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

2014-04-10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院校

李 衔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江苏 无锡 214153)

我国校企合作的雏形是1958年的半工半读教育,改革开放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有1 000多所高职院校,在国家强力推动下,无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创建出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可从不同角度评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劣并进一步优化它。

1 单项合作、多项合作、全面合作的评价

根据合作项目数量的不同,校企合作可分为单项合作、多项合作和全面合作。

1.1 单项合作

校企单项合作至少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在同一时间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社会服务等功能仅开展某一方面的合作;二是指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在同一时间的合作只限于某项功能且仅开展该功能上的一个项目的合作。本文所述的单项合作主要是指后一种合作的模式,例如只在人才培养领域合作且只选择其中的一个项目进行合作。

单项合作的内容包括:(1)专业建设:企业只为高职院校提供专业建设上的帮助;(2)教学指导:聘请企业专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与高职院校教师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3)开发课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制订教学计划与实训标准,开发的课程具有实际工作任务结构模块化,理论与实践、技能与文化内容综合化,教学做一体化,评价开放(引入企业及社会)化等特点;(4)开发教材: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先从讲义入手,逐步修正,最后形成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5)师资建设: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育教学工作,承担课程教学任务;(6)教学见习:学生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后,到合作企业现场观摩企业工作程序、生产流程等,并实际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动手制作产品,较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7)顶岗实践: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学习任务后,根据顶岗实习方案,到企业顶岗实习,强化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塑造学生综合素质;(8)共建实训基地: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与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实训基地可在校内,也可在企业,即把教室建在车间,或把车间建在学校;(9)毕业生评价: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毕业生的质量进行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单项合作点多面广,但成效一般,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有的合作企业尽管代表了行业先进水平,并有能力制订行业人才培养标准,但由于企业处于稳健发展阶段,不需要大量新增员工,所以只愿意在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开发课程、开发教材等方面与学校进行单项合作;二是合作企业规模不大、档次不高、能力不足,只具备进行某单项合作的条件。这就决定了学校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校企合作,首先是寻求与能够代表行业水平并处于快速扩张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全面、全程合作,以期系统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其次是综合选择多家企业,分别与之在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同环节进行单项合作,以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1.2 多项合作

指校企双方在同一时间开展2个以上项目的合作,合作项目既可以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社会服务等三大功能中的两大功能,如高职院校既利用科研优势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等,又根据合作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将高职院校建设成合作企业的职工培训基地,也可以是围绕三大功能中的任何一项功能而展开的2个以上项目的合作,如在1.1节中列出的9个合作项目中进行2个以上项目的合作。

多项合作虽然是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已比单项合作模式有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点多面广、成效一般的问题,还需要优选合作企业,走集约化合作之路。

1.3 全面合作

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在同一时间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社会服务等三大功能开展全面合作。校企双方不仅进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系统性合作,而且联合建立工程研究中心、质检中心、工艺设计中心等,开展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等全面的合作,学校还通过向企业提供培训、咨询、策划等开展校企合作[1]。这种合作模式目前在高职院校虽然不多,但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因为这是成本最低、成效最大、多元受益的全面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全力以赴争取这种合作模式。

2 学校主动模式和校企互需模式的评价

根据校企双方提出合作要求的先后,可分为学校主动模式和校企互需模式。

2.1 学校主动模式

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主动提出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2]。具体而言,就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企业只是根据高职院校的某一项或少量要求而进行配合,例如选派人员作为实践实习教师或兼职理论课教师等。这种合作模式类似于单项合作模式,既零散,又短期,是一种最无奈的合作模式。如果说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处于初始阶段时,这种合作模式还占主体的话,那么,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已初具规模的今天,这种合作模式显然应当逐步退出校企合作。

2.2 校企互需模式

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企业提出人才需求标准、专业要求,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然后签订联合培养人才协议[3]。在校企互需模式下,学校负责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并将企业文化、生产工艺、生产操作等嵌入相关课程;企业则负责实践教学和技能操作实训,使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成为熟练的技术人才。这是一种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因此,无论是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还是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等,都应当真正关注、宣传、支持、践行这种校企合作模式。

3 进企业模式与入院校模式的评价

根据合作场所的不同,可分为进企业模式与入院校模式。

3.1 实训室进入企业模式

指由企业提供实训场地、管理人员和其他实训条件,将高职院校实训室建在企业,使单纯的实训室转变成生产车间,企业是实训室的管理主体,校企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训课程。在实训中,学生专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相对接、实习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一致[4]。这种合作模式,尽管理论上成立,但是从实际来看,由于校企的角色不同,目标也不同,这种合作模式即使有也不会多,更难长久。

3.2 生产(经营)车间进驻院校模式

高职院校根据专业需要引企入校,由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管理的标准,高职院校提供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求的环境、场地和设备,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拥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要素,如场地、设备、技术、管理、人力(师生)等优势,一些企业愿意将生产车间、经营店铺、科研机构等建在高职院校内。其优点是理论与实践相衔接、教师与师傅为一体、学生与员工为一身、教学与生产经营成系统。高职院校应当重视这种合作模式,但也要看到:这种合作模式很难普及到每所高职院校,也不可能在每所高职院校的每个专业都能够采用这种合作模式[5]。

4 浅层合作、中层合作、深层合作的评价

根据合作层次的不同,可分为浅层合作、中层合作、深层合作。

(1)浅层合作。指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停留在一时一事或一时数事的水平上,不仅合作时间短,而且合作数量少。因此,高职院校要尽量减少这种合作模式。

