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

2014-04-10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仪器设备

蔡 鹰

(广东海洋大学 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创新的重要物质支持,能否有效地实现共享,决定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对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的贡献。这些年来,政府及高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建设进行了大量探讨和推动,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和效果[1],同时,客观上也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在相当部分的高校里,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实现程度并不高,不少高校只是在形式上启动或者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实质上的共享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障碍还是在局部利益、观念、人员配置和经费安排等方面。要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共享,必须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和配套措施放在首要地位,因此,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要求和意义。

1 共享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上的缺陷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着2个关键性的缺陷。一是缺乏可以将高校内各单位部门的大型仪器设备和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整合起来的共享管理体制[2];二是制度建设及相应措施的系统性和覆盖面不够,缺乏刚性、有效的要求,从而不能保证共享工作的持续有效,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良好实现。

目前,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大量研究主要是侧重于技术信息平台和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方面,部分研究对运行机制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1,3,4-6],但对共享体制的研究和实践不多。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涉及到多个教学教辅研究单位、不同层次的实验室和学校职能部门,与实验室工作人员、教学教辅研究单位管理人员、学校职能部门人员等的工作紧密相关,要将这些不同的单位部门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这个立体结构系统整合起来,解决单位部门和人员参与共享工作驱动力不足的问题,首先必须建设科学、规范和系统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加强配套的运行机制和技术信息平台等的建设,否则,就难以解决不同单位部门、实验室和人员的利益诉求,就难以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共享,难以引导他们重视共享工作,从而使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流于形式。

2 共享管理体制的构建

2.1 共享管理体制的建设是实现共享的基础

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不是简单地将大型仪器设备集中起来,建立信息平台,开放使用,而是同时要将单位部门的管理能力、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技术力量、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结合大型仪器设备一起体现在共享中[3]。

从客观现实上来分析,可以发现,正是由于没有建设起科学合理的共享管理体制,使与共享相关的制度、规定等没有形成合力,执行力不强,导致了相当部分高校共享工作推进不理想或者流于形式。因此,只有建设好共享管理体制,才能将分散安置、由不同单位部门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整合起来,将制度统一和相互配合起来,将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引导到共享的轨道上,形成有机整体,保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持续稳定。

2.2 共享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设想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模式主要有3种:分散安置、独立管理、没有开放共享;集中安置、独立运行(分析测试中心);分散安置、统一管理、开放共享[7]。但目前更多的情况是:分散安置、松散管理、共享不力。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可分为3个方向:教学教辅研究单位内部的共享,校内不同单位部门之间的共享,高校与社会共享。

在体制构建上,可以按照统筹管理、分散与集中安置相结合、开放共享的原则,确定三级共享管理体制,即校级管理机构、二级管理机构和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岗位。

校级管理机构由分管设备工作的校领导负责,由教育、主要学科、科研、设备、技术等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组成,日常管理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校级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制定及审议与共享相关的校级管理制度,协调指导二级管理机构的工作,界定参与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审议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与处置申请,检查及考核共享的落实情况。

二级管理机构指大型仪器设备所在的教学教辅研究单位,包括集中了一定数量大型仪器设备的分析测试中心等,其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机构由该单位分管教学实验或科研或设备的负责人负责,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设备管理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组成。二级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具体工作,统筹使用所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采取措施鼓励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执行共享工作。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岗位构成了共享管理体制中的基础执行层,由专职或兼职仪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根据二级管理机构确定的职责和任务要求,执行共享工作,并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管理、维护。

2.3 建设与共享管理体制配合的分层次共享平台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制应该是一个立体、分层次、系统的体系,按照统筹管理、分散与集中安置相结合、开放共享的原则,与共享管理体制相配合的共享平台可分为3个共享层次进行建设,即校级共享平台、二级共享平台、基础共享平台。

校级共享平台主要是按照共享管理体制的要求,通过建设共享网络信息平台,将二级和基础共享平台拥有的实体大型仪器设备统筹起来,同时,充分发挥校级共享平台的信息公开、共享、指引等作用,使共享体制及与其配套的运行机制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作用,保证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目标的实现。

二级共享平台主要是在二级管理机构的覆盖范围内,将所属的基础共享平台统筹管理起来,使其发挥良好的效益。

基础共享平台主要是在学科、实验室或者研究团队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学科、实验室、研究方向将大型仪器设备统筹起来,构建共享平台。

不仅分析测试中心的仪器设备应该集中起来,其他二级、基础共享平台的大型仪器设备也应尽量在一定范围区域内集中起来,以提高共享管理效率、减少场地、管理和人力资源成本。

3 共享管理机制的建设

3.1 建设约束性制度,保证共享的实现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推进和效果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大型仪器设备所在部门及人员缺乏利益驱动和制度的刚性约束[8]。在目前的高校环境下,不可能也不应该将利益过多地倾向于某一方面的工作,因此,在利益驱动不足的情况下,应该用制度对共享工作进行刚性的要求,明确二级管理机构、所属实验室、研究团队及相关人员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中的责任、任务和工作目标,并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执行情况列入年度考核中。在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处置上,不仅考虑教学、实验与研究的需要,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可以实现共享的程度、效果,对在大型仪器设备上重购置、轻管理、轻使用的单位部门,对在落实共享工作上不作为或者敷衍应付的人员,在制度上明确给予相应的制约或处理。只有具有较强约束力的制度,才能推动共享的实现和保证共享持续有效运行。

