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建设促进实验室的良性发展

2014-04-10张春平于明灏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文化

陈 勇,张春平,于明灏

(1.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控制工程系,山东 烟台 264001;2.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训练部,山东 烟台 264001)

作为理论验证和科技创新重要场所的实验室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强化,逐渐成为院校文化、学术及精神的标志之一,是院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高校也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进行实验室建设,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也都装备到实验室中,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现象,实验室刚建成时,参观者众多,车水马龙,短时期内也取得了一些开创性的成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实验室经历一些诸如人员变动、核心人员离去、不恰当的拆分或重组等,导致实验室逐渐衰败,门可罗雀,从深层次来分析,是因为在实验室发展中只强调设备、基础设施、规章制度等“硬件”,削弱乃至忽视了人才队伍、管理措施等“软件”以及对实验室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文化的建设。有许多事例可以表明,一个实验室能否可持续发展,不仅与其实验室硬件条件、经费水平、研究者层次等物质要素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实验室文化的优劣。

1 实验室文化的内涵与建设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当代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了文化建设的命题,将“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作为高校的主要发展任务之一。实验室文化与国家文化及校园文化一脉相承,是组成文化这个有机体的一个细胞。

1.1 实验室文化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来讲指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及对应的机制或机构,古时也指文治和教化的统称,如南齐王融《曲水诗序》中就有“设神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的诗句。西方学者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种积淀,是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处事态度、赋义方法、社会阶层的结构、宗教、时间观念、社会角色、空间观念、宇宙观以及物质财富等的积淀,是一个大的群体通过若干代的个人和群体努力而获得的”[1]。

实验室文化作为大文化下的一个小分支,既具有大文化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个性。具体来讲,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全体人员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塑造的群体观念、价值取向、技能素养等精神财富及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使实验室生存发展、长兴不衰的根本所在,是实验室建设的灵魂[2],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才可以形成, 且具有可塑性、发展性和动态变化等特点,其核心是以实验室全体人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根本,激发全体成员的潜能,促进实验室积极和谐向前发展。实验室文化是一个实验室的特色所在,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实验室的基本特征,同时亦是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泉之一,这种文化具有强大的传承性,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作用是潜移默化而又深刻、久远的,不会因为某个成员的离去而变化。事实表明,世界先进的实验室无不拥有良好的实验室文化。

1.2 实验室文化的内涵

首先,实验室文化是一个由与实验室相关的各种次文化形成的动态综合体。从大的范围来说,包含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2个方面。物质文化包括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实验室的布局环境、实验室标志等,这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不仅是文化的物质基础,还标志着一个实验室的综合实力,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非物质文化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在此基础上,实验室文化还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次文化,如知识文化、观念文化、艺术文化、价值文化、创新文化等。总之,实验室文化是其基础文化及衍生次文化的多元综合体,是由不断创造的众多因素结合起来的有机整体,是一种群体行为模式和学习方式的综合体[3]。

其次,实验室文化兼具自主与客观性、可塑性与创新性、软约束性与可持续性等特性。实验室文化植根于校园文化当中,从客观上必然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和熏陶,此外,实验室文化作为一个区域性的亚文化,其创造和发展是由作为主体的人员来完成的,因此也有其自主性的一面。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4]实验室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是要“与时俱进”的,因此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也是在动态的塑造当中,吸收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摒弃文化中的糟粕,以此成为实验室文化的创新动力,促进实验室向前发展。文化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软”环境,置身其中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实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自我约束的效果。另一方面实验室的建设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文化作为一种积淀被传承下来,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同时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对培养的学生也会印上深深的烙印,对其为人处世和个人发展具有长期的影响。

最后,实验室文化是一个实验室独具特色的鲜明标志。在经济和社会的进程中,许多事例都表明只有具备自身的特色,才会取得发展的优势,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验室文化是一个实验室精华的淬炼与代表,而环境的差异、人员群体的不同,又会造成文化的千差万别,“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通过实验室文化建设,可以将一个实验室的内涵和外在氛围与环境很好地体现出来。

1.3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意义

实验室文化是与实验室相关的文化形态,是文化传统、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科学精神、教育理念等要素的集合,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具有高层主导的意义。说它高层次,是因为它可以推动实验室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最经济的无形财产与重要资源;说它最经济,是因为它并不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物体,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

2 文化建设在实验室发展中的作用

唐纳德·肯尼迪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提出:“大学至高无上之处在于它给人类提供改良文化、创造文化、延续生命和保障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智力平台。”[5]实验室在大学中的地位几乎接近“半壁江山”,其文化建设对实验室乃至大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2.1 实验室文化可为实验室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某一时代横向比较,具有良好实验室文化的实验室其实验设施也是比较先进的,这就为实验室的发展奠定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在非物质层面,作为实验室主体的师生员工,既是实验室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要受到既成文化的约束,在政治需要、规章制度方面具有硬约束作用,在建设理念、育人目标、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软约束作用。除具有约束作用外,还因为实验室人员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能自觉调整个体观念和价值追求,逐渐融入健康向上的实验室集体,进而发展成为具有鲜明实验室文化特征和气质的社会人,体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实验室文化本身就是代代师生员工不断发扬、继承和创造的结果。作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实验室文化对其本身乃至学校的方方面面具有强烈的影响,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之一。总之,实验室文化以其特有的品质对置身其中的师生员工实现醇厚的哺育与滋养,为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研究人才和成果及实验室本身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实验室文化可为实验室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个实验室要想可持续发展,就要具备核心的竞争力,而文化要素在竞争力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要提高实验室的竞争力、增强实验室的教学训练效果、扩大实验室的影响力,就一定要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文化资源是实验室发展和竞争的重要资源。实验室运营管理中的文化成分越多、文化品位越高,实验室的整体素质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不注重文化建设的实验室,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即使风光一时,也难以持久。

