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促进阿坝州可持续发展

2014-04-10吴越华

四川环境 2014年6期
关键词:阿坝州生态建设

江 莉,吴越华,刘 姝

(1.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马尔康 624000;2.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 610041)

阿坝州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在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中隶属于限制开发区域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独特的生态区位特点,让阿坝州一直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阿坝州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注重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强州[1]。

1 阿坝州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现状与迫切需求

1.1 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阿坝州自1999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保护、防沙治沙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截至目前,全州已建立包括森林类型、湿地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5处。阿坝州现有林业用地387.17万 hm2,其中:有林地 204.57万 hm2、活立木蓄积4.2亿m3,森林覆盖率由21.6%提高到23.55%,林草覆盖率达到 74.6%,365.4万 hm2天然林实施了有效管护。全州森林资源总量逐步得到增加,森林质量有所改善。各项生态工程的实施,减少土壤侵蚀 1757.55 万吨。[2]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通过加强对全州旅游和水电、公路、矿山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生态建设监察,强化非污染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规范各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有力促进了全州生态环境的保护。

1.2 各类生态问题仍十分突出

尽管阿坝州近年来加大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力度,但由于境内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区域生态压力仍然较大,生态问题突出。目前阿坝州63万hm2沼泽草地和湖泊,已有11.33万hm2干涸,季节性干旱化面积更大,草原缺水达40%。。全州水土流失面积达4.65万km2,占幅员面积的55%,年均土壤流失量近2948万吨。在草地利用上,阿坝州草畜矛盾也十分突出,年草原超载率达20%~30%,过牧致使该区域退化草地面积占到草地总面积的60%。阿坝州草地沙化面积呈扩张趋势,沙化平均每年以11.8%的速度递增,现在沙化地点已达200多处。掠夺式经营使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呈扩大趋势,据观测,岷江上游地区约有1/3的面积正向半荒漠过渡,山坡中上部不少地段正由栎林向灌丛过渡,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已由灌丛林向稀疏灌丛和以草木植物为优势的半荒漠过渡。目前,干旱河谷的干旱化、半荒漠化仍在继续发展和扩大。干旱河谷分布海拔高度已达1800~2000m左右,干旱河谷除了向山坡上部有发展迹象外,还有沿岷江干流及其支流延伸的趋势[2]。

同时,“5.12”汶川地震及次生灾害对灾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较大的损害,削弱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和环境资源承载力,目前全州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1000余处,涉及威胁人民群众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4934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恢复难度较大、周期较长,任务繁重。

1.3 区域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因地理和历史发展的原因,阿坝州经济欠发达。从产业方面来看,阿坝州主要依托矿产和水能资源优势,发展高水平载能、农畜产品加工、医药、建材和民族旅游用品工业等优势产业,建设特色鲜明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区内水电行业、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行业、旅游业将面临跨越式发展,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未来如果继续走传统的原材料开采与加工、粗放的观光旅游业的发展道路,将对阿坝州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阿坝州高耗能行业对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也成为阿坝州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1.4 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截止2012年底,全州已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5座,总设计日处理能力8.06万吨,若尔盖县和金川县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在筹备中。然而,近年来新建的汶川县、茂县、九寨沟县、理县等污水处理厂均存在建设进度缓慢的现象,从开工建设到完工投入试运行一般都在2年以上,以及多数污水处理场不能正常运行等原因,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42.01%,城镇集中污水处理率为28.38%。随着阿坝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还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15年阿坝州城镇化率将达到40%,城镇人口达36万人,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加,给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如何兼顾保护生态与城镇扩张,如何在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之间寻求较好的结合点,这是一个困扰阿坝州的难题。

1.5 水电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阿坝州岷江上游流域是全州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是四川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依据规划,岷江上游干流将规划13级电站,现建成7级。水电作为阿坝州的支柱产业,对带动全州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水电的开发,特别是众多小水电的无序开发,导致植被破坏,河流、山体等自然景观发生改变,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江水断流问题突出,甚至有些不当建设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难以逆转的损失。阿坝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不仅制约着阿坝州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2 区域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优势

