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2014-04-10孔令娜李俊龙陈兆夏
吴 震,王 恬,,孔令娜,李俊龙,陈兆夏
(1.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5;2. 南京农业大学 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95)
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高校相继组建实验教学中心,将分散的功能实验室整合为规模较大、功能更强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启动50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各省、市、区也相继建设了一批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5]。
从单一功能的实验室到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心,是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跨越。虽然我国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已有10年,但对于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缺少深入的探讨。为此,笔者结合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践以及国内外相关情况,对我国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体制机制进行探讨。
1 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现行体制和机制
1.1 实验教学中心的主要功能
实验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实验教学中心是促进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对于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6-9]。
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主要功能是[10]:
(1) 承担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教学,包括单独设课的实验教学和附属于理论课的实验教学,这是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功能;
(2) 承担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这是基本功能的延伸;
(3) 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及其他开放性实践创新活动,这是基本功能的拓展,是将课内实验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内容之一,代表了高校实验教学的先进水平,起到引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的作用[11]。
1.2 管理体制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组织体制大致有3种情况。
(1) 院级层面中心。中心主要服务某个学院的本科专业,因此依托该学院并作为学院的下属实验教学单位。中心主任多由学院负责教学的副院长担任,设副主任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如浙江大学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2) 院院联合、一院为主的中心。中心所服务的本科专业分属不同学院,大多由不同学院组成松散的中心管理结构,但实际上仍依托某个学院,作为该学院下属的实验教学单位。中心主任由依托学院院长担任,相关学院的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如东北农业大学的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也有的学校在不同学院设置分中心,分中心依托相关学院,为该学院下属的实验教学单位,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校级层面中心。中心服务于不同学院的相关本科专业,多为独立建制、学校管理,设中心主任,根据规模设副主任若干。校级层面中心又有不同类型,如吉林大学的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是学校和学院双重管理;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是学院与相关部门(教务处)合署领导。
此外,在学校管理层面上,我国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部门也不尽相同,有的归口学校教务部门管理,也有的归口实验室或资产管理部门。
不同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制各有特色,但要以便于管理和高效运行为原则。笔者认为,管理体制应根据服务对象的范围和规模不同而确定。如果实验教学中心服务单一学院的专业或者仅涉及到本学院的实验室,以院级层面的管理为宜,不仅便于管理,也可提高效率。对于服务专业涉及到不同学院或实验室分属不同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则以校级层面的管理为宜,以便于统一协调和管理,充分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如果中心依托某一学院,而服务的专业分属不同学院,或所属教学实验室涉及到不同学院,管理和运行将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需要在不同学院间协调时,会影响资源共享的力度和提高应用效率的程度。因此,笔者认为院院联合、一院为主的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可以作以下调整:
(1) 调整为院级层面管理,拆分为不同学院管理的实验教学中心,只服务本院所属专业或只管理本院所属的实验室;
(2) 调整为校级层面管理,将分属不同学院的实验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形成独立建制的实验教学中心,既便于统一管理,又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3 运行机制现状及问题
实验教学中心的运行机制主要涉及经费投入、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和网络平台建设与开放等方面。从中心的主要功能上看,重点是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和网络平台建设与开放,这是提高实验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保证和必然要求[12]。
实验教学中心的正常运行需要经费的支持,包括日常运行费和维护费、仪器设备购置和维修费,以及开放项目经费、学习培训经费、管理人员加班补助等其他专项经费。不同学校、不同中心的经费渠道不同,有些直接列入学校预算,有些包含在依托学院的教学经费中,也有的部分列入学校预算;部分由教学经费或仪器设备经费补充。一般由学校层面管理的中心,至少有部分经费可列入学校预算,依托学院的中心,运行经费多以教学经费的形式拨付。
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方面,高校普遍采取的措施包括:制定鼓励教师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制度和政策;在实验课程中增加开放性内容和环节;面向学生设立专项开放项目;举办专题实践活动或竞赛;鼓励学生利用中心平台进行自选型实践创新活动;对因实验室开放而需要加班的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增加的工作量给予加班补助。总之,通过硬件条件支撑、政策制度保障、奖励激励引导等多项措施,鼓励和引导学生、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积极投入到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中,尽可能提高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为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在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与开放方面,各学校除了增加网络资源、加强资源开放共享以及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外,更注重网络化功能的创新性探索,如开发远程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支持系统、建设虚拟实验教学系统。这些新功能的开发,无疑可使实体实验室的空间得到拓展、功能得到延伸,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水平、开放程度、教学范围和利用效率。
与管理体制相比,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相对容易,但仍有需要完善之处,仍有潜力可挖,例如:从制度上保证中心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持续增加,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中心开放运行中的积极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的兴趣并将其吸引到实验室中,以及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中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
2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体制机制建设
