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
2014-04-10黄占顺
黄占顺
纵观语言文字学习的整个过程,从呀呀学语到懂其实义,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从作为母语的语文学习,应该说有潜移默化的自然性,应乐于其中,留连记返才是道理,应津津乐道才不失为本分,但事实却不尽然,目前中学生学习语文却与语言文字的精神内涵大相径庭,在很在程度上是迫于压力,实在是不得而已而为之的怪圈,如何改变此种不正常现象呢?把学生引入其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首先说语文学习的特性。语文学习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同时不仅表现在语文学习的内容有许多就是直接的艺术有关的,之它可以使人受到陶冶,得到美的享受,由此推知语文学习还能引人入胜,使人产生某种情绪、兴趣、达到迷恋的程度,一到此境界,语文学习就是很轻松的了,对于这诸多的因素,语文本身的特点,教师必须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才能把握教学的基本规律,找一条科学的捷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其次学习的兴趣是伴随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心理现象,是心理上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体现,是人的思想品质在学习上的反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决定着人的学习行为的目的性,倾向性和独特性,其外表表现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因此,这种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在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采用了适当的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激发、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灵感的闪现。当然,最能体现一个人本质的是智力因素,智力在学习中表现显形成各种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兴趣,启动学生的注意,记忆、想象等智力活动,在情感引发中形成某种智力,激起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发挥、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品质是很重要的。
那么如何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如何正确引导呢?
首先说如何确立,其核心是一个为什么而学的问题。其中不要用一些虚夸的大道理进行说教,要具体,实在,目标教学理论上证明得较具体:即要给学生有一个可以实现的层级目标,逐层的,只要学习都可以逾越,这样逐步地培养动力和持久慢慢地使其明白语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正确对待学生的一点点成绩,微小的进步,如一个词,一句话。这样做量化的表示,使双方都心中有数。
其次,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密切相关的,深厚的兴趣会变成动力,因凡者都会被某种事物吸引而入迷的时候。如看小说,电影电视,玩电子游戏等,这都是对该事物产生了兴趣的结果。许多伟大的发明家都是在好奇心,兴趣的驱动下,以这种非智力因素为基础,来完成智力下的伟大的发明创造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这些暂时激起的兴趣引导到持久的兴趣上。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还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善于捕捉新信息,把握学生兴趣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那么怎样激发和引导呢?“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诱导,语言幽默风趣,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学生学习语文,一旦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动力,在付出辛苦的同时他会感到乐在其中,自觉不自觉的智能就会被启动。从而产生即使不是为分数好要学好的感觉引起学习的间接兴趣。”
好奇心,是一种短暂的心理倾向,但它是兴趣的开始,培养好奇心,可采用多种方法刺激,激发兴趣,首先可加强新旧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不断赋予学习以新意。如课文学习的交叉进行,改变原课本的单元结构体系(因现行课文有许多太陈旧,跟不上社会发展,可适当删除,选一些切合实际的文章(文体),体系编排也不尽合理,可适当变换),在内容安排上,形式和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适当调节,互相穿插。其次,在学习中增加一些竞赛性,也可培养兴趣,如比书法,比朗诵、比演讲或知识竞赛,作文竞赛和语文智力比赛,能引起兴致,特别是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兴趣会更加高涨,即使不理想,总有不服输的心理,也能激起兴趣,暗中较劲,一旦赶上或超过目标,心中也会领略到胜利的喜悦;第三,给语文学习增添一些娱乐性,改变传统满堂灌,把学语文作为苦差事的状况,如讲故事,猜谜语,说笑话,赛诗,联句,文学欣赏等等,这些活动即锻炼学生听、说的能力,又能寓教于乐,在欢逸中学到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更新教学观念,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长期以来形成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进行繁琐的课文分析,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记。可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较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变口若悬河的讲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总之,学习语文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找到门径。注意发现,主动去培养,就可以形成习惯,增添语文学习的主动激起动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