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琼剧现代戏创演的回顾与思考
2014-04-10蔡曙鹏
蔡曙鹏
摘 要:如果以琼剧在新加坡的观众群规模、演出频率、剧团数量为标准,也许它不是最大剧种;但如果以现代戏上演的情况来说,琼剧剧团演出现代戏的历史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一直有不少现代戏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至今,仍旧不时有现代戏上演,观众也踊跃支持。本文从来自海南的琼剧团在新加坡演出现代性宣传抗日的《大义灭亲》开始,回顾琼剧现代戏在新加坡上演的历史图景,进而探讨仅有的这几部现代戏的表演美学与演出的文化意义。早期的现代戏与近期的现代戏的演出功能,也反映了不同时代里戏剧与社会关系的多元化。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现代戏的演出保留了鲜明的剧种特色,至今仍旧拥有一定的观众群。
关键词:[HTK]戏剧艺术;新加坡;琼剧现代戏;表演美学;演出功能;剧种特色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人口540万的新加坡,戏曲演出历史近200年。目前以在庙会演出而存在的戏班比20世纪50年代大大减少了,但非专业的戏曲剧团近十年有增无减。目前,有近70个附属于会馆、人民协会属下民众俱乐部、学校的戏曲班、戏曲学会和独立戏曲团体。这些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民间团体,除了开班上课外,也定期组织演出活动。因此,除了庙会酬神戏在各种神明华诞或节庆演出外,新加坡几乎每周都有非专业的戏曲团体演出。
不过,绝大部分的新加坡的戏曲团体演出以古装戏为主。偶尔在潮曲晚会上或许有人唱《江姐》、《杜鹃山》、《沙家浜》、《白毛女》、《七日红》和《石榴花》等等样板戏或现代戏的选段。尤其是《江姐》的选曲《松涛!我的亲人》,更是常听到的曲目。现代戏的演出仍旧是凤毛麟角。
所谓现代戏,是指以“辛亥革命”以后至今的社会生活为表现对象的戏曲。中国学者韩德英曾说过,最早的现代戏是京剧戏班长庆班于1911年10月在开封上演了改良文明新戏《黑籍冤魂》。之后1913年河南新剧团京剧演员于振庭在丰乐园演出《花子拾金》,编唱新词,痛陈时弊,宣传反帝爱国,呼吁民族团结,观众大受感动,纷纷向舞台投掷银元、铜元。可以说现代戏产生于中国最苦难的年头,戏曲艺人以极大热忱投入了时代的洪流,写今人今事,大胆以新的形式演出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剧目。
近20年来,新加坡除了琼剧现代戏外,越剧、黄梅戏、歌仔戏、粤剧、京剧、梨园戏都演过或唱过现代戏,本文只论述几个新加坡琼剧现代戏的演出个案。这些例子,反映了创作与演出现代戏的艰难。演出现代戏的艺术团体为数不多,但是新加坡戏曲工作者对现代戏的探索,既保留了剧种特色,又丰富了表演形式,得到观众的喜爱。但毕竟存在相当大的挑战,若想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一、从土戏到下南洋的文明戏
在新加坡戏曲园地里,以演出现代戏次数来说,最多的是琼剧团体。因为地理与历史的因素,在中国南方的海南省,作为一个离大陆较为偏远的海岛,戏剧形式走向成熟,相对较晚。最早在海南的演出,“仍是以官话演出的军戏,主要在海南驻军的汉人军队中演出……如关王戏……①,明代唐胄《正德琼台志》有这样的记录:“迎春日,府卫官盛服至于东郊迎春馆,武弁各竞办杂剧故事……”,这些军戏剧目包括了《单刀会》、《三英战吕布》、《古城会》、《华容道》等等三国戏。到了明代中叶,随着闽、粤移民进入海南,外来戏班进入后,开始有艺人传授技艺。经过了漫长的观看外来剧种演出之后,当地人逐渐用自己的方言与民间曲调,发展成有地域特色的戏剧,称为土戏,以便和外来剧种区分,其发展可能与广西壮族以壮语唱粤调类似。最初用自己的方言,配上外来剧种的曲调,慢慢的发展出有当地特色的唱腔。