2.1 中心基本概况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4年,依托作物学和植物保护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蔬菜学等6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整合作物学、农业信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园艺园林等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而成,主要服务全校12个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2007年中心被批准为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5月,学校将分散在农学、植保、园艺等学院的植物生产类相关实验分中心和实验室彻底整合,成立处级建制、独立运行、校院两级管理的实验教学单位——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2012年11月该中心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验收并于2013年6月正式获批。
2.2 中心体制机制建设实践和成效
2.2.1 创新体制,优化结构,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学校成立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并确定为正处级建制,与教务处合署,中心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行政人员由学校管理,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学院管理。中心以实践育人、协同创新为建设理念,以开放共享、高效运行为发展目标。
学校专门为中心划出4 100 m2用房,建设高水平、标准化的实验室,投入更新仪器设备经费2 000多万元。中心新增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套,构建了植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植物生产、植物保护与生态、农业信息与生物统计、设施农业与工程、通用和开放等6个实验教学平台,包括18个功能实验室。中心还配套有智能温室、普通温室和网室12 000 m2,标准化实验田20 000 m2,建设校外产学研基地50多个,其中列入教育部建设计划的基地2个。中心可满足全校12个植物生产类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以及课外开放性创新实践项目的需要。
中心打破了学院和专业的界限,将实验教学资源彻底整合,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大开放、大互通、大共享,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2.2.2 完善机制,制度保障和软硬件建设力度大
(1) 学校对中心采用多元投入机制,即中心行政运行经费纳入学校预算,仪器设备购置和维修经费由中心单列并纳入学校仪器设备费,日常耗材费用由中心单列并纳入学校教学经费,日常实验教学经费划拨各相关学院并在中心使用。此外,学校还为中心单列开放性实验项目和实践性教改项目。
(2) 学校通过制度和政策,鼓励、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目前直接承担实验教学的专职实验教师有200多人(其中教授80多人,副教授100余人),9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包括院士1人,长江学者3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模范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5人。中心开设实验课程102门,包括单独实验课48门,开设实验项目650多个,课内实验达15万人时以上,累计承担本科毕业论文实习2 600多人次,承担国家、省和学校三级大学生“双创”项目近600项,参与人数累计达2 000多人,课外实践教学工作量超过20万人时/年。
(3) 中心通过制订实验室开放运行方案、面向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师设立实验实践教改专项项目、面向不同专业学生设立以植物生产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实践专项等措施,积极探讨和创新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实验室开放运行水平。中心教师公开出版实验教材10部,自编实验讲义50多本,学生发表科技论文30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励和专利200多项,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16篇。
(4) 伴随中心规模扩大和功能拓展,开发并启用功能更加强大的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2.3 总结经验和凝练成果,示范带动作用大
(1)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制度保障能力,优化内部结构布局,在中心范围内实现了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人员、实验教学经费、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网络教学资源的大统筹、大互通、大共享,在教学空间和教学资源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提高了使用效率和实验教学质量,充分显示了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的优势。
(2) 构建了以目标导向、机制创新、科研支撑、产学结合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包括学科基础实验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产业综合实践训练、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
(3) 广泛交流、积极服务社会,发挥了中心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中心成功发起并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讨会,举办了首届全国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论坛。此外,中心还积极服务社会,承担大量国内外培训,如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培训、发展中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等。
3 体会和思考
3.1 领导重视,更新观念,勇于探索
我校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践说明,要办好一流的实验教学中心,首先是领导要重视本科教学,特别是要重视实验教学和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更新观念,在学校进行顶层设计时,就应该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并从空间、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和制度、措施、投入等软件方面给予保障;三是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打破老套套和旧框框、探索新体制和新机制。
3.2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过程,也是不断完善、创新和发展的过程。随着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新的问题还会出现,而且有些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例如实验室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久存在而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和实验室管理队伍,是实验教学中心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信息化、网络化是实验室和实践活动的发展趋势,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也需要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主动参与,需要习惯的改变,也需要网络平台的简易化和使用的方便化。
[1] 李正跃,雷兴刚,陈建斌,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3.
[2] 王平祥,王春潮,成协设,等.高等农业院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10-12,15.
[3] 张锋,宋宝玉,崔丽娟,等.国家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成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 33(2):135-138.
[4] 滕利荣,孟庆繁,逯家辉,等.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7):36-38.
[5] 潘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89-91.
[6] 饶家辉,成军,张乃生.实验教学“融合共享”模式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5):164-167.
[7] 夏有为.建设教学实验室的国家队.读《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35-338.
[8] 陈兆夏,王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26-28.
[9] 王芳,李滨,宋瑛琳.国外高校实验教学经验及启示[J].实验室科学,2012,15(5):1-3.
[10] 周继荣,苏农,杨仁海.高校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管理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42-146.
[11] 杜明辉,叶朝良,刘鹏.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30-133,137.
[12] 何晓阳,朱利泉,朱亚萍,等.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