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初恩威并用对岭南的统一

2014-04-10陈小力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王朝势力岭南

陈小力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隋初恩威并用对岭南的统一

陈小力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开皇九年(589)授命大将韦洸率军南下,恩威并施,进驻岭南,并拉拢岭南地方实力派冼(冯)氏家族,使得国家力量较为顺利的进入了岭南地区。与此同时,隋文帝又派遣永州总管周法尚带领军队开进桂州,充分利用“兵威”使得一批尚奉陈朝正朔的地方官员纷纷降服。开皇十年(590),番禺王仲宣发动地方叛乱,更加坚定了隋王朝施行恩威并用的决心,从而将岭南整合入于王朝秩序之中,为后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初;岭南;恩抚;兵威;王朝秩序;整合

开皇八年(588),平定江南后的隋文帝很快便将自己的视野投向了“王朝的边缘区”——岭南,这块当时隋王朝势力在南中国所能触及的末梢地带。隋朝初期,帝国所面临的边疆形势并不乐观,杨坚虽有一统岭南的抱负,也终因北疆问题的掣肘,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隋文帝对岭南采取了相对灵活的政策,试图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将岭南地区整合入王朝秩序之中。

一、王朝牵引与岭南本土势力

开皇九年(589),韦洸成为隋朝派往岭南执行“国家意志”的首位大臣,而这个“国家意志”自然也就是皇帝本人对如何将王朝秩序渗透入岭南的部署。在大军出发前,杨坚以个人的名义“遗书”给大将韦洸,书云:

公鸿勋大业,名高望重,率将戎旅,抚慰彼方,风行电扫,咸应稽服。若使干戈不用,兆庶获安,方副朕怀,是公之力。[1]1268

隋文帝给韦洸的这段“最高指示”,第一句话先是文帝表达了自己对首位恩抚岭南大臣的鼓励,接着提出一点希望,希望他能够雷厉风行,用最短的时间(即“风行电扫”)取得最好的成绩(即“咸应稽服”);第二句话是重点所在,杨坚告诉了韦洸如何统一岭南的方针,即“干戈不用”,恩抚岭南,为此文帝提醒韦洸只有做到了这一条才“方副朕怀,是公之力”。

在隋行军总管韦洸率兵入岭南前夕,隋文帝不仅做出了宏观战略部署,还对具体问题做出了交代,如隋文帝以国家的名义颁布一道诏书——《宣敕岭南诏》,诏曰“若岭南平定,留(王)勇与丰州刺史郑万顷,且依旧职”[2]卷三。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诏书颁布的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原陈朝衡州刺史王勇在权衡利弊之后主动放弃了心腹衡州司马任环“据岭南,求陈氏子孙,立以为帝”[3]5619的建议,率所部降隋,而“(任)环弃官去”。

结合上述实事,杨坚“不用干戈”政策的内涵就是以承认与保护岭南地区地方势力的原有利益为前提,换取地方势力对新王朝的认同,且这里的“地方势力”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王勇那样的曾替陈朝镇守一方的汉族地方官员,另一类是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指出的岭南“蛮夷化之汉人”。

正如有学者提出:“在南方地区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在从‘异域’到‘旧疆’演变所呈现出的周边族类逐渐整合进王朝国家的宏伟过程中,上演的并不只是刀光剑影的暴力征服与枯燥乏味的儒家道德说教,传统中国的大一统结构能够根据形势为地方预留一定的表达自我的空间,这一看似姑息‘地方主义’的灵活性反而有利于王朝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推行与渗透,促进了新秩序的稳定以及地方对王朝的认同”[4]320。

