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浙江省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4-04-10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10月17日,浙江省与北京大学在杭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省校合作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根据协议规定,下一步,省校重点在战略决策咨询、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及人才交流培养方面开展合作。浙江省对上述合作事项优先给予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并为北京大学来浙工作人员创造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早在2004年,浙江省与北京大学就签署了合作协议。近10年来,省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结合的新形式、新途径,省校科技合作取得了成效。绍兴市政府与北京大学工学院2009年签署协议,共建北京大学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院。目前研究院已建成投入使用,总面积近1万平米,常驻研发人员近30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4人、硕士8人。已建成的能源工程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纤维技术研究所累计实施科技项目40多项,投入经费5000多万元,已完成28项,实现技术转移19项,协助绍兴市引进海外人才4名。2012年,北京大学工学院与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签署协议,共建北京大学工学院杭州未来城研究院、北京大学杭州科技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占地350亩。目前研究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已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构建项目引人才、技术引企业的独特发展模式。
随着本次协议的签订,6家浙江省与北大合作共建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落户浙江,6个浙江省龙头骨干企业联合北大共建的企业研发中心启动建设,15个国际前沿研究团队进驻浙江,19个高精尖的产业化项目在浙江实施。上述实实在在落地浙江的载体和项目,为进一步深化省校战略合作开了好头,将为浙江省实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链接: 典型载体和项目简介
北京大学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研究院——研究院围绕国家海洋战略发展,以涉海类前沿、综合、交叉性学科研究为突破口,重点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海洋科学、技术、文化问题。经过3~5年建设,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人才一流、运行高效、成果显著的现代科研基地。具体目标是建成“一院三所三中心”。
北京大学工学院浙江创新研究院——研究院主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培养应用技术研究的高端人才,以杭州市为基地,服务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研究院将聚集国内外著名大学10所左右,引进或创建国家级研发机构5家以上,各类高端精英人才300人以上,其中领军人才50人以上。每年研发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技术15项以上,新增企业5家以上,为浙江省50家以上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支持产业规模300亿元以上,成为浙江省人才引进与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孵化的高地。
杭州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建基础设施一流、运营高效、在数据分析与建模方面具有突出能力、产业推动效果显著的协同创新中心。推进“智慧杭州”建设,研究杭州市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环境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建模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获取知识和智能,用智能来创造“人—环境—城市”三赢的结果,提高科学决策、城市管理和政府服务水平。立足于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对人口、旅游、医疗、社保、文化、金融、产业等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发展新的大数据产品,形成新的应用模式,构建大数据产业集群。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金华产业化基地——3年时间内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大数据与云计算、智慧城市、微纳芯片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引入金华,负责制定鼓励学院师生来金华工作的相关制度,协助将北大科技园引入金华,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科技项目和风险投资资金,协助培养移动互联网、动漫技术、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急需人才。
嘉善、天台产学研合作中心——充分发挥两地的政策、环境、资金等有利条件,通过引进北京大学的高新技术成果来到两地实施产业化,以及借助北京大学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为两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等多种形式,发展两地原创科技产业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两地将为中心提供专项产学研合作经费支持,力争每年落地项目及解决的技术难题10~15项左右。
基于北斗/GPS的多信息融合定位芯片——卫星导航广泛应用于车辆监控市场、车联网市场、智能交通市场、公共领域导航市场以及其他消费导航市场。本项目采用多星座北斗卫星和GPS卫星导航观测值、惯性导航、地图拓扑数据等多种信息的融合定位方法,能实现快速定位,在城市峡谷及其他复杂环境下依然能够满足用户全天候、无间断连续定位的需求。本项目将采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PU内核,确保国家信息安全。项目完成后将达到国内北斗芯片最高水平。项目任务是研发相应的芯片、软件和原型系统样机,由于敦山专家团队研发和中试。预计2015年底完成芯片和样机开发,2016年进入产业化阶段。产业化一期投资2000万元,投产后年销售额达1亿元。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本项目由施耐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第一期投资5000万元,预计年销售收入8亿元。
激光融覆修复与强化——激光熔覆主要应用于各类机械设备损伤部位的修复、表面淬火及硬度强化,使其表面具有足够的耐磨、耐腐蚀、抗氧化等特殊性能。项目与浙江省产业结合紧密,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模具、船舶、车辆关键部位的修复和强化。项目由北大工道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投资,第一期投资2000万元,预计年销售收入1.5亿元。
北京大学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将落户杭州
全球前沿技术助力“智慧杭州”——与有着20多年经验的GPS相比,正式提供商用服务才一年多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仍有着较大的差距,但这一现状即将发生变化。日前,在浙江省与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基于北斗/GPS的多信息融合定位芯片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杭州,预计2015年底完成芯片和样机开发,2016年进入产业化阶段,产业化一期投资2000万元,投产后年销售额达1亿元,等到该项目完成后将达到国内北斗芯片最高水平。
共建北大工学院浙江创新研究院——借智北大,消化北京大学的“智慧库”,杭州是当仁不让的重镇,尤其是位于文一西路的“未来科技城”。早在2012年,北京大学工学院就与未来科技城签署协议,共建北京大学工学院杭州未来城研究院、北京大学杭州科技园。如今,杭州研究院超过5000平方米的新办公楼已经全新启用。“这次签约属于升级版,北大工学院和省科技厅、杭州市科委、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将共建北大工学院浙江创新研究院。”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据记者了解,北大工学院浙江创新研究院,主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培养应用技术研究的高端人才,以杭州市为基地,服务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研究院将聚集国内外著名大学10所左右,引进或创建国家级研发机构5家以上,各类高端精英人才300人以上,其中领军人才50人以上。“每年研发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技术15项以上,新增企业5家以上,为浙江省50家以上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支持产业规模300亿元以上,成为浙江省人才引进与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孵化的高地。”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19个高精尖项目产业化——除了升级版的北大工学院浙江创新研究院以外,与北大共建的杭州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也十分值得期待。杭州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说:“这个协同创新中心不仅基础设施一流,而且在数据分析与建模方面具有突出能力,可以想见,对产业推动效果将会十分显著。”根据协议,这个中心将推进“智慧杭州”建设,研究杭州市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环境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建模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获取知识和智能,用智能来创造“人—环境—城市”三赢的结果,提高科学决策、城市管理和政府服务水平。“该中心立足于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对人口、旅游、医疗、社保、文化、金融、产业等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发展新的大数据产品,形成新的应用模式,构建大数据产业集群。”杭州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筹建办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