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的偏义复合词探究
2014-04-10赵生录
赵生录
【摘 要】偏义复合词是古汉语特殊现象,就是在双音节复合词中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衬字。从复合词义素上来分析偏义复词现象,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首先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者相反,或者相关的复合词。构成的复合词在词性上的体现。主要是名词与名词、动词与动词、形容词与形容词。
【关键词】偏义复合词 语法想象
在中学语文课本内容中,常有偏义复合词出现,这是古汉语常见语法想象。如 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中第14题《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答案是(C)。《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从句义上看,昼作夜息,没有什么争议,但“勤”字改变了此句解义,昼夜勤“作”符合文义;昼夜勤“息”,文义则不通。“刺”是指责,指责的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长”,故“长”在此不表意义,只有“短”的意义。2003年安徽卷文言文题中也有“刺诸县短长”一句,“短长”只有“短”的意思。因此,这里的“作息”就是一个古汉语特殊现象——偏义复合词。
偏义复词是指古汉语中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语素义在该语素构成的单词的词义中基本上没有反映)。这些衬字在句式、语法上又起着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必须要给学生有所交代。苏新春也曾说过:“义素分析法是现代西方语义学所开始使用的一种深入到词的内部分析意义构成的方法。义素是语义的内部构成,它本身不能直接出现在语言的使用环境。”因此,实际教学中,要从复合词义素上来分析偏义复合词现象。研究复合词的语义特征是十分必要的,以便在教学中很好驾驭古汉语知识。再如:
2003年上海高考题,(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1分)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译成现代汉语是“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这里就有一个偏义复合词“开合”,但有很多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不了解复合词的构成,结果有的考生把“开合”这个词当做“开”“合”两个词理解,成了“张不开,闭不上”。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很好地理解掌握偏义复合词,对偏义复合词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近几年高考资料中已对偏义复合词进行了整理,通过对偏义复词不同特点的剖析,有助于能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从而进一步增强驾驭现代汉语的能力。
学习理解偏义复合词,主要有两点:
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首先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者相反,或者相关的复合词。取其其中一个音节的意义。如《史记·项羽本纪》:“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出入”偏指“入”“出”无义,陪衬语素在前。如《治平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芙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中的“谢”“目”表示意义,而“代”“耳”从文义看已经没有意义了,仅是一个音节上的意义。所有的偏义复合词的词义都不是其构词语素意义的简单合,也就是说,这类词在语素生成词的过程中词的意义发生根本性的质变。偏义复合词中总有一个语素的意义被完整保留下来,不同于某些近义复合词,这是语言发展结果,它们的构成最初往往是两个语素义的复合,构成一个双音节复合词,在语言的变迁中,语言习惯语法规则都发生变化,某些词的也意义发生根本性变迁。如曹操的《薤露行》:“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中“沐猴而冠带”明显是化用《史记·项羽本纪》一文中“沐猴而冠”这一句,这里的“冠带”从句义上看,只有“冠”的意义,而“带”毫无解义。再如《墨子·非公》中的“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园圃”就是一个偏义复合词,“园” 表示范围。本义: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园”,所以树果也。——《说文》。“圃”,种菜曰圃。——《说文》。由此可见,园中只有桃李。
其次,构成的复合词在词性上的体现。主要是名词与名词、动词与动词、形容词与形容词,不会有名词与动词或者与形容词之间的构建,也很少有其他词性之间的偏义复合词。学生大多对偏义复合词没有确切的理解,大多都简单地认为复合词就是语素的简单相加,往往主观臆断,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掌握词义。甚至有些学生模棱两可,明知不对,又不知错在哪里,造成对句义的理解偏差,文义的把握不准。如《礼记·玉藻》“土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中“车马”,李渔《芙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中的“耳目”等,构成名词性词组。《史记·游侠列传》“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的“缓急”,《韩非子》“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的“利害”等,构成形容词词组。
注意的两方面:一是在语义相近或相同的两个语素构成的复合词,以及同义复合词,就是同义词重叠构成的复合词,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它的使用要求,不能等同对待,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举动自专由”“会不相从许”。这里的“自专由”就是“自专”“自由”的意思,不存在舍去某一个而保留一个,同理“相从许”也是“相许”“相从”之意,二者皆可,也没有必须刻意偏向的解义。二是有些复音词词义是固定的,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个音节不表示任何意思,所以不能拆开解释。比如《前出师表》:“臣本布衣”的“布衣”就是一个固定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力主编.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1999.
[2]偏义复合词的认知分析——以“多少”为例. 现代语文,201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