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的历史语境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2014-04-10宋燕
宋燕
(宿州广播电视台安徽·宿州234000)
论新的历史语境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宋燕
(宿州广播电视台安徽·宿州234000)
新的历史语境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新闻宣传、报道的工作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核心,新闻工作者必须牢记这个根本宗旨,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今天,新闻已成为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闻工作者的地位也变得特殊起来。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闻事业市场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有一部分新闻记者经不起诱惑,存在着违反职业道德、丧失职业精神的现象,如一些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以职谋私等时有发生。因此,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新的历史语境 新闻工作者 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真实性
一、引言
语境简单地说是指使用语言时出现的环境。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语境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即社会文化语境:它是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狭义的语境是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即情景语境:它是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社会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新的历史语境是现代社会文化的环境,它是通过新闻职业自身的特点——记者(编辑)的新闻作品来体现的;是专门采集、整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它承担着舆论监督,知识教育,政策宣传,服务大众的重要作用。新闻职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超越了世上任何一种职业,其职业道德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们对新闻职业越来越关注,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肩负着党的喉舌和舆论监督的双重重任。
二、新的历史语境下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特征
新的历史语境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新闻宣传、报道的工作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工作者遵循职业道德的基本前提。遵守法律和纪律是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遵守的,新闻工作者也不例外。由于记者所从事的新闻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他们会与其它职业有所不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除了具备一般职业道德外,还具有其它职业道德以外的特点。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来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具有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特征和特质。
1、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恩格斯认为,每一个时期,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当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不例外,它决定着其价值取向和所作所为,是新闻记者的生命和灵魂。新闻职业道德对新闻报道行为的发生具有特殊的规范意义。1991年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闻界第一个正式颁发的全国性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1994年4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二次全体会议又对《准则》进行了修改,使其更加全面、更加系统。该准则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规定:首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党领导的各行各业都必须坚持的宗旨,新闻工作更是如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核心,新闻工作者必须牢记这个根本宗旨,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最基本职业道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和内涵的具体体现。
2、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根本是用事实说话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一条新闻不用多生动,但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是受众对新闻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条新闻失去了真实性,还有什么客观、公正、信任可言,必须维护和遵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亲历者,每当我们拿起笔,扛起摄像机,握起话筒,就必须想到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不歪曲事实,向受众报道事件的真相。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焦点访谈》栏目,在全国知名度很高,影响力很大,其报道的内容真实,评论的严厉,批评的有力,报道的每一个事件都是“用事实说话”来展现给受众,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有理有据,使人无懈可击。因此,《焦点访谈》栏目在人民的心目中威望很高。“用事实说话”是《焦点访谈》栏目的立足点,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连闯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的具体体现。
三、新闻从业人员道德失范
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不同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已超过百万,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各民族工作大局,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新闻队伍是一支忠于党和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新闻队伍,是一支无私奉献、不怕困难、爱岗敬业的队伍,是一支党和国家人民需要、可以信赖且具有顽强战斗力的队伍。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新闻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新闻事业市场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有一部分新闻记者经不起诱惑,存在着违反职业道德、丧失职业精神的现象,如一些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以职谋私等时有发生。因此,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1、社会的“名利场”异化了新闻工作者心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生活得到提高和改善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待事物的看法不再像以前一样。新闻工作者也是社会群体中最普通的一员,同样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在以金钱论个人社会价值大小的时代氛围中,新闻战线上的不少记者都陷入了社会这个大的“名利场”之中。例如:2003年山西“繁峙矿难”事件,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受名利的驱动,不遵守职业道德,无视党纪国法,肆无忌惮的收取贿赂,上演了一场“有偿不闻”的丑剧,事情败露后震惊全国,我们从这场丑剧中可以看出,有的新闻记者选择新闻的标准只考虑个人利益,不考虑新闻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丧失了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置新闻的真实于不顾。
