多大,可以统计一下,感冒了有多少人在用中药?中药真的落伍了?还是现代的中国人太注重学习西方而把老祖宗的东西安于现状了?
总之,中国要想崛起,就要重视教育,教育是一国的根本,是塑造民族精神的强大武器,没有这个武器,中国还会落后,还会挨打,还会有中国汉奸和日本剖腹画面的生动对比,还会有蚂蚁吃大象的悲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