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4-04-10李勇军张海燕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性竞赛创新能力

李勇军,张海燕

(1.湖南大学 教务处,湖南 长沙 410082;2.湖南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1]。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高校“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在十八大报告中也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3]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湖南大学历来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统筹规划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进实验等活动,大力促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教学计划、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的衔接和结合。通过多年实践,基本形成了基于课外科研项目、实验室开放、学科竞赛、社团活动4种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模式。

1 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实践思路与概况

学校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教高厅函[2007]20号)为思想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强调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教学和个性化培养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2007年以来,各级各类创新能力训练项目每年立项450余项,参与学生2 000余人。在获批的立项项目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共529项,参与学生1 587人,项目进展呈现以下特点。

1.1 精心培育,择优立项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指导教师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申报积极性非常高,必须精心选拔、择优立项。每年春季启动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先后经过学院初评、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还要确定部分优秀项目作为学校重点项目。要求项目成员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做好项目前期研究。每年9月,学校通过组织重点项目负责人公开答辩、专家评审的方式优中选优,确定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报教育部。立项时项目不受专业限制,涉及学校22个学院,并鼓励学生成员交叉组队开展研究工作。

1.2 自主研究,注重过程

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过程中,始终贯彻“兴趣驱动、自主研究、注重过程”三大原则,特别强调学生研究的自主性和项目评定的过程性[5]。自主研究包括2个层次的内涵:一是学生申请项目时积极思考,强调学生自主申报;二是项目进展过程中,充分发挥项目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研究的所有环节。实施创新性实验计划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为了产出多少成果。学校给学生创造宽松环境,鼓励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允许学生研究失败。每次项目评审、中期检查、结题答辩或为学生释疑解惑时,特别强调项目研究的过程,重视学生在研究中所做的具体工作。

1.3 细化管理,积极引导

项目实施大体包括选题、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4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6]。魏东晓先生提出,在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计划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细化每一个工作环节[7]。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主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科技处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全面负责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教务处牵头制定“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经费报账细则”、“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也根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特点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学生提供相应条件,引导学生开展创新训练。学校还成立由相关学科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制定项目评审标准,负责项目评审、中期检查、结题答辩、效果评价等。各学院相应成立院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院内项目的申报、筛选与日常监督管理。

1.4 完善保障,有效激励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保障机制,对调动学生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具有关键性作用,主要是经费保障和资源保障两方面。学校设立创新性实验专项资金,每年按照教育部下拨经费1∶1配套,确保项目参与成员生均达到1万元,全部用于项目研究,由学生根据需要使用。为保证学生按财务制度安全使用经费,需先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由教务处负责审批。资源保障方面,学校提供省部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1个,校级实验室72个,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项目结题后,学生可申请免修有关课程学分,指导教师可计算工作量,同时学校还对优秀项目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2 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模式探索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校开始积极探索实验室向本科生提供预约服务,通过开放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2001年起,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每年资助大学生开展各类创新活动,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训练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4种不同的训练模式。

2.1 基于课外科研项目的三级创新能力训练模式

从2003年开始推行的大学生创新训练(SIT)计划,先后立项3 600余项,吸引1.4万多名学生参加,1万余名学生获得创新学分。教育部和湖南省先后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研究性学习计划后,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已构建了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性训练模式。基于课外科研项目的这一模式呈现以下特点:

(1)项目性。必须以研究项目为载体,选题必须进行论证,确保选择适当。

(2)研究性。要围绕项目提出的问题进行尽可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开放性。学生选题不受专业约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所出现的交叉学科或跨专业领域的研究。

(4)独立性。独立是基于项目模式的灵魂,只有学生独立进行目标、开展研究、解决问题,才会从中找到科研与学习的乐趣,才能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5)主动性。学生在兴趣驱动下申请项目,才能摆脱被动的痼疾,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角色转换,充分开发出自己的主动潜能。

随着这一创新训练模式的形成,学校越来越意识到它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从而将其引入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中。例如鼓励以优秀项目替代综合学年论文、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生物学院就将创新性实验计划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全部参与。

2.2 基于实验室开放的创新能力训练模式

实验室开放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大部分高校都积极推进实验室资源的开放与共享[8]。作为“985工程”高校,实验室(中心)具有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一流实验队伍,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重要基地,向本科生开放是促进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客观要求。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原则,尽量做到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对象等多方位的开放。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推动下,形成了基于实验室开放的大学生创新训练模式,主要形式有:

(1)实行课程实验开放。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将部分实验内容作为开放项目,对学生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实验或课内未完成的实验,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完成。

