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探索

2014-04-10王晶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验式大学生学校

王晶

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探索

王晶

(华侨大学学生工作处,福建厦门361021)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本科教学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从了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运用的意义等方面入手,重点构建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途径.通过探索实施阶梯式、立体化的体验式教学,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效果,实现育人目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

《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文件指出,“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1]党的十八大也提出“鼓励青年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为了进一步实现新时期的育人目标,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基础上陆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或以学生管理部门为依托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目前,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绝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方法仍是较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或大多是固化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仅将体验式教学作为单一教学模式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收效甚微.

本文从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出发,详细讨论了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实施途径,并强调了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实施的意义.

1 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作为教学模式之一,其更多的是注重实践性在教学环节中的运用,注重实践体验和感受.国内学者杨四耕认为:“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教学策略与方法.”[2]这就反映出体验式教学更重视教与学的互动,不单是教与学方法互动,也是教师与学生主体间互动,更是学生与社会间互动.重视体验式,实践式教学比重的增加和自然融入,让学生通过更多亲历和实践体验感受理论运用实践,实践指导理论的循环.

2 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实施途径

2.1以制度为保障,推动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运用

教高函[2012]5号文件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中青联发[2005]3号文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提出了相关意见.高校应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制订修改学校学生的教学培养大纲.增加创新实践学分、素质拓展类等拓展类课程学分的设置,对毕业总学分构成提出新的要求,增加适当的拓展类课程学分要求.对于如创新创业类理论与实践都较强的学科提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要求,增加体验教学在实践环节的课程研究、设置与实施.加强师资培训,对教师首先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的体验培训,让教师的主体感受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2.2以学生为本,构建阶梯化体验式教学体系

(1)寻找切入点,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

大一新生正处于从高中步入大学的懵懂期,学校抓住新生大学适应这个重要时期,依托新生入学教育等载体,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专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借助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有效启蒙.通过对大一学生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点,普及创业创新的意识教育.

注重学校—学院—班级多层面的启发培养.依托辅导员队伍、团学活动,有效融入创业创新意识教育,鼓励青年学生激发出自身求新、求变,接受新信息、新事物比较快的潜能,去探索创业领域里未知的乐趣.例如,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创新创业实践兴趣小组,通过学生自己组建团队,尝试寻找创建项目;老师则通过点评、评选,遴选出优秀团队与社会相关企事业单位对接,产生初步实践成果.让学生在辛劳中获取成就感,有效激发学生对自主创新创业的兴趣,勇敢做好将想法付诸实践尝试的思想准备.

(2)抓住共鸣点,涵养学生创新创业资源

二年级的学生自我选择性更强,对于部分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开始出现排斥抵触.为更好地涵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学生,学校要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加入更多新的元素,抓住学生的共鸣点.以赛促练,通过在二年级学生中普及各学科专业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级赛事知识,鼓励学生参赛锻炼,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甚至是学生与单位之间的组织、沟通、协调等能力.通过寻求专业与创新创业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最大限度地涵养一批优秀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并且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学生群体.

(3)培育增长点,绽放学生创新创业花蕾

针对三年级学生群体自我索取性更强的特点,在做好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基础上,选拔若干具有创新创业潜质和能力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强化培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开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校内外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导师或校友来校演讲,让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创新创业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开设自主创业实验班,根据学生需求开展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的系列实战课程;鼓励学生通过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深入社会、企业调研,形成初具规模的创新创业团队,并在学校产学研基地或创业园进行孵化,为下一步在现实中实现运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巩固关键点,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果实的转化

就业是毕业班学生面临人生抉择的重要关头,为巩固前几个阶段的成果,进一步坚定这部分同学创新创业的决心和信心,促成行动的落实,依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创业典型沙龙、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有益资源,让学生树立更加明确的创新创业目标,坚定创业理想.与此同时,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或学校有关部门争取创新创业优惠政策,为学生提供创业一站式服务,使政策落实到位,为他们转化为实体而创造有利条件.