(2)中层合作。指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已有一段时间,而且合作数量可观,双方建立起了互信的合作基础,高职院校还可以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高职院校要继续培育这种合作氛围,提高合作能力,不断加大合作长度和合作宽度。

(3)深层合作。指高职院校与企业相互渗透,一是建立高效、有序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包括机构健全、制度科学、活动高效、经费多元等;二是促进校企共生发展,如共定培训方案、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互培互聘教师等;三是全面开展社会服务,如建立“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技能培训平台与鉴定平台;四是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形成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质量评价机制等[6]。总之,校企合作是全面的和深层次的,不但包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而且还覆盖了三大职能的所有工作内容,真正使校企融为一体,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5 入学前订单模式和入学后订单模式的评价

根据订单合作模式的不同,可分为入学前订单合作模式与入学后订单合作模式[7]。

(1)入学前订单合作模式。指高职院校按照企业需要培养人才,并与企业共同制订招生计划,共同进行宣传与录取工作,并签订学生、家长、高职院校、企业等四方协议。由企业提供部分学费、设立奖学金,指导实践教学、参与对学生的考评、接收学生就业;学生认真完成学业,做到品学皆优,无正当理由必须履约到企业就业;家长则要承担监护及违约责任。这种合作模式现在很少,主要原因是未来情况难以预料,往往效果不佳。

(2)入学后订单合作模式。指学生入校学习一段时间后,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商,在不同专业选择学生构建订单班并展开合作。从时间来看,可分为0.5(入学半年后,下同)+2.5模式、1+2模式、1.5+1.5模式、2+1模式、2.25+0.75模式、2.5+0.5模式。从流程来看,首先,校企需要明确订单班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其次,进行招生宣传,学校、企业、学生互选;最后,组建订单班,按照协议实施工学结合,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知识学习的互动与循环,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是目前最为盛行的一种合作模式,在一些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中已有近一半学生进入了订单班。订单班很受欢迎、效果也好,但由于能够开设订单班的企业有限,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牵头组建订单班,以不断扩大这种合作模式。

6 优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途径

综合上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很多,它们各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显而易见的是,应当优先选择全面合作模式、校企互需模式、生产(经营)车间进驻院校模式、深层合作模式、入学后订单模式等;其次选择多项合作模式、中层合作模式、学校主动模式、进企业模式等。

科学地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是一项复杂、系统、综合的工程,只有统筹兼顾、科学协调,才能达到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效开展的目的。

6.1 加大政府促进作用

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政府具有极大的促进、推进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市场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促进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一定要加大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促进作用。

(1)立法强力推进各方参与校企合作。由政府制定“校企合作促进法”,一要明确政府职责,确立其主导与统筹的社会环境;二要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确立企业主导的校企合作机制[8];三要明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评价标准,确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四要明确舆论宣传导向作用,大力弘扬职业平等,劳动至上的价值体制;五要明确教育的不同类型,构建职业工作体系;六要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责权,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责权体系。

(2)制定落实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经费保障政策,而政府的政策导向非常重要。2007年,宁波市政府曾对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的每个企业给予200~250万元的奖励,规定企业接受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及向高职院校捐赠仪器设备的可酌减一定的税额[9];2008年和2012年,宁波市先后颁布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和《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办法》,极大地推进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可见,政府要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制定全方位的优惠政策,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

6.2 提高校企合作满意度

只有在企业确认有利于其合理愿望和利益的实现,只有高职院校认识到校企合作确实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学生能够感受到参与校企合作确实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即在三方都满意的情况下,校企合作才能真正获得有效保障。

第一,要做好全方位对接,如理论与实践对接、校园与工厂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学生与员工对接、培养标准与用人标准对接等。

第二,要重视高职院校服务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要能够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科学技术成果要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社会服务要能够得到企业的满足等,这样才能以实力吸引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第三,要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10]。学生的“关键能力”不仅包括技能操作能力,还包括岗位识别能力、岗位应变能力、岗位创新能力等。

第四,要开办适用的专业。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一定要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切实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凝聚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使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11]。

6.3 充分重视企业利益

企业的利益,既包括能够得到急需的人才,得到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培训现有的员工,联合解决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难题,提升企业社会形象等,也包括企业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人员的储备。因此,在校企合作中,不仅要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要充分重视企业的合理愿望和利益,为校企合作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实时性,能够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师资选拔、实践教学、课后评价[12]、实习设计、毕业生评定等诸多环节,多角度、全方位地参与合作。

6.4 校企合作选择企业的标准

选择不同的企业进行合作,必然有不同的合作效果。笔者认为,选择合作企业的标准除了要有社会责任感以外,还要考虑以下标准:第一,要有相当经济规模、技术领先、管理科学,在当地能代表行业水平;第二,企业处于高速扩张期,对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有较大的需求量;第三,学生所学专业与企业专业对口,企业对每批实习生能安置20人左右,以降低实习的风险性[5];第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避免校企合作的短期性;第五,建立培养人才长期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全程、系统合作。

[1]李龙根,贺定修,范明明.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59-60.

[2]黄振贤.创新型中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2):160-161.

[3]苏小冬,张加乐.高职院校互惠式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6):70-72.

[4]王玉栋,张莹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8):24-25.

[5]黄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73-74.

[6]宋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00-101.

[7]刘洪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1(5):10-13.

[8]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9]袁建胜.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执行院长苏志刚:我们最关注就业质量[N].科学时报,2005-01-08.

[10]吴莹,唐大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优化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5):30-36.

[1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68-73.

[12]徐冰莹.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281.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