(2)设立“开放实验”课程。开放实验课程不受学科限制,要求每个学生完成1学分,由学生自主选择。

(3)学生自主研究型实验。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行拟定有关课题,结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条件开展相关活动,实验室提供相应条件并指派教师进行指导。

(4)开发研究创新型实验。由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征集项目向全校学生开放,研究创新型实验要求综合多门课程、甚至多个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5)学生参与创新计划的实验。各级各类实验室都应为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提供必要条件,满足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愿望。

(6)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相关实验。充分利用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相关实验。

2.3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能力训练模式

在教育部及有关部委积极推动下,学科竞赛已成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重要载体,我校逐步形成基于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创新训练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动力。学科竞赛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它既推动了学校教学和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又赋予了校园文化新的内涵,为此学校需要重点做好3个“四”:

(1)加大“四项投入”。即加大学科竞赛硬件建设投入,加大学科竞赛专项经费投入、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加大指导学生时间投入,激励学生加大学科竞赛的精力投入。

(2)注重“四个结合”。即学科竞赛与专业学习结合,学科竞赛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结合,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结合。

(3)强调“四个并重”。重视学科竞赛结果与重视学科竞赛过程并重;重视导师主导作用与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并重;重视高级别竞赛参与重视校内竞赛组织并重;重视参赛选手培训与重视学生受益面并重。

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近3年有1 200名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

2.4 基于社团活动的创新能力训练模式

学生社团在强化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锻炼团队协作、突出自主学习等5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为充分发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主观能动性,我校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将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引入课余时间中,鼓励学生自发成立科技创新类社团。例如创新训练协会、赛车俱乐部、科技研发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创新训练项目,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参与。经过几年发展,基本形成基于社团活动的创新训练模式,围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开展系列活动,例如创新训练研讨班、指导教师专题讲座、项目成员学术沙龙、集体参观科研实验室、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会等。在每年举办的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上,科技创新协会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研发的成果。方程式赛车俱乐部从2006年以来,以参加美国SAE方程式赛车竞赛为载体,吸引不同专业学生参与,在整车研发、设计与制造的过程中,加强了各学科、专业之间交流合作。积极推广SAE方程式赛车活动的经验,推动全校学生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获得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构建创新能力训练交流平台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的提升离不开团队的交流与合作,教育部每年都会组织全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项目交流研讨会。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3.1 交流学术,开阔眼界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科生学术交流制度,或者在学校的各项学术管理规定中考虑到本科生学术交流的需求[10]。按照通常学术交流的规格,鼓励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学校定期为大学生举办学术研讨会,使每个论文提交者都得到一次大会交流的机会。同时倡议学生宣讲参与科学研究、积极申报项目、投身科技创新的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科研程序,培养自身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选拔优秀项目和学生参与全国或全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术研讨会,学习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返校后向其他学生宣传交流。

3.2 建立团队,自我管理

组建创新小团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可以让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11]。按照不同专业特点,将全校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分成机械、电气、材料、化学、环工、计算机、土木建筑、金融、经贸、会计等理科、文科不同类别的创新小团队。每个小团队自主推选组长、副组长,负责定期开展活动,召集成员交流心得、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各创新小团队还负责对本专业低年级学生进行宣传、指导。学校根据各创新小团队活动开展情况,召集组长进行跨学科交流,通报各自研究情况。通过创新小团队的建立,可以有效推动项目成员自我管理和过程监督,促进创新研究的积极开展。

3.3 宣传典型,以点带面

典型示范是指借助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影响力,教育和感化学生,使得学生自觉地将优秀的思想和良好行为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质和个人行为[12]。为及时总结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成功经验,发挥优秀项目典型示范作用,学校可在校报开设“创新展示”专栏,综合报道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典型事例的同时,通过电台、电视台定期宣传优秀成果,利用展板、实物、传单等形式举办成果展示活动。举行先进典型案例报告会,宣讲优秀学生开展项目的成功经验。

4 结束语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校已初步构建基于三级创新实验计划、实验室开放、学科竞赛、社团活动4种大学生创新训练模式,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创新文化。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涉及很多因素,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与加强,例如课程教学如何提升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等,我校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与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模式。

[1]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04-24).http://www.gov.cn.

[3]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张友琴,王萍,朱昌平,等.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67-170.

[5]陆源,厉旭云,叶治国.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11-16.

[6]乔连全.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调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1):87-90.

[7]魏东晓.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增刊1):36-39.

[8]韩响玲,金一粟,穆克朗,等.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 全面推进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0-13.

[9]董艳.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4):41-44.

[10]任良玉,张吉维.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3):108-113.

[11]胡青春,郑志军,宋珂.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84-86.

[12]周吉珍.浅析典型示范在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6):22-23.

猜你喜欢

创新性竞赛创新能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