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2014-04-10王志锋葛丹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社会化大学院校

王志锋葛丹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30)

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王志锋葛丹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30)

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社会和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流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未来的发展。当前大学教育制度下,虽然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却忽视了大学生社会化问题,使其成为了限制大学生发展的主要障碍。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为解决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策略。

社会学角度 大学生 社会化问题

一、引言

从人生发展阶段来看,大学生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中。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即将步出校园走向社会,即将脱离单纯的学生时代转而进入更加复杂和真实的社会中。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化影响。这种影响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健康的成长,而另一方面却会诱使大学生误入歧途,在未来的道路中感到迷惑。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就成为当今高等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此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将从大学生社会化问题产生的原因、特点及解决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二、大学生与社会化

(一)社会化概念

社会化泛指个体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与参加社会活动的必然过程。具体的说就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社会所认可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一般而言,社会化与个体化相对。社会化更多地突显出人类的社会属性,表现的是人类在社会集体活动中建立的心理和行为模式。而个体化则更加注重于学生的个体,强调的是学生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模式。

(二)大学生社会化

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是个体化的最终阶段,大学生将在大学阶段初步完成从生物机体意义上的“自然人”向承担一定社会责任、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转变。在世界心理学家长时间的探讨下已经得出,人类实现社会化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而人类的大学时期正是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部分。大学生将会在大学阶段初步接触社会,并由此受到社会化影响,使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模式朝着适应社会的方向发展。在社会学角度下看待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可以得出新的观点,即大学生社会化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直接决定了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成长潜力和发展方向。这就更进一步体现出大学阶段在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社会学角度下大学生的特性

(一)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

在社会学的角度下,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自人类开始上学开始,要经历十数年的学习生涯才会进入大学。在这一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并不多,也就决定了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

社会阅历较少,也就代表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所拥有的单纯性,也就代表大学生更加容易受到社会化的影响。

(二)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存在不完全性

因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存在不完全性。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正确,使其产生不正确的情绪和思想。这些不正确的情绪和思想包括了恐惧、迷惑等等。因为没有真正进入社会,使得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社会各界媒体以及自己的交际圈。而这些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以社会各界媒体的报道来看,媒体为了营造宣传的噱头所报道的社会现象大部分是负面的。这就使得大学生了解到的社会是相对阴暗和消极的,这就能够让大学生对社会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可能太过美好。因为自身条件的优越和其自身接触的环境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完全没有意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抱有美好的幻想,完全忽视了社会中负面的形象。这就使得大学生的思维较为幼稚,当真正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的巨大压力而崩溃。

(三)大学生经历的“伪”社会

作为即将迈入社会的人类群体,大学生与社会接触日益增多,而各个大学院校也制定了各种政策和体系让大学生提前经历社会的洗礼。这种由大学院校营造的社会从本质上说只是一种“伪”社会。大学教师往往告知学生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让学生在校园中获得社会阅历。这种做法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大学生的成长,但也同时让学生轻视了社会的残酷。大学校园即使被校方有意的经营,也不可能完全达到真实社会的程度。这种营造出来的“伪”社会不能够带给学生完全真实的社会经历,还会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备,以至于影响了学生对真实社会的判断。

四、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因为上述特点,使得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具有明显的大学生特性的社会化问题。例如大学生社会阅历的缺乏就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社会化不足或者过甚。

(一)社会化不足

社会化不足,是指部分社会化进程缓慢的大学生。这一部分大学生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更加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使其对社会的认识更加不足,从主观上造成了更多的问题。首先,社会化不足让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存在较大误差。因为缺少社会经验,部分社会化不足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己制定的目标难以实现。例如,部分大学生为自己制定了较高的工作目标,但当真正进入社会后却发现自己的想法太过美好,以至于这些大学生无法正视这种巨大的落差,使其产生强大的挫败感。其次,社会化不足还体现在大学生相对幼稚。当这些大学生进入社会后,仍然以为自己处于单纯的校园环境中。这些大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竞争,无法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造成其发展缓慢,极大的限制了其成长。

