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4-04-10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成县 742500)
中西文化差异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唐建怀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成县742500)
中西交流中,由于不同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造成交际障碍,给跨文化交际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增强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消除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从而进行有效地交流。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交际障碍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因素,同一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了蕴含着深厚文化意义、适用于本民族的交际原则。具有同一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际时,他们会自觉遵循这些原则,并自然地理解其中的文化意义;相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际时,便无法理解对方语言的文化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说话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选择,会受到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扰,如果说话者误将母语中的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等套入目标语中,往往会引误解,甚至造成比违反语法规则更为严重的错误[1]7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西方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也不断增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外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在中西交往中,我们所面对的是异国文化,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我们会有很大差异,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现象。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国际语言交流,也就自然要涉及到不同文化间的交际。因而,在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前单纯强调A、B级和四、六级考试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转向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目标。
二、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只有对目的语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自如地进行交际。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比较常出现的文化冲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个人隐私方面的冲突
隐私一词的英文单词是“privacy”,意思是不公开,私密的事。汉英意义的区别是:汉语中的“隐私”一词强调了隐私的主观色彩,而英语的“privacy”更注重隐私的客观性。中国人常喜欢关心别人,很乐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不愿让别人干预自己的私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喜欢询问对方的家庭和年龄、爱情和婚姻、职业和收入等。但在西方人看来,这些问题是对他们隐私的侵犯。中国人见面常说 “你感冒了吗?”“你长胖了。”等表达对听者的关心,而西方人听到这样的问候则感到很不习惯;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而中国人则不以为然;在中国,熟人之间见面常问 “干什么去?”、“你要去哪儿?”、 “吃饭了吗?”等,而在英美国家,这样的问题很可能会引起对方不快,他极有可能回答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二)中西时间观念方面的冲突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Hall曾经说过:“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响亮而清晰”。在西方文明中,时间是有始有终的,一旦消逝便无法挽回。在中国文明中,时间始终沿着自身做周而复始的循环往返运动,如昼夜交替,四季轮回。于是中国人认为,今天没了,还会有无数个明天。所以,西方人关注未来,他们非常珍惜并严格遵守时间。在西方,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陌生人,若要拜访,必须事先约定,方可进行;不管是私人聚会,还是公务会议,都非常守时;而中国人使用时间则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常会迟到或冒昧拜访某人[2]95。其次,西方人尊重别人的时间。法国劳动法规定,晚上6点后到早晨9点之前的非正常工作时间,不允许公司给员工发送邮件或打电话。国外的员工都很少在周末工作。而在中国,老板以各种借口要求员工加班加点,侵占员工的私人时间。中国并不存在明确的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王宁认为,“这说明中国人还是不懂得尊重他人拥有私人时间的权利。”[3]40
(三)中西国家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在日常交际中,最常碰到的就是宴请。在座次安排上,中国的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 “面南”在中国人心目中代表了年长、权力、身份和地位,因此,很多宴会场合都是按照年龄、权利和身份安排座位次序的。西方人不愿谈论年龄,故并不按照年龄安排座次,他们一贯坚持“女士优先”的原则,常把妇女置于社交生活的中心[4]50。中国人在用餐时喜欢用圆桌,用筷子吃饭;西方人一般用方桌,使用刀叉吃饭。中国人热情好客,在宴席上常常互相敬烟敬酒,非要让客人一醉方休;中国人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是说“厨艺一般,请见谅”、“没啥菜,请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不会强人所难,主人不会硬往客人碗里夹菜,也不会劝客人喝酒,他们常用“help yourself to …”来劝客人多吃。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西方在交往过程中的冲突将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作为高校大学英语课堂,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挖掘课文中与文化有关的知识点
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挖掘课文中与文化有关的知识点。大学精读课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如:教育方式,家庭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在中西文化中,这些都有很大差异;听力课程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许多的功能对话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比如问候、采访、度假、聚会、打电话等等,这些对话本身就为进行得体的交际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诸如电影、投影仪、幻灯片、互联网等现代化设备,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英语课堂上文化知识的渗透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其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渗透,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的现象。如有关“dog”这个词的文化含义,汉语里有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等贬义词来表达人们对狗憎恶的情感。而在西方文化中“狗”(dog)倾向于褒义,象征人类忠实的朋友。在英语中,习语 “a lucky dog”意为“幸运儿”。 再如 “dragon”这个词在基督教和西方神话传说中,总是代表邪恶和罪恶。英语中,dragon的意义与“龙”在中文中的意义完全不同。英语中,如果把一个女人叫做dragon,意思是她很凶狠,可以说She’s a bit a dragon around place,(她在这里是个很跋扈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龙”是图腾形象,封建时代把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在汉语中,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例如:龙凤指才能优异的人,龙虎比喻豪杰之士,还有诸如成语生龙活虎、龙凤呈祥等。
(三)引导学生广泛接触与西方文化有关的材料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只是学习的初级目标,其最终目标是能自我生成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课时是有限的,但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除了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并尽可能帮助学生借助电脑、网络,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另外,有外教的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是鲜活的文化教材,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其言传身教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运用课本知识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汲取西方文化的营养,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著名语言学家威多森指出,外语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掌握要达到像使用本族语那样熟练自如的程度,许多文化差异要理解、沟通。当然,外语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沟通文化差异,而是培养学习者根据语言环境,理解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平等的,正因为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文化,才使得世界五彩缤纷。我们应该采用一种客观的、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避免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道德、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异国文化。同时,又要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避免盲目的追随、模仿异国文化[5]597。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学生接触英美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西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中西跨文化交际能力。
[1] 吴英丽.试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6(06).
[2] 张劲松.东西方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9(03).
[3] 王 宁.压力化生存—— “时间荒”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09).
[4] 卞浩宇,高永晨.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5] 卢 俊.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J].科技信息,2010(25).
[责任编辑袁培尧]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ANG Jianhuai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Cheng County 742500, China)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culture orientation, thinking ways, social norms and life styles, etc, which caused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 and brought the bad influence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The thesis i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how to strengthen the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of speakers to tra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which way the misunderstanding caused b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could be eliminated, and then communication could continue effectively.
cultural differenc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ve barriers
2014-10-07
唐建怀(1976- ),男,甘肃康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院英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西方文化研究。
H319
:A
:1671-8127(2014)06-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