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初时期儒士书法艺术观浅论
——以元初文臣胡紫山为例

2014-04-10刘存杰

关键词:人品书法艺术书法

刘存杰

(南阳师范学院 研究生处,河南 南阳 473061)

元初时期儒士书法艺术观浅论
——以元初文臣胡紫山为例

刘存杰

(南阳师范学院 研究生处,河南 南阳 473061)

胡紫山为元初著名能臣,诗、文、词、曲兼擅,有较高的书法艺术素养。提出“文章字画,是为其人”强调书法与人品的结合;反对模拟、强调自得;推崇“清雄”、讲求“气韵”。同时对书法字体的演变史亦有独到见解。

胡紫山;元初;书法观

元初时期,汉族儒士中不乏书法素养较高的大家,如姚枢、王磐、王恽、胡紫山等,他们的艺术观亦不乏精金美玉。认识他们的书法艺术修养,无疑有助于客观认识蒙元时期文士的真实生活,同时对于书法艺术史方面亦有重要补阙意义。本文即以元初重要能臣、文士胡紫山为例,梳理其诗文作品中有关书法艺术方面的散金碎玉。

胡紫山即元初著名文士、能臣胡祗遹。胡祗遹(1227—1295),字绍闻,号紫山,磁州武安即今河北武安县人。以干才著名,其好友王恽在《举明宣慰胡祗遹事状》中评之:“其识时应务,通方有为。求之时辈,不可多得。诚经济之良材,时务之俊杰也[1]”,同时又诗、文、词、曲兼擅,有较高的书法艺术素养。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胡紫山传世的书法作品,但从时人的评价中可知其书法以行草闻名。如元人宋本《跋苏氏家藏杂帖》:“今人以行草名者多。苏伯修家藏杂帖一卷,尝试就卷中所有评之:鲜于困学如云间公子,玉骨横秋,富贵风流,仍复度世。胡绍闻如拙工铸鼎,模范未精,沉重侉哨,似奇实陋。姚先生如上帝阴兵,举世不识,恍惚变现,要以气胜……[2]”同时期人张之翰在《挽胡紫山绍开二首》中评胡紫山的人品及书法:“自视功名真土苴,人藏翰墨重金珠[3]。”其门生刘赓在《紫山大全集序》中的评价更是指出了胡紫山的书法地位:“书法妙一世,脱去翰墨蹊径,自成一家,唯鹿庵、紫山两公而已[4]636。”当时文献记载经常有人请其写文刻石。如王恽《崇玄大师荣君寿堂记》:“有紫山宪使勒铭于石,表夫志道力行、始终不渝之确[1]。”这些都说明胡紫山是当时的书法名家之一。他在其诗文集《紫山大全集》中也不乏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如他说“文章即性情,骨劲柳诚悬。心正笔乃正,百世歆名言[4]30”(《跋柳公权帖》)。指出了文章、性情、字帖之间的相互联系。“书翰乃心画,因外以知内[4]44”(《跋徽宗所书千字文》)。提出“文章字画,是为其人[4]331”(《跋宋徽宗书》)。把书法与人品联系起来,从其书论中也可看出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学书上,反对模拟,主张“自抒胸中之妙,自成一家之真”,这些精辟之见对元代及以后的书法艺术无疑具有一定的影响。研讨胡紫山的书论,对深入了解理学书论在蒙元时期的影响,无疑也是有补缺之功的。

一、胡紫山的书法渊源

胡紫山出生于官宦兼书香门第。“大父嵩(崧),泰和名臣。考德珪,正大四年进士,儒林郎,主耀州富平薄”[4]636。其祖父胡景崧、父胡德珪皆为进士。父辈的才学及家庭熏陶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书环境。胡紫山在《跋山谷字》记述了其学山谷书的家学渊源及对山谷字的崇慕:“余幼学山谷书,先人之命也。先人尝曰:‘汝高祖善黄书,染楮以屋漏水,人莫辨其真赝。汝当致力。’故仆于黄书,径窥其门墙。但山谷天资髙闲,冥鸿野鹤,行云流水,气质凡下者不可企及。长年以来,坐自废弃。今观《立之帖》,虽非黄氏得意书,亦虎革之一斑也。党竹谿跋黄书,以谓韵胜失之柔媚。然则萧散闲雅,落落不凡,不出《瘗鹤铭》之下,此黄氏之三昧也。竹谿之言,恐未工耳[4]332。”

