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适度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2014-04-10张振婷
张振婷
批评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教育就有批评。巧妙的批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以便端正学习态度。应该指出的是,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出气,也不是打击那些犯错误的学生,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出色。
一、要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
面对学生的违规言行,教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保持冷静的头脑,弄清事实原委,找到有效对策。如果长篇大论地批评这个学生,势必会影响整个课堂,影响教学进度,打乱教学计划。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照顾全局,控制情绪,千万不能体罚学生。教师应本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心理,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之举,耐心帮助学生分析事情的本质与发展趋势,从多方面找原因,从根本上入手,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学生从犯错中逐渐改正,逐渐进步。
二、讲究批评的语言艺术
批评是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最常用的手段,而批评的效果如何,批评语言起这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使批评达到预期的目的,批评学生时,就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要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听后,去思考、去回味、去自醒、去自纠,去自提,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批评语言学生才容易接受呢?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爱,切忌恶语伤人。不能像对待敌人一样横眉冷对、恶语伤人,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用爱心来教育。教师的批评语言一定要“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听后真正能从内心深有感触,体会到教师真挚的情感力量,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爱护,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体会到老师的苦心,老师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不厌其烦地对自己循循善诱,这样就唤醒了学生的改过之心。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应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弱,所以要以鼓励为主,批评时一定要委婉,而对于那些很固执尖锐的学生,就要直白地指出他犯了什么错,一针见血、严厉地对待他,否则他会把你的话不当回事,起不到教育作用,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三,教师不应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肯定其闪光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不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其前进的信心和勇气,促使其走向成功。教师一定要注意批评的语言技巧和语言艺术,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我们的语言既体现人文关怀,又要充满教育智慧,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尊重理解学生
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其言行违规的原因,准确判断其动机。从自己的课堂入手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讲课方式太枯燥无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等,进而探寻高效的方法,变“苦学”为“乐学”,把学习的“苦海”变为创造的“乐洋”。对于课堂上的学生突发不良行为,当即点名批评、严厉训斥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还可能使一些学生怀恨在心,口服心不服,形成逆反心理,可能故意和老师唱“反调”。学生也有一种潜意识的所谓的“面子”,有一种强烈的自尊心。虽然他们课堂上犯了错误,但是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去无情地践踏他们的心灵,要批评得行之有效。批评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他们拉回正确的航线上来,而不是要去贬低学生的尊严。如果在众目睽睽之下严厉毫不留情地批评他,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不但不改,甚至会以捣乱方式与老师抗衡。假如在课堂上有一个同学交头接耳和周围同学说话,当即就进行批评,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如果换成另一种方式,用眼神示意一下,或者是边讲课有意识地走到他跟前,这种无声的暗示有时胜过有声训斥的。给学生一点“面子”,他觉得引起老师的注意了,随之也会把自己的行为收敛,课后再找他私底下谈话或批评,要比课堂上的即时批评的效果好。总之,在不挫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以尊重为前提的的暗示批评法比粗暴的训斥更胜一筹。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成人感和自尊心,喜欢独立,不受约束,这是每一个中学生成长中的共性。他们正处于健全人格的阶段,因此要尊重违规学生的人格,不能因为他们的言行不符合课堂要求,就不问青红皂白横加指责,甚至在言语上诋毁,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同时教师也自降身份丢掉了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涵养。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一些过分的课堂违纪行为,重在教育,出言不逊只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反作用。在《好教育好人生》一书中,肖川先生通过5个教育领域108个焦点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如果教育者要能营造出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良好的教育就有了切实的保障。真正意义上的好教育,只能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的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的,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也就是说,好的教育能够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四、教师要豁达大度
作为一个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我们要有一颗豁达的心态,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我们的职业。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人,作为一个社会委以重任的责任人,我们对待学生应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把利弊在心底仔细斟酌,对自己的处理方法谨慎定夺,也许有时我们无意识之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能害了一个人。无论学生的言行是出于何种动机,场面是如何的尴尬,教师一定要有容纳百川的气度,用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教师的坦荡胸怀,宽厚谦和,诚恳正直,必将对学生的人格产生深远影响。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课堂犹如大海一般资源丰富,其中的学生个体差异很大,作为教师,就应该有大海一般的胸怀,能容纳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将个别同学在课堂上的“不和谐表现”,有效地加以引导转化,使其融入和谐的大课堂中。同时用自己包容的人格魅力去凝聚学生的心,让学生享受到老师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和谐”的局面,这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五、善于跟学生谈心沟通
运用沟通的方法,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善于自我批评,尽可能把这些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沟通首先要注意,别太“教师”了,应该在学生面前放下老师的威严避免强硬的态度,否则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其次,对于课后的沟通,要对学生充分信任。信任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他明白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并且有信心做好。让他们懂得作为一个人要学会自我控制,尤其是作为一个学生,一定要能控制住自己的不良行为,“自控能力非常关键,不能让自己养成随心所欲的习惯”。恩威并重,教师应有一颗慈母般的心,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倾诉烦恼、不快。通过沟通,达到春风化雨、可口良药也治病的效果。人常说,要“通情达理”,在“通情”的基础上才能“达理”,没有心灵上的沟通作基础,即使再有理也达不到说服教育的目的。同时沟通使师生之间充满了亲和力和凝聚力,增进了师生关系。教育离不开沟通,老师和学生离不开沟通,沟通成就了和谐课堂。“国家需要和谐,校园同样需要和谐,课堂更需要和谐。”
六、批评之余不要忘了一点鼓励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一些违纪行为时,老师往往只是机械重复批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受了批评这些学生觉得面子上很过不去,一般都不会认真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更加叛逆。批评应做到“润物细无声”,暴风骤雨式的批评虽然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从教育的长期性来看,效果是不佳的。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被称赞的愿望,即便是再调皮的学生也想成为一个好孩子,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称赞和鼓励,虽然他们课堂捣乱,成绩不好,有时还会给班级抹黑,但是他们也有想改正的心愿,教师作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就要去引导他,引领他走回正轨。如果教师在批评他之后,能充满真情以交流的态度谈心鼓励一下,一定会使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增强改正错误的决心。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苦口婆心与信任鼓励,一般都会深刻的反省自己,有所改观的。人才学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指出其不的不良行为,同时也要看到他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并进行激励。这样,赏罚分明学生会很容易接受,而且会使他们真正从心底接受批评并下定决心摒弃不良行为,增添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七、课后注意跟踪调查
对于课堂上的学生不良行为还应在课后加以跟踪督促检查,这是很必要的,是检查教育效果的一种手段。课后留心观察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有没有改观,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地在课堂上批评几句,成了走过场,久而久之学生抓住老师的这种做法和心理后更是不当一回事,仍是“涛声依旧”,甚至变本加厉地在课堂上捣乱,再者,批评后要做好谈心工作,因为学生受了批评了之后,心理上和学习上都会有变化,有些学生担心老师对他改变了看法,不像以前那么信任自己,会另眼相看,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被批评学生各方面的变化,对他表示关心和体贴。对于他的改正后的良好表现和做出的成绩应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他继续发扬,使批评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这样既不会因批评和被批评造成师生间的隔阂,不会使学生变得意志消沉学习下降,从而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堂上不良行为的处理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高度体现。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教师要能容忍错误,并具体分析错误,利用错误,使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新知,这样,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尝试、敢于发表主见的良好习惯,使课堂上的不良行为销声匿迹。
[1]陈建琴.批评学生的艺术[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11).
[2]田素贵.浅谈批评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