到了19世纪清朝中叶时期,土戏形成了自己的演出风格。陈铭枢《海南岛志》有这样的记载:“清康乾间,土戏班最盛行。浸淫全岛,妇孺老少,几无不识唱土戏。”②到了民国时期初年,海南岛已经有17个土剧班。大班六七十名演员,小班也有三四十名演员。到了20世纪30年代,全岛演员有上千人。最难得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新思想迅速传到海南岛。当地的革命先驱徐成章带头鼓吹改革内容陈旧的土戏,得到吴发凤、陈俊彩、王玉刚、张赛蚊等的支持,在1926年海口成立了琼崖土剧改良社和琼崖伶人界公会,提倡“改良旧戏文,编写新剧目”,于是极力编写和演出宣扬新思想的时装戏。这些给戏台带来新气象的时装戏,吸引了许多受新式教育的学生来参加台前幕后的工作。作为一种能得到青年们接近的戏剧,很快的在校园里也传开来了。 “各处喜庆纪念会中,各校学生,类能自由成班,随意演唱” ③。海南籍民族学家岑家梧在1940年写的《海南汉人戏剧概说》一文中,甚至称道当时海南的戏曲以“土戏为正宗,余为附庸”。其中大力推动穿时装的文明戏的两个由年轻人为骨干的琼南和华南剧团,之后合并为“二南”。这时期编写的现代戏如《救国运动》、《蔡锷出京》、《大义灭亲》、《爱情与黄金》、《糟糠之妻》、《新的婚姻》等等。海南的琼剧团在40年代下南洋,在新加坡很快就得到海南籍华人的支持。除了演出传统剧目如《张文秀》、《林攀桂》、《卖胭脂》外,也有新加坡的琼剧团演出现代戏,宣传新思想。例如由热血青年翁丁君、王光洲、莫筱琴、符美双、陈玉花等组成的南星剧团便演出过《还我河山》、《鸭绿江上》、《打卢沟桥》等宣传抗战的现代戏。其中为育英中学和抗日筹款的《大义灭亲》,尤为轰动。④
二、战后至今的琼剧现代戏 根据成立于1957年的新加坡琼联声戏剧社现任社长符青云回忆:“五十年代新加坡和马来亚两地都有剧团演出琼剧现代戏”⑤,像来自中国的琼剧现代戏《糟糠之妻》、《爱情与黄金》和《爱河潮》等,都一直得到观众的喜爱。原因是现代戏有时代感,戏剧语言接近生活,易听易唱。⑥
新加坡琼剧观众对现代戏的喜爱,至60年代末,热情未减。二南剧团演出现代戏,尤其落力。自1968年至70年代初该团演出的现代戏包括《桃花湖》、《富贵春梦》、《多情太太》、《白云塔》、《杭州县长》、《爱情与黄金》、《爱河湖》、《明月之夜》、《一江春水向东流》、《断肠草》、《爱与泪》、《大义灭亲》、《情窦初开》、《糟糠之妻》⑦等。70年代有8个琼剧团(新兴港琼南剧社、琼联声剧社、二南剧社,琼联华剧社、琼联友剧社、明天剧社、艺光剧社和琼州青年会)虽然以演出古装戏为主,但也有剧团继续演出现代戏。新兴港琼南剧社的《大义灭亲》、《清水爱情妻》、《爱国鸳鸯》,琼联声戏剧社的《爱情与黄金》、《海角红楼》和《糟糠之妻》⑧。这些在数十年前从海南传来的文明戏,在当时显然仍旧能得到观众喜爱。endprint
何以说琼剧吴发凤的《大义灭亲》能横跨两代呢?主要原因是这部戏有强烈戏剧性,有激发人心的曲词与鲜明宣扬爱国主义思想的主题。30多年已经过去了,说起这部戏时,符青云还能立刻唱出他扮演的爱国青年郑民威的唱段:“丽兰啊,挖肚抽肠任你割,可见我义胆忠肝。丽兰啊,你叔卖国人人杀,不该劳烦到我……”。《大义灭亲》的男主角郑民威无意中救了落水的梅丽兰,两情相悦,定下鸳盟。没想到梅丽兰的叔父梅鲁国居然是个卖国求荣的败类。他身为财政总长,不知廉耻的梅鲁国却在秘密接受了日本公使两百万元的贿赂之后,将矿物权給了日本,出卖国家利益。郑民威发现内情后,毫不犹豫的把这卖国贼刺死。剧作者写了一场《审夫》的戏。梅丽兰悲伤万分,持枪审问亲夫。郑民威正义凛然说他是奉兄弟四万万之命杀掉卖国贼的,愿意“代全国人坐牢房,代全国人受你一弹!”梅丽兰知道真相后,从悲痛中走出来。她深明大义,知道在爱国与卖国之间,孰是孰非。她毅然选择支持丈夫,加入爱国救国的队伍。琼联声的符青云说:“爱国永远都不会过时。任何时代都要提倡爱国主义思想。加上吴发凤这部戏情节非常紧凑、人物爱憎分明、唱词浅白易懂,观众受到剧中人的爱国行动感动。”我们演这部戏,也一样慷慨激昂,深受剧中人的爱国行动感染。