其接触交往的士人中也多有书法大家,如元好问、王磐、姚枢、王恽等。胡紫山对遗山书法、诗卷极为推崇。他在《跋遗山墨迹》中回忆元好问写字情景:“仆自儿童时,见先生酒间得笔,不择美恶,漫不加意,十幅一息,迅若掣电。当时止知喜其神速飘逸,先生胸中自得之妙则不知也。近年来,时时复见先生墨妙于河东士大夫家,每一展卷,觉尘俗鄙吝涣若冰释,此又非书奴辈所知也[4]333。”

忽必烈的高级幕僚姚枢(1203—1280),字公茂,号雪斋,又号敬斋,元初重臣和著名理学家,诗文也写得不错,有《雪斋集》,还写得一手好字。袁桷评之:“诗昉于苏,骎骎乎太白矣;字源于黄,则与之共为怀素之弟子矣[5]。”(《题姚雪斋右丞草》)程钜夫也曾说:“雪斋名迹不下古人,字画亦非后来所及[6]。”(《姚雪斋墨迹》)胡紫山这样评价姚枢的书法:“长沙庭幕久无宾,今日升堂始有人。从此休夸七星帖,千金一字合藏珍[4]181。”(《跋雪斋字轴》)“雪斋公学怀素书,至于危,不忘乎目,故能成就如此。介胄虎雄之将,与野服黄冠之人,态度意韵,各有所得,不可以类观。雪斋公书,似欲不食烟火食矣[4]332”(《跋雪斋字轴》)。

胡紫山也比较推崇王磐的书法和人品。王磐(1202—1293),字文炳,号鹿庵,广平永年人。在金正大四年(1227),中经义进士。曾授业于东平,胡祗遹也曾受其举荐。他在《跋鹿庵字》中这样说:“士大夫读书立言之暇,游戏翰墨者多,而气禀拔俗者寡。放笔落纸,凡鄙百出,去胥史杂流为不远。永年王先生人品高迈,心画当为本朝独步。然世无杨凝式,孰以予言为不妄?”(《紫山大全集》卷十四)。在《题鹿庵书》中:书法立气韵,点画乃舆隶……鹿庵气髙迈,心画能劲利……惟公振英风,进道仍进技。方蒙提耳训,冥鸿忽飞逝,千里遥相望,抚卷增叹喟”(《紫山大全集》卷二)推崇之情可见一斑。这样的家庭文化熏陶及交往人士无疑对胡紫山的书法创作起了顺水推舟之功。

二、胡紫山的书法艺术观

《紫山大全集》中有一系列专门论及书帖的诗文,其中诗19首,题跋有19篇,这些关于书法作品和书法家的评价,表现了胡紫山的书法艺术思想。总体来说,其书法艺术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人品与书品

关于书法艺术及书品与人品的关系,宋代多有论述,如《二程遗书》卷一程颢语:“子弟凡百玩好皆夺志,至于书札,于儒者事最近,然一向好着,亦自丧志。如王、虞、颜、柳辈,诚为好人则有之,曾见有善书者知道否?平生精力一用于此,非惟徒废时日,于道便有妨处。足知丧志也。”其中重道轻艺现象鲜明。朱熹,兼有文艺家与理学家的双重身份,提出了“书关德性说”、“端楷论”等,对苏、黄、米书法的“欹侧”、“放肆”等特点大加批判,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如他有时候赞曰“东坡笔力雄健,不能居人后,故其临帖,物色牝牡,不复可以形似校量,而其英风逸韵,高视古人[7]”。有时候又贬曰“至于黄、米而欹倾侧媚,狂怪怒张之势极矣[7]”(《跋朱喻二公法帖》)。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理学家的朱熹在对书法艺术欣赏时矛盾、复杂的心态。

儒家正统和理学的影响使胡紫山在评价书法艺术时首先重视气禀和人品。他的书论等受黄庭坚影响很大,黄庭坚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8]355。”

在《跋宋徽宗书》中,胡紫山提出了“文章字画,是为其人”。与黄庭坚在《书缯卷后》中主张的“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一样,都说明书法并不是孤立的艺术,而是与人品、气禀、道义等都是有联系的。胡祗遹在《跋柳公权帖》中指出:“文章即性情,骨劲柳诚悬。心正笔乃正,百世歆名言。”指出了文章、性情、字帖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他不止一次提到王磐的人品高迈,“永年王先生人品高迈,心画当为本朝独步。”(《跋鹿庵字》)“鹿庵气髙迈,心画能劲利”(《题鹿庵书》)。

