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中小企业外贸出口SWOT分析

2014-04-10何世明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外贸出口广东出口

何世明

(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26)

广东中小企业外贸出口SWOT分析

何世明

(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26)

金融危机爆发后,广东外贸出口受挫,中小企业出口额大幅下降。此次危机使中小企业面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竞争加剧的挑战;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利用国外资源、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促进产业和产品升级的战略机遇。中小企业既要利用广东在区位、交通和政策方面的优势,也要正视自身在人员素质、品牌培育等方面的劣势,驱利避害,扬长避短,才能提升企业出口竞争力。

金融危机;外贸出口;中小企业;广东省;SWOT

2008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中国外贸出口锐减。据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10月起中国外贸出口连续大幅下降,11月同比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累计降幅达21.8%。

一、金融危机对广东外贸出口的影响

广东外贸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从时间序列看,2008年前3季度,广东出口3 010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增幅比2007年同期回落10.9个百分点。其中的9月份,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环比增幅下降9.6个百分点,同比增幅下降7.4个百分点。2008年1-10月,广东累计出口3 378亿美元,增长13%,增幅比2007年同期大幅回落10.8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出口增幅低8.9个百分点,在全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由2007年同期的30.3%降至28.1%。2008年1-10月,广东各月出口增速均低于全国同期出口增幅;12月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了1.2%,2008全年出口呈负增长。

2009年,广东外贸出口情势有所回暖,出口降幅有所收窄。2009年2月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2.2%,累计同比下降17.4%,9月同比下降比8月收窄了10.2%。2009年广东外贸出口3 589.56亿美元,下降11.5%,比1-3季度收窄5.5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1 488.54亿,同比下降10.3%,增幅比2008年下降18.8个百分点。全省一般贸易出口1 098.16亿美元,同比下降5.7%;加工贸易出口明显回升,全年出口2 231.27亿美元,同比下降14.6%,降幅比1-3季度收窄6.9个百分点。

2010年广东外贸出口额继续增加。2010年8月出口421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出口增幅略超全国0.3个百分点。广东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的数据显示,广东省2010年1-8月出口2 074.5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全年出口4 532亿美元,增长26.3%,但仍低于全国出口31.3%的增长幅度。

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演变成“欧债危机”,德国、法国等主要国家经济遭受拖累,市场需求萎缩,广东外贸出口深受影响,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广东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广东外贸出口增幅低于全国2.3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外贸出口增长创下7.8%的新低,11月份仅增长5%,创下近两年来的新低,出口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峻。

从出口市场结构看,广州海关统计数据表明,广东外向型企业2008年对主要市场出口多呈放缓迹象。前3季度,除欧盟、韩国增幅同比加快外,其他市场的出口增速均呈较大幅度的回落,对拉丁美洲和非洲两大新兴市场出口增速亦大幅放缓,增速分别回落22.9和40个百分点。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服装、鞋类、家具、纺织纱线和玩具五类轻工产品历来是广东出口值最大的优势产品。但2008年前3季度,广东服装出口180亿美元,下降3成多。鞋类、家具、玩具等产品也下降明显。

从企业类型来看,2008年1-10月广东出口额在亿美元以上企业共423家,其出口额合计1 850.1亿美元,增长19.9%,占同期广东出口总额的54.8%;出口额在百万美元以下企业有37 589家,出口额合计594.4亿美元,增长6.4%,占同期广东出口总额的17.6%;其中,十万美元以下企业有21 143家,出口额65.8亿美元,仅占同期广东出口总额的1.9%,大幅下降50.7%。2008年无出口记录的6 835家广东企业中有3 499家是私营企业,其出口额占2007年该6 835家企业出口额的65.4%。据业内人士估计,2008年8月以来,广东民营企业订单减少了三成多。数据表明,金融危机对广东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影响最大[1]。

二、广东中小企业外贸出口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strength)

1.区位优势

广东属于沿海省份,大陆海岸线总长3 368千米,且毗邻香港、澳门,与闽、赣、湘、桂、琼等五省区相接,区位条件优越。可以借助内地与香港签署的CEPA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多个平台为中小企业外贸出口拓展市场空间。