吴发凤的另一部作品《爱情与黄金》也是一出经历了数十年仍旧在舞台上演出的现代戏。人人都渴望有美丽的爱情充实人生。因此,是陈世美背弃秦香莲,还是白素贞遇到许仙,仍旧是戏台上长演不衰的题材。即使在今天,曾经山盟海誓,却因为被金钱、情妇,或其他利益而选择背弃信义,也大有人在。《爱情与黄金》其实是根据洪深的同名电影改编而成,这部戏以女主人翁陈连珍的不幸遭遇控诉那个年代包办婚姻如何摧残青春的生命。陈连珍本想和相爱的黄志钧结婚,遭到见钱眼开的兄嫂反对,逼她嫁给财多势大的冯督办。在陈连珍强烈反对下,兄嫂终于同意退婚。但她万万想不到黄志钧会在利诱下背叛了誓言,和他的老板的女儿储素娟成亲。在黄志钧与储素娟成亲之日,陈连珍怒闯喜堂,把黄志钧痛骂一顿后,以死明志。作曲者以最典型的悲伤的琼剧唱腔抒发了她的怨恨,在戏结尾时带来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之后的三十几年内,因为不容易找到好剧本,许久没有琼剧现代戏演出了。令人惊喜的是新加坡海南协会(原名琼州青年会)在2006年12月28日在滨海艺术中心的大剧院盛大公演了曹禺的《原野》。《原野》那年的12月28日在滨海艺术中心的大剧院盛大公演。移植自川剧的《金子》,改编者为曾任海南琼剧院院长的编剧名家李放。题材、主旨与舞台呈现与之前的新加坡舞台上的琼剧现代戏,非常不同。
之前的现代戏,集中于抗日题材或海南人离乡背井后与家人的悲欢离合,或从不同角度探讨婚姻问题。而《原野》毕竟是戏剧大家曹禺的名作。这样一部通过写30年代北洋军阀混战初期落后、蛮荒、昏暗的北方农村里,一个被压迫的农民复仇的血泪悲剧,用琼剧演出,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体会。不甘心当牺牲品的少妇金子,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丈夫焦大星,一个刁钻刻薄的瞎眼家婆焦母,一个封建势力的帮凶常五爷,和被复仇心切的仇虎,构成一部剧力万钧的戏。人性的多种层面,叫人看了困扰、惊骇、沉思。那些黑暗激烈复杂的心理搏斗,对比鲜明的舞台色彩,以及作曲者吴梅巧妙的运用了现代作曲技法,紧紧的吸引了鸦雀无声看戏的千多名观众。参加海南协会的六位演员,对人物的刻画,各有其精彩演绎。开场时的婚礼,只见焦母阴阳怪气、常五得意洋洋,焦大星恭顺胆怯,白傻子欢天喜地,而金子痛苦不堪。金子极度的落寞、感伤、怨恨,与焦母带着胜利的窃喜、鄙视、高傲成为强烈的对比立。序幕后立刻转入焦母和金子的尖锐冲突。这场戏里,移民自海南省的李肖玉饰演的金子和来自海南省的洪雨饰演的焦母,有精彩的对手戏。另一场戏,彭业华的仇虎原本一股怨气,杀气腾腾。面对由陈明峰扮演的懦弱而善良的焦大星,一时产生了矛盾的心情。这段戏看似风平浪静,却是暗流涌动。仇虎充满仇恨而又怜悯的复杂情感,彭业华表现得十分富有层次。冯崇胜和林师灏饰演的常五与白傻子,起了绿叶的作用。难得的是海南协会的《原野》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成功首演后,在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新加坡海南会馆、中国海南侨资企业协会等的赞助下,于2008年11月15日,到海口为海南省较需要协助的中小学校筹募购置教育所必须备就之器材而义演。演出获得观众的热烈欢迎。