2.反对模拟、强调自得

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邱十四》有“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之明言,成为后人书法创作信奉的经典理论。胡祗遹推崇黄庭坚书法,自然也会受其书法观影响。胡祗遹在《跋遗山墨迹》中指出:“诗文字画,不学前人,则无规矩凖绳;规规于前人陈迹,则正若屋上架屋。”并描绘小时候观元好问写字的情形:“仆自儿童时,见先生酒间得笔,不择美恶,漫不加意,十幅一息,迅若掣电。”直到成年,才体悟到“当时止知喜其神速飘逸,先生胸中自得之妙,则不知也”。这也说明,胡紫山在学书方面的主张与其学诗文画方面具有一致性。

与其诗文尚“新”一样,胡紫山书法也反对模拟,强调个性。追求自适、自得,主张写胸中之妙,不为外界所拘。他在《挽北山先生平浩然》中说:“劳心点画何土苴,效颦学步真奴随。法虽不足意自得,何害平直连倾欹。文章更使似人面,亿万不类尤新奇。古人学书欲自适,妍丑初不求人知。千金一字不苟售,碑榜挂名何足为。有时酣醺兴寄发,酒墙茶壁皆淋漓。”平玄,字浩然,真定人。在《题梦岩所得东坡帖》中,胡紫山也很推崇苏东坡书法的自得之妙:“东坡手简,行书为第一。自得之妙,虽晋唐诸贤有不能及者”。在《跋元李诗轴》中,他还说:“士之学书,亦如良将之用兵,不必模写古人之陈迹,顾气韵何如耳。李谪仙欲学书于张长史,长史观其笔力,曰:‘此书亦不必学。’大扺我辈自有胸中之妙,古人笔法固当遍参,直至自成一家,乃有真态。世人于遗山,皆不以知书见许,是岂效颦学者所能识哉?”这些都明确表明胡紫山对学书贵“自得之妙”的强调。

其《题王澹游墨迹》诗云:“雪溪巨浪涌山丘,衣带徐波及澹游。千古高情王子敬,不从形似绍风流。”雪溪即金代文学家、书画家王庭筠。王庭筠(1151—1202),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米芾之甥。书画,山水师任询(字君谟),其书法和枯木竹石学米芾,重视笔墨情趣,不为成法所囿。发展了文人画派,对后世影响甚大。澹游即王万庆。王万庆(生卒年不详),或作曼庆,字禧伯,号澹然,为王庭筠之子。“亦能诗并书,仕至行省右司郎中。”诗笔书画,皆有父风。时论金人书画,以其父子为最,比之宋之“二米”。后由金入元。元好问称其“文章、字画能世其家”(《王黄华墓铭》,《遗山先生文集》卷一六)。王恽《跋澹游王先生诗后》云:“黄华先生以海岳精英之气,发而为文章翰墨,当明昌间照映一时,惟其早逝,识者至今惜之。余向客京师,好事家屏围帧轴,无非澹游诗翰,乃知老成虽远,典刑尽见于是。此幅公之老笔,尤潇洒可爱,岂神完守固,气自清明,虽耄而不衰者邪[1]?”而胡紫山以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不从形似绍风流”来比喻金人王万庆之书法能绍继及其父王庭筠之风神。可见对王庭筠父子及对王万庆书法的高度评价。

3.推崇“清雄”、讲求“气韵”

胡紫山评苏东坡书:“东坡大字,忠义清雄如颜平原;小字,韵胜紧结如李北海。《储祥宫碑》奉敕撰并书,文理正大,因事纳谏,字画谨密中,雍容自若,不为金注所动。”(《跋东坡储祥墨迹》)

他曾把赵秉文(字闲闲)和任询在书法艺术的成就作了比较:“字画瘦劲则易,肉丰满而气清雄则难。闲闲公赠万松秀一帖,当为颜平原大字《东方朔画赞》碑阴入室之宾,方知任南麓如饱豨肉、醉黄酒村学究耳[4]331!”(《跋闲闲公字》)

任询,字君漠,号南麓,又号龙岩,易州(今河北)人。任氏之大字气势开张,端庄整饬却未免有些因过于拘束而显得神情呆滞。其行书能飞动流转,清劲可爱,但任询寻常所作之书“未免有疾处”,走入了学苏者的误区。相对而言,胡祗遹欣赏闲闲公的书法“气清雄”之美。