恩抚政策的执行者韦洸一进入岭南便选择了高凉冼夫人作为突破口,而韦洸之所以把冼氏列为首选的合作对象,原因有三:其一,冼夫人及其身后的冯氏家族是南朝至盛唐时期岭南地区影响力最大的氏族,在隋王朝势力进入岭南之前,“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高凉郡夫人冼氏为主,号圣母”,以实现地方势力“保境拒守”的愿望[3]5619;其二,以豫章太守徐璒为代表的原有陈朝汉族官吏拒绝承认隋的正朔地位,与隋发生军事冲突阻挠其进入岭南,这也迫使韦洸只能转向选择与岭南土著势力合作,而对徐璒则用武力加以消灭,因为在韦洸出征前杨坚给他的“遗书”里已经写明“若干戈不用”,一个简单的“若”字,隋文帝表达了两种意思:一是不用武力最好;二是实在遇到负隅顽抗的也只好使用武力。因此在中央王朝与冼(冯)氏集团达成默契之后,韦洸便“击斩徐璒”,随之“岭南悉定”[3]5619;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冼氏身后所代表的冯氏家族是一个“蛮化汉人”集团,据《隋书·谯国夫人传》载,冯氏的先祖冯融本是“北燕苗裔”,在北魏灭亡北燕后,冯融的父亲冯业受燕主冯弘之名“以三百人浮海归(刘)宋,因留于新会”[1]1801。此外在《全唐文》中所收入的张说《赠广州大都督冯府君神道碑铭》云:

其(冯氏)先长乐人也,释赵归秦,本家上党,分燕徙越,又据高凉。[5]卷二三一

此外1983年,在陕西浦城县发现的“高力士残碑”中记载,高力士原为(冼夫人之孙)冯盎的孙子,在武则天圣历年间进入皇宫为太监。碑铭云:

综上所述来判断,冯氏为中原汉族后裔已基本无误,具有汉人血统的冯氏家族进入岭南后,从冯业至冯融虽“三世为守牧”,然而“他乡羁旅,号令不行”,直至冯融与土著实力派冼夫人联姻后,在冼氏帮助下,“自此政令有方,人莫敢违”[1]1801。因为冯氏具有汉人的血统,容易与中原王朝产生共鸣,也容易取得中原王朝的信任,且冯氏在岭南入乡随俗,已经逐步融入地方社会,拥有稳固的势力,在土著社会具有极高的威望,所以冼夫人及其身后的冯氏家族成为了隋朝极力笼络的不二人选。

二、内部竞争导致王朝扩张

隋王朝需要冼夫人助其恩服岭南,而实际上冼夫人比中央王朝更为需要获得对方的帮助与认可,并且无论这个“中央王朝”是梁是陈还是现在的隋。正如有学者所说,“所谓‘帝国版图的扩张’,不一定是来自于帝国中央强大武力或文化的向外征服,也不是帝国在衡量财政收支、战略考量下的总体规划;实事上,帝国边区会有一股很强的民间力量促使帝国版图的扩张”[6]。其中的原因有二:

第一,就其自身命运考虑,在与中央的互动中,通过利用中央王朝的权威,进一步巩固自身在本土的地位,以期维护甚至扩大自身既得利益,避免因为与新王朝不合作,而受到强势中央王朝的打击,最终导致自己原有的利益受损,甚至荡然无存的局面。隋王朝的统治者正是把握了冼(冯)氏集团的这一心理,在韦洸大军越过五岭之前,先是晋王杨广遗陈叔宝夫人书,“谕于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仗及兵符为信”[1]1801,隋王朝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冼(冯)氏集团现在陈朝已经灭亡,隋王朝已经取而代之成为正朔。冼“夫人见杖,验知陈亡”后,便如《隋书·谯国夫人传》云:

集首领数千人,尽日恸哭,遣其孙冯魂率众迎洸。[1]1801

细细分析冼夫人这看似前后有些矛盾的举动,至少可以看到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集首领数千”就是为了开一个内部“会议”,这个会议所要传达的内容就是陈叔宝夫人的“书”,老练的冼夫人凭借这一内部会议,一下子向数千大小首领传达了陈朝已经灭亡,现在的正统王朝是隋朝,并且在为“迎洸”制造舆论,凝聚共识;第二,对于“尽日恸哭”,这是冼夫人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冼夫人应该明白一个“见利忘义”、“见风使舵”的地方势力集团也许可以获得隋朝对其一时的认可,但是终究不免隋王朝内心对其的警惕与提防,所以冼(冯)氏集团在“迎洸”之前必须表现出对于“前合作者”陈王朝的无限哀思,同时也在向地方势力暗暗传达着自己不是不讲信义的首领,而是陈已经灭亡,才选择与新正朔隋朝合作的;第三,冼夫人用“遣其孙”这种高规格的标准来迎接韦洸,则是在向隋中央表露自己对新王朝的认同,从而冼夫人也为冼(冯)氏集团选择了一个强大的政治依托。

