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分析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育模式
2014-04-10杨宁
杨宁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探究分析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育模式
杨宁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在我国年轻的一代各阶段的教育大纲中都占有较重的比例。但是由于我国师资力量有限、学生对英语的认知度不高、教学重点有所偏颇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就这一现象对大学生英语教育模式进行探讨。
跨文化 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 教育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个国家和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种交流始于经济和贸易的往来,但不局限与经济和贸易的往来,在经济和贸易的往来的过程中,难免有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这样在世界各国培养外国语言人才的同时就要在语言的培养中渗透外国文化的培养,培养外国语言的同时培养外国文化有助于在对外贸易中更好的交流,所以大学生的英语教育应该改变其发展模式,注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育的模式
1大学生英语教育的现状
当今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在小学时就设置了英语课,而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家长在孩子还没有入学的时候就给孩子报英语班、让孩子上双语幼儿园,小学及之前的英语学习我们暂且不说,单说初中三年、高年三年、大学四年,这十年的时间我们都把英语作为主要的课程在学习,我们用十年的时间去学一门知识,一门最基础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知识,我们最后学到什么程度?英语过了四、六级,甚至是八级,可是当把我们放在英语的社会环境中,有几个人能做到真正的融入到那个全英语的环境当中呢?这就是当今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过多的注重单词量的掌握和语法的应用,而忽视了其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应有的作用——交流。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我们为了什么药学习英语,从而失去了英语教育的意义。
2当前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弊端
基于以上当前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体制已经呈现出的种种弊端。一方面,老师为了追求成绩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另一方面,学生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只能着眼于成绩的提高,二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大学生毕业后,英语单词记住不少,却没有几个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的上的;语法背的滚瓜烂熟,等有一天在大街上碰到一个问路的外国友人时却突然语塞,抑或发现,外国友人视乎也有一些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这种英语教育体制导致当代的大学毕业生在英语的运用能力上更多的体现在读和写,在听和说的方面有所欠缺,从而出现了我国特有的“哑巴英语”的现象。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语言作为文化的承载体之一,也是文化最重要的承载体。同时语言也是人们交流和交往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交流和交往最重要的途径,所以,语言、文化、交流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一经济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渐渐的局限于本族内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的需要,所以,要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必然会蕴含不同的文化,和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就是我们所指的跨文化交流。过去,我们曾经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语言学习就是语言学习,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能和其他民族的人进行语言交流。说这是一个误区是因为,语言和文化是“捆绑”的,文化不可能失去语言这一载体传承和发展,语言也不可能单纯的作为交流的工具而丝毫不蕴藏文化在其中,所以这种割裂语言和文化的方式是错误的。只有掌握了该民族的文化,才能在交流的时候讲语言运用的娴熟。例如,有些国家是以右为尊,有些国家是以左为尊的。除了礼节方面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不同之外,还有些在语言的交流之中是不完全按照语法规则去讲话的,所以,在掌握其文化,有助于对其的理解,因此,社会文化背景是语言交流的前提和基础。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多方面、多角度的概念,除了语言的交流,还有相互习惯的尊重与思考,自身文化与他族文化在不断的接触、冲击、融合。而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体现在对语言的运用的娴熟的程度,还包括情感能力、认知能力、行为能力等多层次的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之一,说英语的国家也有很多,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我们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不一样,这些不一样都属于文化的范畴,我们在与之交流的时候掌握其文化,有助于我们队其所表达的意识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在交流时的洞察力和敏感性,并可以展现良好的跨文化交流的素质。
此外,拥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可以在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时候,潜移默化的彰显我国文化的精髓,并感受外国文化,这样可以更好将我国的文化发扬和传承,同时可以在吸收外国文化的时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因此,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尤其重要性。
三、大学生英语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
1大学生英语教育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基础
我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学以致用之说,学习英语也不例外。最初学习英语的目的也是为了在经济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和世界接轨。而要想和世界接轨,就要对世界有一定的认知度、对各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所以说,大学生英语教育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基础。
2跨文化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育的最终走向
英语教育在我们当前的教育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即便从初中开始算起,到大学毕业,我们有十年的时间在学习英语,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单词量可能会不断的丰富,但是语法规则是固定的就那么几种,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从最初的简单的对话,到后期的学习外国名著的片段,已经是一个不断向其文化层面深化的过程。所以说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育的最终走向。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生英语教育中的渗透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想在大学生的英语教育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树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理念。教师毕竟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内容,并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基本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有相应的国外化素养,在讲课时候,将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适当的穿插在课堂上,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程度,又可以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之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
改变学生以应试为主的学习观念。当今我国教育体制使得当今的学生学习,单纯的就是为了升学、拿证。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学习英语却不说英语,学习十几年英语却不会说英语,所以一定要改变当今学生的思想,把学生从应试的误区里拉回到现实的生活中,让学生知道并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帮助并鼓励学生建立提高学生学习外国文化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有意识的去了解英语所承载的文化。
3教材编写
在英语教材的设计上应该注重英语文化的融合。我们课以通过阅读我国古代的小说了解我国的古代的社会形态和价值观念,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英文小说来了解英语国家的谁会形态和价值观念,所以,我们在教材的设计上可以选择英文小说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篇章,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剧本中的节段作为英文教材中课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新媒体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找一些基于国外名著编写的教材的部分的应试资料,让同学们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国外的文化。
4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和讲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的摄取英语文化的意识和和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教育大纲的要求给学生找一些相应的电视剧、电影和歌曲,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观看,并在学生不懂得时候给学生讲解,使学生舆情娱乐,在放松的状态即可受到英语文化的熏陶。
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分享一些好的英文歌曲、电影、电视剧给学生,这样可以不把英语化的熏陶局限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去学习英语、品味英语文化。这种课后的学习方式也不用担心会失控,因为微博、微信等都是具有很好的互动性的。
教师可以把英语课文改编成剧本,或者将英文名著改编成剧本,给学生设计相应的角色,在剧本的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使同学设身处地的感受英语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还可以把一些艺术品的照片及其产生的背景介绍给同学,让同学们了解英语国家的审美观,因为审美观也是文化的概念之一。
学校和教师可以请一些外国教师或者是外国留学生来到学校里近距离的和学生接触和交流,增加同学英语实践的机会,让同学体会到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
总之,当今的大学英语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英语文化修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英语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素养,这样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流的多元化需求。
[1]叶蕾蕾,张迎春.渗透与突破: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62-164.
[2]糜艳庆.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66-69.
[3]陈雪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胡雪乔,张瑞花.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4.
[5]徐轶群.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业家,2013,21:128.
H319
A
1009-8534(2014)05-0145-02
2014-08-23
本论文是2012年辽宁省教改立项项目“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杨宁(1979-),女,辽宁绥中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