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2014-04-10任玉强
任玉强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创办新型的思想品德课程已成为广大教师的首要选择。所谓新型思想品德课堂是指从情感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个人能力,对知识进行逐一讲解。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需要教师转变角色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看重知识点的讲解,却忽视了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出现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了,出现了师生平等、师生互动的场面。如此课堂环境下,很多教师都发现学生变化很大,学生隐藏在深处的亮点也被发掘出来。新课程改革的出现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还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社会道德实践、体验情感的机会。因此,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倾向是教师的责任和目的。因此,纯粹地讲授和讨论相关知识已经不再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点,而是要辅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付诸道德实践。当然,在实际运用中必须以道德为目的,其中必须包含道德情感体验的、指向道德提升和完善的践行。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并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想要成功引发学生的道德实践和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先从以下三个转换出发:1.把日常教学中的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规范转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道德实践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道德情感,感受道德情感体验的存在价值。2.把学生个体道德实践和情感体验转换为社会道德实践和情感体验,将要求递增一个层次,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服务社会的意识。3.使实践和体验有效结合与相互转换。要完成以上三个转换,首先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个人道德水平有所了解并进行归类,其次教师能够真正领悟道德规范的存在价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情境是促进学生自主实践的首要条件。课程标准提出:“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因此,响应课程标准,让学生意识到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实践中领会什么情况下需要竞争、什么情况下又必须合作。只有充分理解其中的意义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社会价值存在的意义。而且,绝对不能仅限于口头讲述,而应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何时竞争何时合作能够轻松驾驭,享受竞争中的乐趣,体验合作中的愉快。
三、案例选讲要生活化、乡土化
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道德实践和情感体验的整体水平,有目的地选择最佳的教学案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难点、重点,还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调动各种智能因素,提高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例如在讲解《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时,以父母与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因为某些原因产生小矛盾为例,经过教师的讲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与父母曾经发生过的矛盾,以及自己与家人间的相处方式是否与案例中的主人公一样。从而教导学生应该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四、活动策划要有实践性、探究性
1.活动策划的实践性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智能结构,采用访问、调查等形式,鼓励学生亲自实践,参与其中,从而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建议教师多给学生留下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课题小组,鼓励他们自由发挥。教师可以故意给学生设置对手,让他们相互竞争;可以出一道难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可以制造一个悬念,让他们自己组织讨论;可以提供一次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总之,要把活动与解决问题、探索知识的能力有效结合在一起。
2.活动策划的探究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在交流、自省、语言组织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例如,逢周末或节假日休息时,动员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悟和理解社会道德价值要求,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道德实践和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得到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超.论情感体验在德育中的作用及培养策略[J].中学教育,2002(9).
[2]苏国辉.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J].学周刊,2011(14).
(责任编辑袁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