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与艺:美声唱法的移植与超越

2014-04-10李童童

山东工会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吐字美声唱法唱法

李童童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技与艺:美声唱法的移植与超越

李童童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美声唱法是源于意大利的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歌唱艺术,在世界歌坛享有极好的声誉,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已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严谨的声乐演唱体系。在它的光环笼罩下,世界各地的美声唱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完善。在中国大地上,美声唱法同样得到生根发芽。如何洋为中用,中西合璧,使歌唱者既能唱好外文歌曲,又能唱好中文歌曲,成为中国美声界共同的研究课题。美声唱法必须在科学的发声体系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民族语言特点将技与艺完美融合,才能完成在中国的移植与超越。

美声唱法;技艺特点;技艺标准;技艺结合

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在朱利奥卡契尼的《新音乐》一书中首次提出。随后,在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歌剧,使美声唱法趋于完善。这种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其演唱风格得到了全世界专业人士的认可,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美声唱法自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在我国老一辈声乐艺术家的不断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飞速发展,很快就在文化艺术底蕴极其丰厚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对我国的整体声乐艺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何“洋为中用”,将美声唱法的优势与我国声乐艺术、语言特点相结合,使属于中国自己的声乐学派走向世界?这是中国美声歌唱家不断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的美声演唱舞台实践及对美声唱法潜心研究,对其技艺特点、要达到的技艺标准、提高演唱的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美声唱法的技艺特点

在意大利文中,美声唱法称为Bel canto,即“柔声唱法”,意为“完美的歌唱”。科学的发声方法、优美的音色、和谐统一的音区、严格的声部区分、庞大的音量、整体的共鸣是其主要特点。“完美的歌唱”,更要求演唱者具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这种艺术表现力主要靠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来对歌曲的内涵进行全方位表达,取决于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以及个人的表演和文化艺术修养。这也是美声唱法在歌曲表达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美”与“声”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要想唱得美,就要运用好声音这个载体,在声的基础上使之更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

二、美声唱法的技艺标准

美声唱法不是我们本民族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中国的听众、观众的审美观与它存在着很大距离。在美声歌唱中,要特别注意民族性,包括吐字、归韵、感情、风格、表演、气质等,即将美声中国化、民族化,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性。这样,中国的老百姓才能听得懂,才能喜欢。所以,在美声演唱中要注重声、字、情、表、养五个表演素质的养成。

(一)声

指声音的条件、用法和掌握技术的能力。声音条件即是嗓音条件。有一副好嗓子是歌唱的有利条件,但不代表就一定能唱好。天然优美动听的嗓子是经过后天磨练与雕琢的结果。总体来说,声音可分为五类:真声,假声,混声,真混声,假混声。混声唱法是美声唱法的一个重要标志,即将头腔、口咽腔、胸腔的共振有机结合,在歌唱中拓展音域、统一音色。要做到混声共鸣,既要用好共鸣腔体,又要用得自然,形成自己独有的声音特色。所以,美声唱法的塑造过程,其实也是制造我们嗓音乐器的过程。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达到出色的演出效果,具体要根据所要演唱的作品风格而定,切不可一种声音生

搬硬套所有歌曲,那样,“声”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字

语言在歌唱中担负着传情达意的重任。有些美声歌唱家演唱外文歌曲很好,演唱中文歌曲时往往出现咬字、吐字不够清楚的问题。这是因为欧洲的民族语言是在口腔后部或咽腔构成元音,便于发声和形成整体共鸣,而汉语发音吐字时“子音”和“母音”的距离较远,语音复杂,要获得整体共鸣,因而增加了吐字咬字难度的缘故。在我国,对歌唱中的咬字、吐字非常讲究,戏曲、民族等各类唱法无一不把咬字和吐字作为研究重点。所以,美声唱法研究中国语言非常必要,需要向民族传统吐字学习,力求做到声母准确灵巧,韵母形态保持好,归韵要自然而适时,还要处理好语气的轻重缓急。所以,美声唱法的吐字一定要讲究科学性、统一性、民族性,以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三)情

