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成因
2014-04-10魏常安
魏常安
21世纪的素质教育,在于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培养其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班主任工作对于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于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要从班级学生出发,与学校领导、各位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另一方面,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源,而班主任对学生的这种影响就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中,特别是体现在对班级中的特殊群体——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中。我们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学生健康成长,就要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转化学困生,“对症下药”,使学困生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行之有效。
学困生是指智力和身体正常但学习习惯不好,由于方法不当或因为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以至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国家教学目标基本要求的学生。
首先,我们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学困生是如何产生的,基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他们的思想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但有的家长教育方式不科学,他们对子女在学校学习寄予厚望,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目标,家长就对其进行言语的讽刺,当孩子犯错误时不是打就是骂,关心的程度自然下降,让孩子感受不到爱的温暖,失去了进取的信心。有的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缺乏监管,孩子在学校表现怎样,放学后做了什么,根本毫不关心。这样一来,孩子很容易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产生厌学情绪,这个情况在农村普遍存在。
可以说,家庭是产生学困生的一个主要因素,学校中那些“家族式”的学困生便是最好的证明。
二、学校原因
1.很多教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缺乏科学分析。当学生在学习上遭受挫折后,他们需要的是关怀和帮助,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爱心,对其进行挖苦或责骂,必然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成绩就会落后。还有的教师戴“有色眼镜”来看待、对待学困生,教师一旦戴上“有色眼镜”对待学生,学生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师生的关系一旦对立了,这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习都会带来不良的效果!其实学生的可塑性还是挺强的,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对待每一个学生。
2.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学生语数英三科成绩的提高,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过重,甚至会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久而久之,在学生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
三、社会原因
1.“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有后台,知识不重要”,而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到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使他们无心向学。
2.政府对电子游戏室和网吧管理不到位,使很多学生沉迷其中,无心学习,更可怕的是当中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很多学生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3.参与拉帮结派,结交一些不良朋友。每个班、每个学校总会出现一两个“刺头”,他们往往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然后带动一些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跟他们混日子,在学校不遵守秩序,在校外惹事,严重地打乱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对班风形成不良影响。
四、自身原因
1.学生的个人品质不良(孤僻、自卑、懒惰、悲观)。
2.有的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承包”中,生活自理能力差,到了学校,发现同学来自各个地方,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就处处碰壁。而问题发生后,又没有能力去解决好。
3.有的学生依赖心理强,坐等教师的讲解和答案,缺乏积极思考。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常跟着教师的思路转,很难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遇到难题就中断思考或不愿思考来等待答案。可以说,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就被改变了,这类学生很容易会发展成学困生。
学困生一经产生,真的永远是学困生了吗?绝对不是!如德国大诗人海涅曾被教师骂为对诗“一窍不通”;达尔文被家长、教师视为“低能儿”;爱迪生、拜伦、比尔盖茨等也遭遇过类似情况。由此可见,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问题的根源找到了,那如何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其实,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学困生完全是可以转化的。
(责任编辑黄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