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广场舞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

2014-04-10卢玉梅

关键词:广场问卷体育

卢玉梅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群众体育意识逐渐增强,全民健身的氛围也愈加浓厚。目前广场舞作为一种集体性运动项目,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将广场舞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不仅可以丰富高校课程,还可以增强学生体质,陶冶性情。笔者以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为例,运用实际数据进行调研分析,探究广场舞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广场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作为舞蹈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五十多个民族的结晶。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能够有效增强人际交流,陶冶情操。其动作简单易学,舞步随意大方,在舒适动听的音乐旋律下,能够将传统舞蹈带给人们的美感及体育运动带给人们的健身效益相结合。作为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健身舞蹈,由于老少皆宜、无需基础、场地不限,有益身体健康,目前在诸多大中小城市、乡镇深受民众的喜爱。

2.理论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引入前沿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3.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我校图书馆和南安市、泉州市、厦门市等周边地市及高校图书馆丰富的资料,搜索中国知网、体育期刊、万方数据库等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问卷调查法。对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涉及有关“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和“高校开设广场舞课程的可行性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男生250份,女生250份,收回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94份(男生:245份,女生:249份),有效问卷的收回率98.80%。

第三,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进行检查,获取有效问卷,运用SPSS16.0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

第四,逻辑分析法。结合文献资料,对统计的数据得到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并进行逻辑分析,得出本文的结论与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高校体育课程和学生体育爱好现状。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下,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始终遵循“健康第一”的基本出发点,根据招收对象的地域广泛性,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体育课以选修课为主,既有科学性又有操作性,这种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肯定。同时,高等教育学校又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爱好、需求及个性特点,增设体育课程,并且不同程度地改善体育教学器材和体育场地设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发展需要。笔者通过对我校男生和女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统计,从统计的数据中进行分析,最受学生喜爱的项目是羽毛球,其中男生占24.09%,女生占25.05%;其次是散步,男女比例分别占19.11%和21.23%;再次是乒乓球、篮球、足球,分别占 18.34%、11.49%、10.51%,而广场舞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仅2.69%,男女分别仅占0.73%和 1.96%。

2.学生对广场舞的认识调查。在随机抽样调查中,开设广场舞课程的可行性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男生250份,女生250份,收回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94份(男生:245份,女生:249份)。其中涉及学生对广场舞的了解情况和感兴趣状况,研究发现学生对广场舞相对缺乏了解,从未学过广场舞的人数相对占的比例较大,占57.46%,而“简单了解”所占比例为38.88%,说明这项运动有很大的挖掘潜力,作为一门新型的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优势。与此同时,学生对广场舞运动的喜欢和感兴趣程度调查问卷表明,感兴趣的占41.81%,其中女生占的比例较大,有25.43%女生有参与广场舞的动机;不感兴趣的占44.99%,而其中男生就占了30.41%,另外,笔者就广场舞和部分学生交流,很多学生认为,广场舞更偏女性化,不太适合男生。其中,非常不感兴趣的占10.51%,男生所占比例高达8.66%,他们喜欢打篮球、羽毛球等等,感觉广场舞是女生的体育运动项目。

3.学生对广场舞课程的学习意愿调查分析。在随机抽样调查中,对是否可以开设广场舞课程及是否愿意选修该门课程进行统计,根据统计分析有占42.05%的学生认为可以开设该门课程,这其中很多学生因从未参与过此类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强烈的意愿想要去体验;有占31.05%的学生不明确是否可以开设该门课程,一方面由于他们不了解,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这是老师和学校领导应该讨论的问题,参与意识较为薄弱。对男生而言,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必要开设该门课程,因为他们在观念上更倾向于认为它是女性的运动项目;同时一部分体型相对比较肥胖的女生,对此项目不感兴趣,认为无法体现广场舞所具有的美感等等。而如果我校开设了广场舞课程,有47.68%的学生表示愿意选该课程,因为他们想感受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带来的快感,同时又可以增加男女生间的直接交流、强健体魄,释放课业带来的压力,消除疲劳,而且很多女生想通过广场舞保持完美身材等等。还有占52.08%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不感兴趣,尤其对于男生而言,内容较为难学,又是女生的运动项目,更想参与其它运动项目。

三、高校开设广场舞课程的优势条件

1.学校具备良好的学习条件。体育教师作为学生体育课程的指导者,为体育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近年来广场舞的盛行,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健美操课程,而健美操老师完全可以承担起广场舞的教学任务。同时,广场舞需要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比较简单,一块开阔的场地和一套简单的音响设备即可,很多高校都拥有多处学生活动中心、活动室和专门的活动场地,这为开设广场舞课程提供了硬性条件。

2.广场舞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在现代社会环境和背景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大学生这一群体也不例外。当代大学生普遍有着强身健体的需求,希望能够不断增强自身体质,拥有强健的体魄。而多半女生渴望通过广场舞这一特殊舞种保持苗条的身材,塑造形体美。经常练习广场舞,对提高动作协调能力,锻炼身体各个部位都有很明显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广场舞内在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健身需求。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跳广场舞可以有效排遣舞者内心压抑的情绪,宣泄情感,保持精神愉悦。广场舞是体育和舞蹈的有机结合,随旋律舞动时,大学生能够获得艺术和美的享受。而广场舞在被观赏时,可以实现舞者的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

3.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引入前沿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在高校开设广场舞课程,不仅能够使现有课程体系愈加科学化,而且就人才培养目标而言,也有利于高校培养应用型的全面发展的多元化人才。除此之外,广场舞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还推进了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对全民体育运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四、高校开设广场舞课程存在的困难

1.学生认识程度有待加深。广场舞作为群众体育的新兴项目,大学生对它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较浅的层次,因此,对广场舞的学习兴趣不太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在高校开设广场舞课程的难度。仅有一小部分同学对广场舞简单了解,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广场舞的宣传,加深学生的认识。

2.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不少高等学校体育院系往往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传统体育课程上,如篮球、游泳、健美操等,而对新兴体育项目缺乏必要的关注和投入。一方面,从学校领导层面来说,维持原有体育课程体系较为稳妥;另一方面,这种体育项目并非竞技类,对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影响不大。因而对广场舞之类的课程推广度和重视度远远不够。

广场舞融合了多种舞蹈形式,具有健身、舒心功能。高校有义务对广场舞爱好者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开设广场舞课程十分必要。一般而言,高校现有的硬件条件、师资力量等优势充分具备开设广场舞课程的条件,完全能够保证该课程的正常有序开展。但由于很多学生对广场舞了解较少且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在高校开设这项课程尚不够成熟。应通过以下措施加以完善,首先,学校要提高对广场舞课程的重视程度。在优化体育课程体系的现实要求下,学校有关方面必须重视广场舞课程的建设。其次,加大宣传广场舞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不断丰富高校大学生对广场舞的认识,尤其注重扭转男生对广场舞的偏见。再次,立足于大量现实数据和调查分析,结合多数学生意见,形成真实有效的报告,再与学校有关领导、专家等进行深入交流,为把广场舞作为校本课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向红.广场健身舞的起源、现状、特征及价值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1).

[2]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0(12).

[3]杨建成.定向运动作为普通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意义[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4).

[4]杨清华.广场舞作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J].教育与人才,2011(12).

[5]张祖沛.关于深化21世纪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

[6]程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10).

[7]彭文革.广场舞蹈的现状、特征、价值与推广对策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

猜你喜欢

广场问卷体育
布鲁塞尔大广场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在广场上玩
问卷网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广场上的大钟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