3.2 完善制度推动共享规范运行

只有科学、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才能系统、规范、自觉地发挥作用。确立管理体制后,实现共享的关键就是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通过管理手段将大型仪器设备统筹整合起来,将相关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调动起来,建设比较完善的制度,覆盖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维护维修、处置、操作培训、共享使用、日常管理、共享网络平台管理、收费、经费核算、奖惩激励、效益评价等方面[9-10]。

在共享制度中,要协调好教学、科研、服务的关系,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和个人的关系,设备功能与人的知识智慧的关系以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本职工作与兼职完成共享工作的关系。通过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明确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方向、范围、服务对象、开放方式、工作机时等。

完善、具体和可操作的制度是大型仪器设备实现共享、规范运行的依据和指引,是共享工作的制度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落实的过程,必然也成为共享工作不断得到推进和逐步规范运行的强大推动力。

3.3 建设激励制度为共享提供动力

在共享机制的运行中,部门及人员的执行力及共享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人员的共享意识、管理水平以及熟练使用和发挥设备功能的专业能力[11]。通过制度去体现利益驱动,激励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打破目前因共享工作没有给部门和个人带来明显利益从而不投入或投入不理想的状态。

可以考虑制定扶优、扶强、扶特的激励制度,在项目、经费和津贴上支持部门的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及团队、个人的发展需求。除了学校集中的共享平台,如分析测试中心的人员,相对专职进行仪器管理和共享工作外,其他教学教辅研究单位人员大部分都是兼职负责仪器管理和共享工作的,因此,在工作量、津贴和职称评聘上应适当对人员的共享工作给予体现,使工作人员在精神上、经济待遇上得到与共享工作相称的实惠,更好地吸引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员参与到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共享工作中。

3.4 突出培训与指导的地位

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者进行培训和指导,使他们能够合格地使用仪器,是共享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环节[12]。国内外的一些高校在共享工作中十分重视仪器使用培训工作,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培训制度,要求所有需要使用仪器的人员必须培训合格。采取集中培训、一对一培训等方式,使用者可以参加计划内的培训,也可以是单独预约培训,在共享网络信息平台上有仪器的培训资料,详细列出培训要求、培训人员安排、培训内容、操作过程及碰到的各种问题的解答、相关仪器室的规章制度、安全注意事项等[13],这种做法很有参考价值。

在高校中,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操作的人员,包括相对专职的分析测试中心人员,他们同时负责着实验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不可能腾出太多的时间来具体操作设备,这是严重影响仪器共享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此,在共享工作中,必须突出培训与指导的重要地位,在他们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中,明确将培训、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保证在年工作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对于专职人员,工作量的次序应是培训、指导、操作和其他工作,兼职人员的工作量次序可以是主体工作、培训、指导、操作和其他工作。在共享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培训与指导这个关键环节,由此带动起共享工作的其他环节,提高仪器的开放使用率,促使工作人员维护好仪器设备,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3.5 检查与公示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不少高校都制定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绩效考核体系,也通过一些方式对共享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但是共享工作的推进和落实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可以说,缺乏具体的、到位的检查及配套的制约,常常会导致汇报材料可能很漂亮但实际情况不理想的情况出现。

为了保证共享管理体制的稳定和机制的正常运行,高校应考虑由校级管理机构定期组织检查,组织若干个小组,结合二级管理机构、设备管理部门的自查情况,通过现场各种共享工作记录、仪器设备所在单位部门的报告以及客户的评价,检查和评价各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效果、执行共享相关制度的质量,同时,将检查的情况在校内进行公示,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具体单位部门,并由检查小组负责跟踪整改情况。整改完毕后,公示整改结果。检查和整改的情况建议纳入对单位部门及二级管理机构负责人、仪器管理负责人、管理使用人员的年度考核里,从而使共享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持续有效,引导共享工作向着系统化、规范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设对于推动和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十分重要,还有不少的问题需要去研究、探讨和解决,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上不仅要重视仪器设备等硬件的作用,核心上更要重视管理的作用、人员的作用。共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设到位后,要坚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内部检查、整改、公示等保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虚设。只要能坚持将共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和研究团队创新建设的重点工作去抓,就一定能持续有效地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

[1]英卫峰,高言,赵会武.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13-215.

[2]张玉平.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系统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9-12.

[3]丁爱侠,郑春龙.促进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的“三分管理法”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1):91-94.

[4]赵醒文.高校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准备,2011,15(5):6-7.

[5]王晓燕.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利用效率提升机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9):15-17.

[6]周腾蛟,史宝中,王传银.高校大型仪器共享体系的构建设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188-191.

[7]张家栋,何凌,丁鹏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7):171-173.

[8]项晓慧,阮慧,李五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96-199.

[9]刘丽琴,陈永清.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208-210.

[10]朱军,周建军.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207-209.

[11]刘嘉南,胡今鸿,潘信吉.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制约因素的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62-164.

[12]毕卫民.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推进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58-261.

[13]程敬丽,楼建晴.美国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管理与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2):168-170.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仪器设备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