指声情并茂,以情带声,要求歌者用情用心来歌唱。“有情气畅声则顺,无情气短声则单”。可见,情是声的灵魂。不同风格的美声作品要有不一样的感情和韵味来表达。这就要求演唱者在理解并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要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即演唱者除了要把歌唱语言同灵活的呼吸、通畅的声音、贯通的共鸣协调起来之外,还要在不偏离主题情感表达的前提下,运用自己的音乐素养及艺术文化修养的积累,深入表达歌曲的内涵,抒发歌曲的情感,使作品得到升华,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这样才能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

(四)表

指表演、动作、气质、风度的综合,即舞台感染力。舞台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一位美声歌者在舞台上表演,有一个良好的舞台形象已经成功了一半。所谓的良好的舞台形象,是指演唱者从上台到下台的这段时间里,个人形象、气质和风度的整体展现。一般美声表演者给人们的印象是大气端庄、高贵儒雅的形象。这就要求演唱者在上台时、演唱过程中以及下台时,应以不同的艺术感觉来完成整个舞台表演。所以,美声唱法不能忽略表演技巧,它是表情达意的有力帮手。掌握了纯熟的表演技巧,会使歌唱者的演唱插上翅膀,使歌曲表达得到更好的润色与诠释。

(五)养

即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及文化修养。音乐素养是指人在音乐方面所具有的敏锐的听觉、鲜明的节奏感和良好的音乐感觉,即我们所说的音准、节奏和乐感。在良好的先天因素基础上,再进行后天的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才能具备学习音乐的前提条件,两者缺一不可。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也是一位优秀的美声歌唱家所要具备的条件。如果只有音乐素养,没有平日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的积累沉淀,就会使歌曲内容的表达浮于表面,缺乏内涵和表现力,没有完整感,犹如一颗枯枝,没有生命力。所以,一个优秀的美声歌唱家应该是一个全面手,一个综合素质人才。

三、掌握好美声唱法的重要途径

相比其他唱法,掌握好美声唱法需要的时间整体较长,强度较大,一般会经历自然阶段、不自然阶段、科学的自然阶段三个阶段。在自然阶段,演唱者凭自己本有的嗓音条件来演唱歌曲;不自然阶段,会出现声音、气息、共鸣及各个肌肉群的不平衡、不协调的打架状态;进入到科学的自然阶段,就能做到对声音收放自如,表现作品到位,进入歌唱的自由王国,不必在歌唱时考虑过多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表达中去。掌握好美声唱法,有以下重要途径:

第一,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发动机,没有正确的呼吸方法来控制、运用气息,就不会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呼吸的方法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三种。较前两种方法,胸腹式呼吸法对于美声唱法更有优势。“胸腹式呼吸法”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与两肋,以及腰腹部肌肉群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即横膈膜的呼吸。其特点是:吸气较深,吸气量大,控制气息的能力强,呼气均匀有节制,有明确的呼吸支点,扩展音域,并使高、中、低三个声区协调统一起来。“胸腹式呼吸法”是中外声乐界普遍采用的一种科学且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可以通过快吸慢呼或慢吸慢呼的方法获得胸腹式呼吸。快吸慢呼,即急速吸气后略做停顿,而后缓缓呼出。可以体会惊讶的状态,这时横膈膜在起有力的支撑作用。这是歌唱时最常用的一种呼吸方法。慢吸慢呼,即将气缓缓吸入,略做停顿后再缓缓呼出。这时胸廓自然向前向上抬起,肋肌和腰部有向四周扩张感。可以体会闻花香的感觉,自然、平静、柔和。呼气时要均匀,有节制,将腹部横膈膜以下的肌肉群放松、送气。形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就可获得正确的歌唱通道,使声音更加通畅。

第二,母音。我们歌唱中常用的母音一共有五

个,分别是a、e、i、o、u。发声时,应根据演唱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母音进行针对性练习。这就要从发音最自然、动听的母音开始,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这样,能够较容易地调整母音着力部位,协调音波在共鸣器官中的作用。掌握好后,再逐步带动其它母音,同时进行调整。发声要以自然声区为基础,逐步拓宽到中声区音域,巩固后,进一步扩展至高音区域,最终达到声部和谐统一。