2.交通优势

广东省交通条件优越,交通运输形式多样,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运输并存,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预计到2014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6 290公里。民用航空快速发展,2008年广东货邮吞吐量占全国的14.67%,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沿海港口运输发达,到2015年广东沿海港口货物通过能力可达到1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4 500万标准箱。铁路运输网络化,预计到2020年,形成以广州为中心,以“三纵二横”为主干线(“三纵”为京广、京九和“洛湛”铁路广东段,“二横”为广茂、广梅汕、梅坎铁路广东段,以及饶平至茂名沿海快速客运专线),贯穿东西南北,与周边省(区)相连接的铁路运输网络;“珠三角”地区将建成连接区内主要城市,与港澳相衔接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3.产业集群优势

广东中小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区域集中度相对较高,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群效应。从产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皮革制品、旅游用品、鞋帽伞杖、羽毛制品、人造花、家具、床上用品、玩具、草柳编织品、非针织、钩编服装、衣着附件、针织、石材制品、陶瓷产品,电子及其配件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总数已经达到100万家,中小企业集群(专业镇)超过500个[2]。

4.先发优势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实验田,在国家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下,外向型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先发优势明显。以外向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成为广东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几乎占据了广东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统计,截至2009年底,广东省民营经济单位数达到416.4万个,贸易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此外,粤港澳合作平台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广东省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的地位和先发优势更加突出[3]。

5.人力资源优势

广东省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都位居全国首位,市场机制较完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宽松、机会多。不仅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大量低技能廉价劳动力,而且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深圳、广州、东莞、中山、佛山、珠海等城市更是海内外高端人才的集聚地[4]。

6.政策优势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广东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税费减免、提高出口退税率、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等等。在财政资金投入方面,广东省一次性新增扶持中小企业资金20亿元;2009年起省财政又连续3年划拨1.8亿元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用于贷款贴息、融资和担保补助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省财政还设立了科技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产业和产品升级项目以及培育“高、新、特”产品和产业项目发展。在融资政策扶持方面,除了单列中小企业信贷指标和信贷增速指标、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和贴息机制、制定灵活的信贷政策之外,省政府还鼓励通过创投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此外,还出台了税费减免、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

7.信息优势

当今时代,信息科学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影响并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广东省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高,CAD、CAM、ERP、MIS等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国际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问题,提升了企业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

8.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广东省注重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加大一般贸易出口扶持力度,出口增长迅猛,中小企业成为一般性贸易出口的主力军。2008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额1 162.98亿美元,其中私营企业出口523.17亿美元,占全省一般贸易出口的45.0%。

9.产业战略优势

近年来,广东省制定并实施了“腾笼换鸟”产业升级战略,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逐步升级;机电产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电技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加快。

(二)劣势(weakness)

1.企业内部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

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民营家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难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单位产品成本相对较高。不仅与韩国、印度、越南等国产品竞争时不具有成本优势,与江苏、浙江、福建等国内省份的同类企业相比较也没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2.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创新能力弱

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相当大比例的员工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级人才严重缺乏,导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较弱。

3.出口产品同质化程度高

广东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服装及其饰品、鞋类、皮革制品、玩具、家具、陶瓷、灯饰、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同质化明显,特色不鲜明。

4.缺乏自主品牌

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大都属于“三来一补”企业,以贴牌和粗加工为主,位于产业链末端,充当“代工”角色,缺乏自主品牌。

5.市场过度集中

尽管制定并实施了“多元化”市场战略,但出口市场集中度依然过高,市场结构仍然不合理,对香港、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的出口占比为82.1%,不利于分散出口风险。

三、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threat)

1.融资难,成本高

尽管广东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政策措施。然而,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依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高息贷款。

2.生产经营成本攀升

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的“代工”角色决定其生产成本不仅受欧、美、日等主要进口国的货币政策、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世界通胀水平等外部因素影响,而且也受国内出口退税政策、新《劳动法》实施等内部因素影响。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企业生产成本节节攀升,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3.市场竞争加剧