三、现代戏《贫人布施》重新登场 令现代戏爱好者惊喜的是,2013年8月23日、25日和30日琼联声戏剧社分别在波那维斯达民众俱乐部、汤申民众俱乐部和大巴窑西民众俱乐部,演出一部久违了的现代戏《贫人布施》。三场演出观众踊跃。这部戏曾经在50年代演出过,这次演出采用的是文昌实验琼剧团吴其兴改编的剧本,由张拨山作曲,布景也请海南省支援制作。这部七场琼剧说的是民国初年,海南乐花县一个叫杨文广的县民下南洋多年,妻子秀英险些被逼改嫁。杨文广回乡,无意中也解救了乡亲李新德因为贫困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大麻烦。而这李新德却又是在杨文广的妻子在她准备自尽时的救命恩人。戏开场写秀英与家婆到庙堂问杨文广在南洋的凶吉。但编剧在巫公说杨文广的情况不妙后便落幕,留下悬念。接着写李新德的未来岳父黄从九嫌他没有钱逼他退婚。两人对峙,有精彩的对白:从九:你两手空空来此,不怕狗咬?新德:狗咬?我不怕,常言道狗恶在面,人恶在心。不管他面恶还是心恶,以硬对恶,打它一棍,它就不敢欺负我了。
之后,还有精彩对唱,一来一往,句句展现李新德的机智与刻薄的老头的势利:
从九:须知道,富在深山有人见,穷在路边谁看起?须知你,是啥样货也,泥鳅想来冒充鲤。新德:喂喂喂,蜜蜂尾巴长支刺,它一蜇人它就死。从九:须知道,猫若见你猫伸舌,狗若见你走千里。不用多嘴扰我耳,看透你,难长双翅飞上天。 新德:穷得清,一尘不染立于世富不明,万人骂你损人利己! 从九和新德矛盾的关键是因为新德当时拿不出两百元的聘金。原来他为了救因为丈夫杨文广下南洋后没有音讯而贫困不堪、准备自杀的秀英,假冒杨文广的名义把他积蓄的两百元的一半,给了秀英。李新德的未婚妻黄秀兰得知这消息后十分感动、尽管聘金少了一半,她仍旧乐意嫁给李新德。黄从九什么态度呢?他在第三场落幕前说:绝不罢休!但没有肯定的结果,编剧又给观众另一个悬念。翁婿的冲突,胜负仍旧是个未知数。《贫人布施》安排男主角杨文广第四场才亮相。没有音讯的儿子、丈夫突然回来了。可想而知母亲和妻子秀英,是何等激动、惊喜与意外。这里编剧安排了杨文广夫妻的大段说白与对唱。除了倾诉离情外,还透露了有人冒用杨文广的名义给秀英写信与送钱。接着他们终于找到秀英的救命恩人李新德,并知道李新德的未婚妻刁钻势利的父亲不愿意把黄秀兰嫁给他的事,于是杨文广托媒去说亲。黄从九见钱眼开,不顾女儿终身幸福,竟然答应从南洋回来的“富商”。黄秀兰爱的是李新德,在洞房时拒绝和南洋“富商”圆房。秀兰最后才发现杨文广为了成全李新德和她结合,“偷龙转凤”后新郎是她心爱的李新德。戏以喜剧收场。endprint
从剧情设置上来说,《贫人布施》有其时代的烙印。对黄从九的刻画显得过于简单化与脸谱化。戏发展到婚礼一场后出现调换新郎的急剧转化,或许需要更令人信服的安排。琼联声戏剧社的旧戏新演得到观众的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剧本编排技法不错,一方面是从海南省特邀前来的王有业、陈生灵领导乐队,把握了戏的气氛与节奏。新加坡资深演员符青云饰演的杨文广与吴慧倩饰演的秀英,加上来自中国的青年演员李伟饰演的李新德、林冰饰演的黄秀兰,配搭得很不错。对于过去现代戏有好印象的观众来说,能再看一出现代戏,是一种文化记忆的延续和愉悦的观剧享受。对于没有看过琼剧现代戏的观众来说,这是一个新鲜而珍贵的观剧经验。
四、结语 从新加坡琼剧现代戏演出数量之少的现状,也反映了创作与演出现代戏的艰难。与古装戏演出对比,演出现代戏的次数并不多。但新加坡戏曲工作者对现代戏的探索,既保留了剧种特色又让观众看到现代戏讲述现代故事的魅力,对观众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在戏曲市场和创作队伍都较小的情况下,要发展现代戏,毕竟存在一定的难度。若想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实际上,新加坡琼剧现代戏的创作,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