第三,哼鸣。哼鸣可以帮助美声演唱者更容易找到发声的位置,得到充分的鼻咽腔共鸣,使声音更加通畅地进入头腔。哼鸣分为小哼鸣和大哼鸣。“小哼鸣”声音比较集中,灵活且咬字方便,适合唱一些色彩、风格比较强的戏曲类作品。“大哼鸣”声音则比较空,有小声哭泣的感觉,适用于美声。在做哼鸣练习时,要找打哈欠的状态,上颌抬起,鼻腔打开,下颌向下,喉头放低,上下齿打开,舌头平放,使声音从鼻腔向上走到额头,眉心及鼻腔都有微振感,这时的声音会比较集中。还要注意一定要在呼吸上哼,做到和谐统一又分离的对立统一状态,且不要哼的太实,感觉在假声的位置上哼,同时叹气,嘴巴可闭可张。

第四,“微笑”演唱。即在演唱时,主张抬起笑肌,颌关节打开,使整个面部处于一个积极兴奋的最佳状态,即我们常说的“面罩唱法”。面罩唱法是美声唱法的精髓。演唱时,保持良好的气息支持,感到头部、鼻腔、耳朵、腰间都充满了气息,同时小舌轻抬,上颌与硬腭、软腭向上打开,这时的声音就很容易形成颌窦、额窦、蝶窦的共鸣,即所谓的面罩唱法。“面罩唱法”可以缩短歌唱的通道,帮助口腔更好地打开,使声音往前走,共鸣点集中在眉心位置,声音自然明亮、灵活流畅,有穿透力,位置容易高,演唱起来很轻松,有利于声区统一,从而也达到了听觉和视觉的完美统一。

第五,假声带真声。即用假声的感觉带出声音。也就是说,起音的那一刹用假声先找到声音位置,要轻声唱,放松身体,找到声音及腔体的鸣响后,逐渐加大气息量带出真声。这样可以帮助演唱者在歌唱时快速找到真假声音在共鸣腔体中结合的正确位置,声音不跑离“通道”,紧贴在气息上,能得到充分的共鸣,呈现出好的音色,进而获得“头声”。否则,唱高音时若用力过猛,就容易造成气息僵、声音紧,甚至声带病变的后果。经常做下行音阶的级进发声练习和琶音练习非常重要。

四、美声唱法的技艺结合

将美声唱法技能与艺术表现力完美地结合,掌握科学的美声演唱方法并发挥所长是关键。歌唱者的嗓音条件各有差别,有的适合唱高音,有的适合唱中音;有的适合唱抒情,有的适合唱戏剧;有的适合唱花腔,有的适合唱艺术歌曲;有的声音天生就很通畅,有的就很难过换声区那道坎儿。每个歌唱者的天赋、条件、层次、专业水准都不一样,所以,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在掌握科学的美声发声方法前提下,认识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及特点,找到属于自己演唱艺术风格的作品,才能更好地发挥所长,扬长避短,做到美声唱法艺技的完美结合。

美声唱法历经二百多年的锤炼,已经形成了一个有规律可循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声乐演唱体系。它对每一位歌唱者都有专业的指导作用,不分唱法,不分国界。在今后的中国大地上,它仍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我们要在遵循美声唱法发声规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善于取舍,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掌握美声唱法的精髓,将这种国际唱法变为演唱中国歌曲的法宝,使其在中国语言的基础上更加发扬光大,使属于中国的美声唱法享誉全世界。

[1]李维渤.歌唱——机理与技巧[M].北京: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2]韩璐西.唱歌的技巧[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6.

[3]闵艳云.浅论歌唱的呼吸控制和运用[J].青年歌声,2002,(12).

[4]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5]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6]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王友才)

J616

A

2095—7416(2014)05—0152—03

2014-09-26

李童童(1981-),女,山东菏泽人,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在读,济南大学美术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吐字美声唱法唱法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