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不但要与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的同类企业展开激烈竞争,而且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同行竞争,市场竞争加剧。

4.环境、资源和能源制约

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制于环境、资源和能源的承载能力。据统计,2005年广东环境污染损失高达287.3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外向型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珠三角地区成为主要污染区,污染治理成本上升,资源和能源价格上涨,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5.国际市场需求疲软

广东出口商品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销往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经济体复苏缓慢,进口需求减少,外贸订单锐减,企业出口量大幅下降。

6.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为尽快摆脱危机的困扰,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贸易政策,包括强化关税、配额、“双反”调查、特保措施、政府采购等传统贸易壁垒,制定和实施新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据统计,广东省有超过80%的外向型企业遭遇过新贸易壁垒;而中小企业集中的纺织、家具、鞋类、玩具、服装等行业则是主要受害者。

7.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当今世界,技术和产品日新月异,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对企业工艺和产品设计不断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

8.人民币升值削弱了企业出口竞争力

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总体上保持升值趋势。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偏高,在产品缺乏品牌和特色的情况下,产品竞争力减弱。

(二)机遇(opportunity)

1.有助于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金融危机本身是一种优胜劣汰机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改变企业生存格局,使产业内部重新洗牌。那些嗅觉迟钝、技术落后、缺乏品牌、管理不善的企业会在危机中倒闭;而另一些反应敏捷、实力雄厚、有自身品牌、内部管理较好的企业则能存活下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得不改善内部管理。

2.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企业要想在危机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依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供给结构,进行产品和工艺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因此,此次金融危机是一种“倒逼机制”,迫使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

3.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

传统上,广东外贸出口主要依赖香港、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市场风险集中。当这些市场需求疲软时,出口额则会急骤下降。金融危机发生后,企业为了化解出口风险,不得不优化市场结构,培育多元市场。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非洲、东盟、拉美、澳洲等新兴市场,甚至转向国内市场,变外销为内销。

4.更容易利用国外资源

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在此次危机中元气大伤,企业倒闭、员工失业、资金闲置现象严重。失业技术人员和闲置资本纷纷转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寻求就业和投资机会。而广东经济总量居全国之首,也是国外投资者的首选之地,金融危机使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国外人才、技术和资金。

四、结语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广东外贸出口形势严峻,中小企业出口额锐减,企业生存异常困难。金融危机是一把“双刃剑”,此次危机虽然使广东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融资难、出口竞争加剧、贸易保护盛行等不利因素的挑战,但是也为企业获取国外资源、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促进产业和产品升级、完善内部管理创造了战略机遇。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既要充分利用好广东在区位、交通、产业、政府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也要正视企业自身的不足,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决心,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人员素质差、品牌意识薄弱、产品缺乏特色等内部问题,驱利避害,扬长避短,才能提升企业出口竞争力。

[1]何世明.金融危机后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出口能力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3(11):85-89.

[2]李渝萍.广东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经验启示[J].企业经济,2006(7):58-61.

[3]梅新育.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南粤有先发优势[N].南方日报,2013-11-25(A04).

[4]任颖.广东纺织品服装业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J].现代商业,2012(26):61-63.

Analyzing the SWOT in Export of Guangdong Province’s SMEs

HE Shi-mi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26,Guangdong,China)

The volume of Exports from the SM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sharply decreased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The SMEs face the challenges of international reduction in demand and of bad competition,but gain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in using foreign resources,restructuring exports and markets,and upgrading the industries and commodities.To improve the competence,The SMEs not only utilize the advantag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location,transportation and policies,but focus on their own disadvantages in staff, trademark,etc.

financial crisis;exporting;SMEs;Guangdong province;SWOT

F127

A

1007-5348(2014)09-0129-04

(责任编辑:陈景增)

2014-06-28

韶关学院课题“后金融危机时代提升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出口能力研究”(韶关学院[2012]202-26)

何世明(1966-),男,湖南临武人,韶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国际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外贸出口广东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外贸出口退税占全部流转税的比重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外贸出口企业国际结算的风险管理研究
河南省外贸出口企业互联网+策略的思考
广东舆情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