第二,促使冼夫人向隋王朝靠拢的原因则是岭南地方各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内部竞争”。一个像岭南这样的看似统一的“王朝边区”,其内部往往充斥着各方不同的利益集团,明里暗里表现出一种内部竞争的状态。当与一个类似于隋朝这样的强势力量接触后,像冼夫人这样的领袖人物会选择用比较实际的方式应对新的政治情势,借助王朝的力量介入本区域内的事务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中央各自或多或少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家”与“国”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在互动中完成了同构。

隋朝初年,广大的岭南地区存在着多方势力集团,其中最为主要的除了高凉冯(冼)氏外,还有钦州宁氏、龙洲陈氏与澄州韦氏等大族和若干其他小族。内部竞争的重点就是谁对该地区具有“领导权”或“话语权”,这些“岭外酋帅,因牲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乡曲”,并且“历宋、齐、梁、陈皆因而不改”[1]3201,拥有雄厚经济基础的大族自然走上了臣服小族之路,不同区域内的“酋帅”在各自完成扩张势力之后,最终大族与大族的势力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正面冲撞,由于双方对对方都知道的不多,以及实际力量的相对平衡,这使得这些大族往往会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要想打破这种平衡取得优势地位,要么继续增强自己势力脱颖而出,这种内在实力的积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短期内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最为快捷的办法就是引入一种非岭南的外部强力来帮助自己增强实力,从而争取地方领导权。显然对于是否与中央合作这个问题上,受汉人文化较深的冼(冯)氏集团是先知先觉的,并且采取了实际行动向中央王朝靠拢,而反观其他大族则是叛服不定,甚至有些大族出现了“自封天子”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取得中央王朝的信任与支持,有了中央王朝支持的冼(冯)氏家族自然打破了原先的平衡,成了岭南的最具影响的势力,掌握了地区的话语权,并且承担着帮助中央王朝戍边的职责,每每地方发生叛乱,冼(冯)氏家族总是会和官军站在一道,平定叛乱,其实比较典型的就是于开皇十年(590)隋朝的军队与冯氏私人武装合作平定了由番禺人王仲宣发起,并有龙洲大族陈佛智等地方势力响应参与的叛乱。

中央王朝为了表彰冼(冯)氏家族协助中央政府平定王仲宣叛乱,“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冼)夫人为谯国夫人”[1]1803,并且给予了冼夫人开幕府,“若有机急,便宜行事”的特权,可谓尽享殊荣。不过,在随后隋文帝又以国家的名义给了冼夫人一道意味深长的诏书,诏书云:

朕抚育苍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净,兆庶安乐。而王仲宣等辄相聚结,扰乱彼民,所以遣往诛翦,为百姓除害。夫人情在奉国,深识正理,遂令孙盎斩获佛智,竟破群贼,甚有大功。今赐夫人帛五千段,暄不进愆,诚合罪责,以夫人立此诚效,故特原免。夫人宜训导子孙,敦崇礼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2]卷三