一是从小说寻求素材。新加坡有不少海南族群的作家。早期写小说的作家如丁冰、符气南,有一些短篇小说,不妨可以进一步发展成戏曲的题材。近年陈歌秀完成的三部曲《冲出云围的朝阳》、《敬你一片蓝天》和《绿洲边缘》更有完整的故事与生动的人物。三部长篇小说涵盖的时空与谈论的主题、情节的铺陈,各有特色。这些非常有戏剧性的故事,改编为现代戏,将很有看头。和海南籍的作家合作的好处是他们懂得海南话,写起来就能运用海南话词汇。此外也可以从非海南籍作家的作品中寻求素材,再请懂海南话的戏剧工作者移植。二是将一些新加坡海南籍人士的故事或昔日新加坡海南村的故事改编为现代戏。数年前,董明思写过海南话话剧《海南四条街》,以50年代的新加坡海南四条街作为背景,写当时海南人聚居的几条街的小市民的故事。这群人在殖民地时代的新加坡正面对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他们的故乡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他们自己居留的地方,要面对柴米油盐。是围绕乡愁吟唱还是投入现实社会?他们需要选择。或许以后有剧团移植《海南四条街》,或另写类似题材的新戏。实际上当年在樟宜十英里的海南村也好,女皇镇十六楼的海南镇也好,肯定都有值得挖掘的题材,可以写成精彩的琼剧现代戏。三是移植海内外的现代戏。琼剧工作者可以尝试移植我国创作的其他剧种的现代戏,或选择海外一些适合的优秀现代戏加以改编。从这些戏的移植过程吸取经验,为创作自己的现代戏做好准备。新加坡当代戏曲要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戏曲队伍加入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大都会这500余万人,处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生活在窄小空间与急促时间里,有焦虑、有不安、有理想、有希望、有欢乐、有忧愁。我呼吁戏曲团队、作家与学者,今后做出更大的努力,尝试合作,关注当下社会百态,立足于剧种的本体与戏曲的根源,同时积极寻求与当代审美需求相契合的点子,表现大都会里的人的情感和思想,投入到新加坡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中。现代戏曲如果能彰显戏曲艺术的独特神韵和无穷魅力,一定能打造成极具活力和影响的文化产品。现代戏兴旺起来,也会带动更多人欣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各剧种的传统戏曲。 (责任编辑:陈娟娟)
① 闫伟《琼剧源流考》,《琼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2页。
② 陈铭枢《海南岛志》,神州国光社,1993年版,第486页。
③ 转引自《中国戏曲志·海南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8年版,第712页。
④ 朱逸辉《琼侨与琼剧》,《新加坡琼联声戏剧社庆祝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刊》,琼联声戏剧社,第127页。
⑤ 潮剧界前辈在2013年10月19日接受采访时也表示,20世纪50年代,还是个小少年的她,也看过来自泰国潮剧班在新加坡演出时装戏,给她的印象很好,因为讲的是今人今事,很有亲切感。
⑥ 琼联声戏剧社现任主席在2013年8月24日接受采访时,引述了以下唱词:“一路回来一路想,爱情总在金钱上,慢想来穷老婆和富老婆,咋说都是穷的好。”
⑦ 许永顺《新加坡琼剧》,黄金金庄珠宝行出版部,2008年版。
⑧ 2013年10月4日访问符青云记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