林燕玲是2018年入驻林畲村的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原是省档案局的主任科员。到任之后,他先是跑遍了全村260多户人家,了解各家存在的困难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解决。

(5)延续实践点,反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毕业后学生在毕业初期经过创业实体的孵化、建立、拓展等一系列实战,经过实际市场中优胜劣汰的洗礼,逐步形成了立足——成长;失败——放弃或是失败——转型等多种模式的发展之路.各类型创业学生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校友资源应该好好收集保存,并积极运用到新一轮的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之中,以学生教育学生,以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更具说服力的校友经历将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中体验式教学方法里非常有效的教学素材和内容.

2.3以市场为导向,搭建立体化体验式教学载体

以学校组织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为载体,在专业教师和学生团队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激励专业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和学生参与竞赛的主动性,强化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对自身专业有一个更明晰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正视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创业综合实力的准备.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为创新创业需求的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社会的窗口.以学校、学院、校内资产运营公司、校办企业、校友企业、校外合作教学实践基地等资源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让学生从高校的象牙塔里走出去,进行阶段性的实践、实习,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寻找自身和社会的不足和差距,进一步合理认知自我,再回到校园进行充电,对自己的创业创新项目进一步调整完善,为正式接受社会市场经济的洗礼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以校友会、董事会等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友会、董事会“传、帮、带”的作用,让创新创业需求的学生在起步的过程中能少走弯路,在碰到困难时能尽快度过难关.同时,这对于充实校友会联盟阵线的力量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校内外专业人士为导师,充分发挥理论、实践双指导的重要作用.根据学校不同的专业特点、学生特点,总结以往历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经验,根据各校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校内创新创业专家库及校外各行业、各领域创新创业专家库,形成理论专业指导加社会实战实践指导双指导的模式.积极发挥理论运用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长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能将体验式教学效果反哺到课堂教学的改进中.

3 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实施的意义

3.1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围绕着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开展.创新思维的实现,需要在意识培养,知识普及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实习、真实体验等环节,让学生学会遵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争取到立足之地,实现人生理想.

在创新创业、生涯规划类教学课程进入规范必修课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接受过相关课程培训的学生比例逐年提升,但其中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更为具体的、针对性的创业类教育的学生比例仍然非常低.在学校开展创新创业、生涯规划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期结束后对上课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90%以上学生反馈的意见是此类课程十分有必要的,80%以上学生认为这类课程教学中他们更需要也更期待实践环节的支撑和体验,包括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地点、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有较新、较贴近现实需要的新内容.这有利于学生自身切实感受到真枪实干时的素质要求.通过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很好地将这一过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信念,坚持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3.2有利于学校和社会、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在学校和校友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政府之间架设桥梁和纽带,开展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在日后加强跟踪,有利于涵养一批校友资源;有利于学校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促进学校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加强学校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往来,加快高校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步伐.

社会各界对创业创新教育的理解,对实践学生群体的支持与指导,表现了对体验式教学的包容与接纳,表达了社会对创新人才和创新思维的需要,能很好地加强高校产学研的转化与对接,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同时这种模式的良性互动更好地营造了鼓励青年创业,支持创业的氛围,为推动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保障.

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通过组织、鼓励学生在教学之外,深入企业、社会进行实践、实习、访谈、沙龙、见习等一系列模式的实践补充,充分感悟市场及社会、企业对于就业、创业所需要的实际素质与综合要求,更清晰地明白自身努力完善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体验式教学环节的设计,将企业文化与企业需求更好地、及时、尽早地进入课堂,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真正接轨,将市场导向前移,教学实践相长,理论运用到实践,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理论的提炼与提升,使创业就业这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有效果.

[1]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2012-02-22)[2013-09-25]. http://cy.ncss.org.cn/cyzc/267481.shtml.

[2]杨四耕.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白雪杰.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探析[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5):85-87.

[4]韩美贵,刘智元.创业教育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52-54.

[5]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呼唤模拟教学与体验式课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4.

On the exploration of experiencing teaching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WANG Jin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Huaqiao University,Xiamen 361021,Fujian,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 component of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This paper reveals experiencing teaching connot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application of experiencing teaching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and focuses on construct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f experiencing teaching.Also,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realizes the goal of education by exploring and implementing multistep and three-dimensional experiencing teaching.

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xperiencing teaching

D642.0

A

1007-5348(2014)04-0109-04

(责任编辑:邵晓军)

2013-12-05

王晶(1979-),女,江西九江人,华侨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体验式大学生学校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