诏书中的前三句话比较平实,无非说明三点:第一,进一步表达了帝王爱民之心与对国家安定的渴望;第二,对于叛乱者表达了震怒,必须予以平叛;第三,表扬了冼(冯)氏家族对平定叛乱所作出的贡献。而隋文帝所要着重表达的则是后面两句话,他告诉冼夫人,因为夫人帮助朝廷平定叛乱,显示了对中央王朝的“诚效”,所以这次就对冼夫人孙子冯暄因“以逆党陈佛智素相友善”,而率军停留不前,没有及时解救韦洸至其殉国的罪责不予追究了。接着文帝对这位岭南的王朝秩序的维护者提出了明确要求,首要的一条就是“训导子孙”,因为通过冯暄一事,杨坚看到了以冯氏家族为代表的岭南大族对于隋朝的认同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一部分对中央政府阳奉阴违的地方势力,要求“圣母”冼夫人教化好这些人,确保帝国南疆的安宁。隋文帝出于边疆稳定的一时之需,而恩抚岭南,甚至对一些不臣之举采取了容忍的态度,然而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文帝又无时不在为警惕和提防岭南地方势力而熟思远虑。因此在决策“利用”岭南地方大族“以蛮治蛮”时,文帝还在王朝统治最为薄弱的“岭南西部”走另外一步棋,一步通过“兵威”警惕地方大族,提防地方势力叛乱的棋子,而这个落棋的点文帝选择了岭南西部北端的“桂州”。开皇十年(590)王仲宣的叛乱,以及中央在平定叛乱时岭南各方势力的表现,则更加坚定了这位帝王在岭南加强王朝军事力量存在的决心!

三、征伐桂州,兵威岭南

就在隋朝开始招抚冼夫人的开皇九年(589),王朝中央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岭南(西部)北端的重镇——桂州,之所以选择将桂州作为扩大王朝秩序对岭南渗入的据点,与桂州独特的战略位置密不可分。隋初的桂州大致位置与今天的桂林相近,对于桂州战略位置的重要性,笔者拟从桂州“二水一渠一岭一谷底”的地理情况加以分析:“二水”即漓水与湘水。在桂州东部有一座海阳山,“湘、漓二水皆出于此”[7]4820,“水在全义岭(即越城岭)上,南流为漓水,北流为湘水”[8]3101。其中漓水起于海阳山,流经(今)灵川、阳朔,至平乐县与荔浦河汇合,改称为桂江,“历昭(平)而至苍梧”[9]24与浔江合流,顺江而下便进入了西江下游,贯通北江、东江,全程可以通航,连接岭南东部广大地区;“一渠”即灵渠,大致位于今桂林兴安境内,“湘水自零陵西南谓之灵渠”[7]4821,该渠是秦始皇为了“南戍五岭”,而命“史禄于湘源上流漓水一派鉴渠”,“以便于运饷”[9]27。此后灵渠成为沟通湘水与漓水,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黄金水道,王朝势力可顺长江经湘水入桂州,后顺漓水过桂江、浔江进入岭南东部,水路贯通,大大缩短了航程。“一岭”即越城岭,“五岭在广西北境者二:自湖广道州入平乐府贺县者萌渚岭也,自全州入桂林府者越城岭也”[7]4798,“越城岭,一名始安岭(峤),在(兴安)县北三里,即使五岭从东第五龄”[8]3103,在桂州北侧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与桂州东侧的都庞岭之间形成了“一谷地”,即湘桂谷地,“皆是平陆”,自然成为历代中原王朝势力进入桂州乃至岭南的陆上要道,“正秦汉用师南越所由之道”[9]11。针对桂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其重要性,清代顾祖禹有过这样一段宏观论述,云:

始安之峤,吾境内之险也。桂岭左右可飞越者不一处,栰岭峤之材,浮湘水而下,席卷衡、永,风趣长沙,湖南一倾,则湖北必动,动湖北则中原之声势通矣。昔人言闽、浙不如用粤东,用粤东不如用粤西,何也?其所出之途易,而湖南之险与我共之也。[7]4788