(二)社会化过剩

相对于社会化不足所表现的问题更加集中的体现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因为社会化过剩的原因,这些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相比于同龄人更加成熟,其受到的社会化影响也更加明显。首先,社会化过甚的大学生生活作风和行为更加社会化。染上了抽烟、酗酒以及赌博等社会陋习,并且在单纯的校园中传播。

其次,社会化过剩的大学生将单纯的同学关系看得太过复杂,以一种社会化的眼光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同学和室友,将社会中的勾心斗角等态度和情绪带入了校园,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

五、社会学角度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从一定程度来说,造成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意识。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直接决定了其看待社会的观点,并由此产生了差异,也就是产生大学生社会化不足和过剩两种截然不同的现状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学院校应该对大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拥有正确长远的人生目标。同时,要树立学生正确的意识,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哲学思想,辩证的看待社会化的影响,因此来帮助学生正确的接受社会化过程。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要让大学生能够正确判断社会化的影响,能够正确的接受社会化的内容。

(二)要积极构建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

上文已经提到,大学教师往往告知学生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虽然这种被营造出的社会具有的一定的“伪”属性,但大学学校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使其更加真实,让学生在校园中体验到更完善和真实的社会生活。首先,大学院校积极的构建学生社团。从某种程度而言,大学中丰富的社团,是构建大学校园实践的主要平台。大学院校也正是利用各种社团建立的校园型社会。所以,院校应该更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优秀的社团适当的帮助。同时,院校应该在社团间制定相应的竞争制度,让大学生在校园中更能够体验到社会中存在的强大竞争力。其次,院校还应该加快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得大学生能够在大的文化环境下实现社会化,帮助学生正确的成为社会人。

(三)要加强教育管理

一方面,大学院校还应该加强教育管理。这一工作的本质在于强调大学院校的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及社会化过程进行干预,促进学生的正常成长。加强教育管理,就要发挥出辅导员的辅导作用。在大多数大学中,辅导员是与学生交流较多的教师,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和辅导学生成长和发展。因此,大学辅导员更应该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要提高其责任意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大学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还针对于院系的正确管理。例如,各二级学院应该定期组织相关的会议和活动来观察学生的状态,并且以此为依据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帮助学生正确的实现社会化。

(四)为大学生提供好的社会实践平台

大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主要过程依旧是通过社会实践。但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其质量和真假性也难以辨别。这就造成大学生沾染上不良社会习气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结识了不良的人员,并且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大学院校更应该为学生提供好的社会实践平台,保证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例如,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岗位,并且保证其真实性和质量。

(五)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应该包裹社会中的志愿者活动。这一类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更好的履行其公民的义务。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够利用好的气氛和氛围来感染大学生,使其接受正确积极的社会化影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参加志愿者活动还可以让大学生认识更多拥有高素质和公益意识的朋友,这也会帮助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六)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平台也是当代大学生经受社会化洗礼的主要途径。在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可以轻松得获得各种知识。但网络平台的资源相对复杂,大学生极有可能因此受到不良的社会化影响,例如色情和暴力。

大学院校应该净化网络环境,利用校园网来进行此项工作,限制学生的进入垃圾的网站,净化大学生可以解除的网络环境。

六、结语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对其的影响较大,直接关系到其正常的发展和成长。各个大学院校应该灵活的利用各种手段来帮助大学生接受社会化的洗礼,使其顺利的转化为社会人。

[1]李小豹.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9(7).

[2]杨延林.“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研究”[J].决策探索,2005(7).

G645.5

A

1009-8534(2014)05-0083-02

2014-09-28

王志锋(1981.5—),男,江苏南通人,南京邮电大学贝尔英才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葛丹(1989.5—),女,江苏南通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化大学院校
“留白”是个大学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