实验室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竞争力:

(1) 从价值理念、实验室形象、实验教学特色与创新、实验室人才及信息方面,为实验室的竞争力提供深厚的基础和必要的保障;

(2) 从运行机制、实验室结构、人员关系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为实验室竞争力的形成提供平台及起到“支撑”作用;

(3) 从服务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实验技术等方面,将实验室的竞争力实化和物化。

实验室文化是打造实验室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因素,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3 实验室文化可为实验室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持续的动力,而实验室文化本身所蕴含的软实力则是实验室发展的内生动力。软实力是实验室的内涵, 是硬实力到达一定的程度、实验队伍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后, 自然凸显的一个无形的、非物质的实力, 包括实验室的文化、理念、教学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发展模式、实验队伍典型代表人物、实验室特色以及在实验室一定范围的影响力与凝聚力等[6]。此内涵渗透于实验室的有形物质与无形软件之中,从师生员工的素质、技术创新、制度更迭等层面深刻影响着实验室的发展,成为实验室前进和发展的驱动力。

实验室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从而形成一种团结、和睦向上的积极力量,师生员工的精神需求可以得到较大满足,其感受到的激励都是内在的、积极的,因此个体的能动性及潜能被充分激发出来,从而自觉将自身发展与实验室发展融合在一起,不断开启智慧之门,形成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不断响应挑战,持续创造和传递知识[7],以提高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生存、延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之一,对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及跨越式发展都发挥着愈来愈深远的影响[8]。通过挖掘优势、体现特色、创建品牌等手段与方法,为实验室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软环境支撑。

3.1 兼容并包,内化实验室文化于心

“内化于心”主要以构建实验室文化理念体系和发展战略体系为重点来培育实验室核心理念,重在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以此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并为推进实验室发展提供正确导向和精神动力。这就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兼容并包”的宽大胸怀,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萃取和凝练以改革创新为标志的时代精神,并汲收西方一些重要实验室的文化财富,构建中国特色实验室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在实验室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的思想和治学理念,经过实验室长时间的积淀、扬弃和创新,铸就了实验室的精神,他们是实验室精神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正如德国的雅斯贝尔斯所说:“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9]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实验室精神导师的作用,对于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也构成了一个实验室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特色的实验室先进文化已成为实验室能否与时俱进的决定性因素。

3.2 和而不同,外化实验室文化于形

“外化于形”就是从实验室的形象入手展示实验室的内涵和特色,以一种更直观、更容易时刻亲身感受到的形式,让置身其中的人员感受一种文化的熏陶,包括实验室物品摆放、房间布局等外在性标志,以及宽松和谐的治学氛围和浓厚的学术气氛等内敛性要素。实验室的氛围应该是“和谐”的,但还应该具备鲜明的特点,做到“和而不同”。实验室氛围的营造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具有积累困难、不确定因素较多、难以形成特色等特点,但一旦塑造成型,就会具有持续稳定、影响强烈、不易复制、特色鲜明等特征,是一个实验室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可以吸引大批优秀的人才,从而对提升实验室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3.3 以人为本,固化实验室文化于制

文化本身与管理密切相关并有着天然联系,它主要是从研究、总结、概括、提炼的高度对实验室管理的实践和创新进行提升,是实验室管理的精神层面和文化台阶。“固化于制”就是通过先进的理论引导人,通过规范的制度塑造人,通过共同的情感凝聚人,在管理措施的运行与执行中,使实验室的文化逐渐得到全体成员的真心接受和自觉发扬。当前管理“以人为本”已形成共识,而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的思想核心就是“仁”,孟子说“仁者爱人”[10],强调的就是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共生的相互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管理更加“人性化”,把实验室文化的“隐性力量”变为“显性工具”。

4 结束语

良好的实验室文化能为实验室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其建设和发展也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11],建设者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明确的指导原则和坚强有力的建设措施,才能实现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和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使实验室在培育创新型人才中做出更大的贡献[12]。

[1] 拉里·A·萨姆瓦.跨文化传播[M].陈南,龚光明,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8:28.

[2] 曾春水,张玲.对新时期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思考[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4):74-75.

[3] 周守喜,胡毅,石东平.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95-97

[4] 王松武,刁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建设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628.

[5] 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

[6] 安小六,邹小红.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增强高校实验室软实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229-232.

[7] 张宏勋,张秋香.管理革新与高校实验室创新文化的塑造[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174-176

[8] 张丽亭,李建军,朱金波,等.浅论理工科院校的实验室文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226-227.

[9] 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 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10] 朱熹.孟子章句集注·离娄下 四书五经(上卷)[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

[11] 王敬志,张碧,周磊,等.突出文化育人功能 推进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407-409.

[12] 吴翠玲.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79-81.

猜你喜欢

实验室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