可见,如果岭南有动乱势力越过始安峤(即越城岭),沿湘水而下,进入湖南,便可以席卷湘鄂,倾动整个中原,威胁到中央王朝统治的稳定。

基于此,开皇九年(589)隋文帝任命资历丰富的“黄州总管周法尚为永州总管,安集岭南”[3]5629,隋军所至,“陈桂州刺史钱季卿、南康内史柳璇、西衡州刺史邓暠、阳山太守毛爽等前后诣法尚降”[2]1527。桂州、南康、西衡州与阳山等地降隋表明,杨坚依然采用着“恩抚”方针,不过这种“恩抚”与同时期对于岭南东部冼夫人的恩抚有着微妙的差别,对于冼(冯)氏集团的恩抚,王朝中央看重的是找到双方各自的需要,加以合作,最终达到“以蛮治蛮”的目的,而对于岭南西部(以桂州为例)的恩抚则是基于“兵威”迫使原有地方官僚势力转向承认隋朝为正朔,“识时务者为俊杰”,以达到“兵不血刃”的目的。对于一个集权王朝而言,“顺者昌逆者亡”是不变的铁律,周法尚利用“兵威”恩抚多地之后,“引兵逾岭”,对“据山洞反”的定州刺史吕子廓进行军事打击,在隋军的打击下,“子廓兵众日散,与千余人走保崖岭,其左右斩之而降”。随后,杨坚为了表示对于周法尚的嘉奖与器重,于开皇十年(590)“转命周法尚为桂州总管,仍为岭南安抚大使”[2]1527。同年岭南东部发生了上文已经提及的番禺王仲宣之乱,该叛乱让隋王朝更加坚定了加强岭南军事力量存在的决心,周法尚的军队就是王朝在岭南地区必须倚重的一支重要力量。

开皇十年番禺王仲宣之乱被平定,之后开皇十一年至开皇十六年(591-597),随着“恩抚”与“兵威”的实施,岭南大部与隋王朝的关系已经基本稳定为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君臣关系也说明王朝秩序渗透入了岭南,将岭南逐步整合入王朝秩序之中的局面已成定势。

四、结语

在王朝秩序一步步对岭南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国家对地方作出了让步,在不少方面最终采取了妥协的方式,使得中央王朝与地方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君臣关系”。对国家力量而言,因为地方力量较大,国家力量不能完全将岭南整合入王朝秩序中,所以利用了地方势力加以统治,有效地防止了岭南从“大一统”中国的框架内分裂出去,在此期间,国家力量游走于岭南各个地方势力之间,利用了地方势力之间“内部竞争”关系,渐渐也加强了对地方事务的影响力,并在必要时增强中央王朝在岭南的军事存在以制约地方势力;对岭南地方势力而言,他们很难对国家力量的存在视而不见,也无法阻挡国家力量进入岭南的步伐,他们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并且力求在本土“内部竞争”中占有优势和掌握话语权,地方势力需要借用国家力量使自己的身份正统化。隋朝中央政府把握准确了这种自身与岭南地方之间的关系,通过“恩威”交替,将岭南一步步整合入王朝秩序之中,也为后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2]严可均.全隋文[M].上海: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1999.

[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4]温春来.从“异域”到“旧疆”——宋至清贵州西北部地区的制度、开发与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2008:320.

[5]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李文良.清代台湾岸里社熟番的地权主张[J].历史人类学学刊:卷三,2005(1):1-29.

[7]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8]乐史.太平寰宇记[M].王文楚,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3103.

[9]周去非.岭外代答校注[M].杨武全,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Pacification and Force:Prelim inary Stage of Sui Dynasty’s Unification of Ling Nan

CHEN Xiao-li
(College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1,Guangxi,China)

In 589 AD,the emperor(Yang Jian)gave Wei Guang,a general of the new empire,an important mission,which was conquer the area named Ling Nan in south of China.At last,Wei Guang finished this mission.Meanwhile,the emperor(Yang Jian)sent another general,Zhou Fashang,and mission—entering into Gui Zhou with the troops.Moreover,because of the rebellion launched by Wang Zhongxuan in 590 AD,the central government started to reinforce the management to Ling Nan.Thanks to the rightmeasures,the central governmentwas able to govern the frontier region in south of the empire effectively.

preliminary stage of SuiDynasty;Ling Nan;pacification;force;empire’s order;unification

K241

A

1007-5348(2014)09-0095-05

(责任编辑:宁原)

2014-05-28

陈小力(1989-),男,浙江湖州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隋唐史研究。

猜你喜欢

王朝势力岭南
忆岭南
UP!00后新势力
雨岭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批评新势力 桫椤
批评新势力 张定浩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冬日“水润”新势力