胡紫山推崇丰满清雄风格,以气盛为主。他还把书法风格与国势盛衰相联系:“晋武唐太之字画,创业王天下之英气,浩荡不可掩。宋徽之柔懦纤丽,欲不亡国,可乎?髙宗而下,亦苟延岁月者也”。(《跋宋徽宗书》)在《题理宗书》中:“晋武唐太宗,健笔如飞龙。一传至子孙,蠕弱食叶虫。乃知气盛衰,云泥迥不同。”而宋南渡后,“不闻尝胆苦,尚求书翰工。萎弱如病女,弄笔无惭容。”印证气盛则言盛,气盛则笔健。胡紫山所推崇的黄庭坚在《题摹燕郭尚父图》中提出“凡书画当观韵”。胡紫山也强调书法艺术的“气韵”。他说“书法立气韵,点画乃舆隶”(《题鹿庵书》)。

4.关于书法史观及其他

胡紫山在《篆韵序》中曾论及书法字体的演变史及在演变中出现的舛讹:“嬴秦以降,政烦文冗,日趋乎简。大篆减而为小篆,再削而为隶,为楷,为草。字至于草,则荒唐无法之极,承讹习谬,莫知其非。”关于我国书法艺术的历史,与胡紫山同时的郝经有着较为完整的论述,在《移诸生论书法书》中,郝经论述了书法艺术的起源。他认为,写字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原本是一种普通的技艺,三代先秦“不计工拙”,“不以为学”,所以那时没有“书法”这一说法。仓颉按照自然、社会中事物的形象造了文字,后世随着实用的需要,“渐趋简易,故变古文为篆,又变大篆为小篆,又变小篆为隶、为楷、为八分、为行、为草、为真行、为行草、为章草、为正草[9]”。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逐步把书法作为一种展示工巧的技艺,并逐步“寓性情、襟度、风格其中”,这才产生了书法这一门艺术。胡紫山在《篆韵序又序》中指出:

字画始于鸟迹、科斗,再变而详悉为大小二篆,又变而减削为隶,又变而省易为楷,又变而破碎为行,又变而放肆寄影为草。鸟迹、科斗,泯灭已久,于今得见古人作字之由,符许慎之《说文》,独赖小大二篆。近世士大夫公论,复是书者:秦一李斯,唐一李阳冰,金朝党竹溪。寥寥二千载,得三人焉。

他是从实用、简便的角度来看待字体的演变的。论述没有郝经全面、完整,二者比较来看,郝经是所有字形演变都是展示工巧的技艺,胡紫山则从字画同源的角度,首推篆字,最符合许慎之说。

胡紫山还有对一些书法家艺术的独到见解,如在《跋鲁公字》中:

鲁公擘窠大字,见于石四:《中兴颂》、《离堆记》、《东方朔画赞》、《八开斋舍记》。《画赞》、《离堆》,结密清雄,点画全作隶书。《中兴颂》、《斋舍记》,严正开豁,点画全作二篆。以四本相较,《画赞》优于《离堆》,《中兴颂》优于《斋舍记》。窃意妄料:书丹不伤其真,模勒者颇失笔意。……但恐数百年后,一再勒石,去真愈远[4]331。

另如评王提刑的书法:“明白开朗,如青天白日;岂弟乐易,如惠风时雨;正大流行,如长江大河。”(《跋王提刑书》)这对我了解当时书论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可以看出,胡紫山作为元初时期的行草名家之一,无论从人品与书品、学书贵自得,还是推崇“清雄”、“气韵”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思考,都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1]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M].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元至治刊、明修补本.台北:新文体出版公司,1985.

[2]苏天爵.国朝文类[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3]邓瑞全,孟祥静.张之翰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100.

[4]魏崇武,周思成.胡祗遹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

[5]袁桷.清容居士集[M].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6]张文澍.程钜夫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355.

[7]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朱子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教育出版社,2002.

[8]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355.

[9]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秦雪清,点校.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Discussion about the View of Confucian Scholar on Calligraphy of the Early Yuan period——Taking an Example of HU Zi-shan,a Minister in Early Yuan Dynasty

LIU Chun-jie
(Graduate Department,Nanyang Normal College,Nanyang 473061,China)

Hu Zishan was a famous minister in early Yuan dynasty,who was good at ancient poetry and music,and had high accomplishment on calligraphy art.He proposed the view that“th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reflects moral quality”and emphasized the combination of calligraphy and character of people,opposed to analog and emphasized the complacent,thought highly of majesty and paid attention to artistic conception.At the same time he also had unique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calligraphy.

Hu Zishan;early Yuan Dynasty;calligraphy viewpoint

J292

A

1672-9617(2014)03-0297-04

(责任编辑 伯灵 校对 伊人凤)

2014-02-10

南阳师范学院课题(ZX2014022)

刘存杰(1974-),男,河南安阳人,讲师。

猜你喜欢

人品书法艺术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诗品出于人品
所谓书法艺术
吃饭见人品
书法欣赏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