“名与利”的巨大诱惑,使得有些记者为了追求名利,不惜无中生有,弄虚作假。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在所属的媒体单位能够完成单位交给的稿件任务;能使自己的稿件放在报纸的头版头条;能使自己在单位和当地甚至在全国都能有响当当的名气。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追求“名利”的心态很容易就让那些心态浮躁的记者们忘记“新闻必须真实”这一铁定的金科玉律,这是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要求。
2、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部分媒体领导人原则性放松,编辑把关不严
媒体的激烈竞争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各家媒体每天都希望自己的报纸上能多刊发几条独家新闻,以便抢占媒介市场中一块大蛋糕,在受众群体中树立“信息量大、发布快、重磅新闻多”的形象。这往往使得记者或编辑对新闻的真实性看得就比以往时候要轻,而不管那些“精彩”新闻是否可靠真实。因为,媒体的市场是,你不刊登并不代表别家媒体不刊登,刊登“精彩”新闻的媒体又会争夺到更多的受众。所以一些媒体单位也就放松了“把关人”的职责,通过虚假新闻来赚取不正当利益。
3、新闻单位管理制度的缺陷
近年来,全国的媒体数量不断增加,各家媒体为了扩大发行量,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获取大量的新闻,新招收了一批年轻人充实到新闻队伍中来,由于是没有编制的招聘人员,大多数人在现有的管理机制下,承担着大量的新闻宣传工作任务,其收入与发稿量直接挂钩,为了能多出稿件,他们只求眼前个人利益,不顾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报道虚假新闻,放松了对自己职业道德的严格要求,从而违反了最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其中有一部分是非新闻专业的从业人员,他们对新闻媒介的各种基本操作规范还不是十分了解,有时缺乏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从而导致新闻队伍职业道德水平整体下降。同时还有一些媒体的领导认为只要新闻记者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出错,就放松了对新闻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
四、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每名新闻工作者都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在党的领导下,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党中央对新闻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时刻牢记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新闻工作,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新闻工作者还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动上,严格按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态度,真实报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发展等各方面的成果,真正做一名忠于党、忠于国家和人民,诚实守信、廉洁奉公,遵章守纪、爱岗敬业的新闻工作者。
1、积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建设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它的本职工作、职业是密切相关的,是不可分的。新闻是快速准确地报道所发生的事实,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报道。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全面性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对社会和广大受众高度负责的责任感。积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建设——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新闻事业的生命。只有坚持真实性原则,才能对报道的新闻事件和信息是具有社会价值的,真正达到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起到党和国家的喉舌作用。积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建设——恪守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新闻事业的本质。只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检验出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具有新闻价值的,并不是夸大炒作,呈现给广大受众的是事件的原貌,只有这样,新闻事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和提高。积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建设——恪守新闻公正性原则是新闻事业的核心。只有坚持公正性原则,才能对报道的事件公平、公正,不走样,兼顾事件的双方利益,对批评性的报道,要给被报道方充分的发言权和解释权,防止主观偏向,只有这样,广大受众对新闻事业才有信任感。积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建设——恪守新闻全面性原则是新闻事业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全面性原则,才能对事件的全过程进行普遍性的正确评价,不偏不移地进行报道。不能把社会的个案事件误导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影响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只有这样,社会和人民才能对新闻事业有着正确的评价。
2、建立相应的职业道德监督机制和手段
加强社会监督管理,强化职能部门监管。在新闻机构内部建立健全监管约束机制,是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新闻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详细的实施方案,以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对记者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措施。二是各级新闻单位的领导班子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将管理制度切实落到实处,使各项制度能够顺利实施。三是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对在新闻报道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记者给予奖励和表彰,激励大家献身于新闻事业,以调动新闻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依靠人民群众来监督新闻记者和媒体单位,端正行业风气,规范职业行为,促进职业道德建设。
3、加强新闻法律法规的建设
目前,我国尚无新闻法,新闻从业人员采集传播、出版、交流新闻的权利与责任,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一方面,记者采访遭拒绝,甚至被打的事件时常发生;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在工作中不顾当事人的隐私权,造成新闻官司也是不胜枚举,给新闻工作甚至社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在转型社会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新闻法规显得力不从心,很多行为只有通过加强新闻道德自律来实现规范与制约。
要抓紧制定专门与新闻职业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对违反新闻职业道德行为的记者进行惩罚,进一步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和约束,使中国的新闻事业向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迈进。
1、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职业道德[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
2、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雷跃捷:《新闻理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4、郑保卫:〈简论新闻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建设〉[J],《新闻战线》2004年(第5期).
5、《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编[M].学习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6、《新闻传播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G214.2
A
1009-8534(2014)05-0193-03
2014-06-21
宋燕(1984—)女,安徽宿州人,现任职于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