2.1 生态资源优势突出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物种基因库。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生物多样性特色突出,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和著名的“珍贵生物基因宝库”。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与秀美的自然风光相结合,造就了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名胜区、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大熊猫栖息地等一大批丰富的旅游资源。美丽的草原风光令人流连忘返。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被称为“世界最后一处尚待开发的旅游金矿”。

阿坝州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特色资源优势为其建设最优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发展优质农产品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州畜牧以牦牛和藏绵羊、山羊为主要畜种群,优良品种有麦洼牦牛、河曲马、三江黄牛、汶川铜羊等十余种,是四川省重要的草食畜牧业基地,其畜产品均以半野生、半野味、纯天然、无污染著称,有着广阔市场开发前景。此外,在海拔1200~2600m的河谷底部,立体条件较好,是川内以苹果、雪梨、花椒、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木生长区。茂县、小金苹果,金川雪梨,花椒、核桃等干果质优量大;松茸、蕨菜等野生食品久负盛名。目前特色经济作物已成为阿坝州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2.2 在民族地区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处联接川、甘、青、藏,沟通西南与西北、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节点上,在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中距省会城市最近,紧贴“成、德、绵”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建成了州内首条高速公路——都映高速,红原机场、映汶高速等也陆续建成。川青、成兰铁路,汶马高速、汶川至川主寺高速、九寨沟至平武高速列入省规划,阿坝州将成为交通条件最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特别是川西北交通枢纽建成后将构架起连接东西南北交通的重要桥梁,成为四川省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西进要道,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3]。

2.3 国家对生态产业的扶持

阿坝州正逢国家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难得机遇,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西移,使阿坝州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发展潜力日趋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已成为国家优先投资的重点领域。

中央、省对生态产业发展加大了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环境保护支出科目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出台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重点区、生态移民等政策,逐步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据统计,中央财政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资金,1996年为7亿元,到2000年达到了140亿元;用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也大幅度增长。

3 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

根据阿坝州的战略地位、生态现状和发展思路,生态保护、生态旅游、人居环境建设、工业集中与生态化应是未来阿坝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主导旋律。无论我们愿意与否,产业化进程,特别是工业产业化必然带来生态和环境的破坏。阿坝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工业化过程必然产生与生态和环境的新冲突,这个问题不容回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把产业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例如在发展旅游时,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环境承载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及开发强度,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在发展工业时,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进行集中管理及治污;提高资源型、高耗能工业的准入门槛;围绕资源的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清洁产生和产业链延伸,培育发展关联配套的产业网络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壮大产业进程的同时能够努力做到的。

3.1 以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带动生态产业发展

3.1.1 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地质遗迹和珍贵文物保护单位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立足阿坝州高山峡谷、湖泊、瀑布、河流、冰川、森林、草原等自然风光和藏羌民族风情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自然风光、高原生态、民族风情等特色生态旅游。

加快建设藏羌文化走廊和世界自然遗产走廊,拓展南部、东北和西南三环线,全力打造汶川映秀、茂县凤仪、松潘川主寺和马尔康镇四个交通枢纽及游客集散地,全面优化九寨黄龙世界自然遗产精品旅游区、四姑娘山·卧龙大熊猫家园户外天堂旅游区、中国汶川映秀震中旅游区、羌族民俗风情旅游区、嘉绒藏族民俗风情旅游区和冰川·草原(湿地)国家公园等6大旅游区,形成“一地、两廊、三环线、四枢纽、六片区”的旅游发展格局[4]。

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行社、导游、购物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3.1.2 依托绿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

在阿坝州生态农牧业建设过程中,积极推广新型农牧科学技术,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等的施用量,扩大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黑水、金川、小金、马尔康等县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畜品示范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关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产品认证,提高农产品质量及竞争力。

依托阿坝州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全方位、多层次开发名、特、优、新、稀产品,增加绿色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形成“小品种、精种植、深加工,高附加”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立足川西北高寒牧区的自然条件,优化畜牧生产布局和畜群结构,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推进特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工程建设,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麦洼牦牛、藏绵羊、藏鸡和藏猪等具有高原特色的牛羊猪生产,严格控制畜牧产品生产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

3.1.3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生态强州

依据现有工业基础,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工业体系。坚持工业集中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集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工业发展按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产品产业和重点绿色加工产业进行分梯次培育。利用现有的各县工业园区 (集中区)发展平台,积极开展各县园区、产业的延伸合作,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开创共同发展新方式。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推动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高载能企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抓好重点工业集中区和重点企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工业园区按循环经济模式布局。

3.2 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阿坝州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阿坝州独特的生态区位特点,决定了其在成都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国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现有生态资源的管理,促进生态资源有序开发和转化;增加在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强化对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的有效监管,从而减轻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对环境的破坏,真正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3.2.1 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力度

阿坝州草原超载过牧较为严重,草原超载率由1985年的 22.51%增加到 2010年的 39.9%。到2012年,随着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草原超载率有所下降,但仍达23.75%。应全面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通过围栏封育、免耕人工种草、造林植灌等措施保护和治理高原高寒草地以及江河源头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和提高草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能力。

3.2.2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阿坝州属于四川省规划的“川西北高原有色稀有贵金属矿产资源经济区”之一,区内有色、稀有、贵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境内矿山多为小型矿山,其粗放作业方式对环境和生态破坏较大。在矿山资源开发中,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严格审查矿山企业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规划,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规范矿山企业采矿行为,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3.2.3 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的有效监管

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组织验收的原则,阿坝州有很大一部分水电开发项目由国家环保部、水利部、省环保厅和省水利厅来组织验收,但事实上他们很难对这些水电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管,给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目前应理顺现行管理体制,强化属地监管手段,加强对水电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强化水电资源开发工程的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对已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积极治理。对新建小水电进行严格的生态评估,并在建设过程采取工程措施减少水电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新建水电应做到边建设边复垦,遏制新的重大生态破坏。

3.3 推进生态细胞工程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3.3.1 加强城镇环保基础建设,打造高原明珠城

根据阿坝州打造旅游名城的要求,有重点的加强旅游城镇的服务管理职能,完善旅游城镇接待服务设施,塑造城镇景观特色,围绕旅游服务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日隆镇、凤仪镇、唐克镇、进安镇、川主寺镇、永乐镇、漳扎镇、观音桥镇等一批重点旅游集镇的打造提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强化产业服务功能,形成自身品味特色。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根本,以增强承载能力为支撑,明确功能定位,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和自然风貌,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街净房靓的人居环境,加快建成更多功能配套、特色鲜明、精致优美的高原明珠城镇。

3.3.2 根据不同基础条件,分阶段推进生态县建设

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阿坝州启动了生态州建设,截止2012年底,阿坝生态州建设的5项基本条件有4项已达标,但“80%的县达到国家级生态县”尚未满足生态州建设要求,目前阿坝州未建成一个省级或国家级生态县。生态县建设是生态文明示范的重要抓手,在阿坝州13个县中,应根据各自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及资源禀赋特点,有重点分批次地推进生态县建设。

第一批次为九寨沟县、汶川县、理县、茂县、马尔康县等5个县。它们具有较好社会基础、较强经济实力和良好环境条件,并且生态创建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二批次为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松潘县。这4个县生态环境良好,但社会基础、经济实力弱于第一类县。不过其生态创建工作已有序开展;第三批次为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壤塘县。草原4县生态环境良好,但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未来,通过打造全省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和生态公园等举措,全面促进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 结语

在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在全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生态资源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有机融合,以环境保护促进生态产业发展,以生态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对于推进阿坝州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态州建设规划[Z].2014-5.

[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阿坝州生态文明建设思考[EB/OL].http://wenku.baidu.com.

[4]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1-5-28.

猜你喜欢

阿坝州生态建设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生态养生”娱晚年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